何絢



在澳洲,育兒的任務主要還是由媽媽們完成,爸爸們的責任更多是在賺錢養家上。在寶寶年幼階段,不少媽媽會選擇暫停職業生涯,做幾年全職媽媽,安心陪伴寶寶成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從來沒有缺席過應有的角色。
澳洲的爸爸們是一群很敬業、很有愛心的爸爸。他們的育兒方法,在我們傳統的眼光看來,可能有些“殘酷”哦!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個觀念在澳洲爸爸這里落實得非常徹底。Jerry是少數每天由爸爸接送的孩子之一。每天,都看見小個子的Jerry背著大大的書包,提著午餐盒,緊跟在兩手空空、優哉游哉的爸爸身后,有時還要小跑兩步才能跟上。無論刮風下雨,不論他手上提了多少東西,爸爸絕不幫忙。
小小的Jerry拿著東西,高大的爸爸甩著空手,鮮明的對比有時讓人覺得不忍心。但爸爸的看法是,自己的東西一定要自己拿,拿不動就想辦法解決。如果自己的東西總要依賴他人幫忙,哪怕是爸爸媽媽,他就永遠不會懂得自己的東西要自己照顧這個道理。
不吃就餓著
說到吃,咱中國父母為了讓寶寶吃好可謂極盡智慧,但到了澳洲爸爸那里有所不同。
鄰居小男孩Antony,爸爸每天給他準備的lunchbox都是簡單的三明治加水果,幾乎不換品種,除了更換三明治的填充物和水果的品種外。寶寶每天吃著同樣的午餐,在你看來或許會以為是爸爸在偷懶。其實不然。在澳洲,本地人的食物與中國傳統的飲食習慣相比,品種和做法是要少很多的。孩子們出門在外,幾乎都是吃著簡便的西餐。漢堡、三明治陪伴他們度過大部分日子。偶然有一次,Antony有點饞我們家的中餐,于是,他拒絕吃爸爸準備的漢堡,吵著要吃我們那樣的食物。我正準備讓寶寶與Antony一起分享食物時,他爸爸非常友好但明確地謝絕了。“我們的飲食習慣,他需要適應,因為今后我們都是這樣。如果他不吃,就讓他先餓著,餓了自然就會吃。”
總比大人少穿半件衣服
第一次看見澳洲的孩子們大冬天穿著清涼的T恤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我忍不住贊嘆:澳洲人體質大概天生如此吧!但看到澳洲爸爸們對孩子的冷鍛煉,我才恍然大悟,并非是天生體質,而是經過意志磨練才達到如此程度。遇到變天,我們都趕緊給寶寶添衣,澳洲的孩子卻依然如故穿著短袖短褲。澳洲人的觀念是 “再富也要窮孩子”,其中就包括給孩子少穿衣,以此鍛煉孩子們的體質。
Alex是兒子的好朋友,他一年四季最多的時候只穿兩件衣服,卻很少生病。我們很多來自中國的家長,都叮囑孩子們一冷就要記得加衣服。但Alex的爸爸無論天氣如何變化,每次都給兒子穿得清清涼涼,送孩子去學校時放下孩子就離開,根本不囑咐穿衣這種事。一次親子游的旅途中,我們在山路上遇到下雨,很多家長都脫下衣服給寶貝遮擋。Alex的爸爸牽著兒子的小手,既不給他擋雨,也不擔心他著涼,父子倆一路歡笑著在雨中前行。
海浪中的“冷酷”磨礪
要說澳大利亞最迷人的地方,自然是那美麗的海。澳洲人的周末,不是燒烤就是在海邊游泳。澳洲的孩子,從嬰兒開始就在海邊撲騰。我們在報名了游泳課之后,跟著朋友Jack去海邊進行“特別訓練“。Jack有三個孩子,五歲的大女兒Jastin和兩個才兩周歲的雙胞胎男孩。在海邊,看到孩子常常跟著Jastin出入海浪,我暗暗擔心。可是,Jack卻與我相反,雙手抱胸,對兩個小兒子說:“去,到海浪中去”。兩個小男孩在海浪中摔倒,嘴巴里、眼睛里有時都是水,哇哇大哭,Jack不以為然,只是不斷鼓勵他們繼續。當一對小伙伴抖抖擻擻地從海里走上岸時,Jack總會送上溫暖的笑容和夸贊:“你們真棒,我的兒子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