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聲蘭 陳朝銀
1.云南中醫學院中藥學院功能食品教研室,云南 昆明 650500;2.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保健食品由“保健”和“食品”兩個詞合并而得,字面之意為發揮保健作用或保健功能的食品,是食品的一個類別。“保健”一詞源于日本,意為保護或保持健康,我國“保健”一詞首現于1930年的《教育與職業》雜志“社員消息”中“社員葛成慧女士近任衛生部保健司科長”[1],在題目中首現于1949年薛德焴的“乳兒怎樣保健?”一文[2]。“食品”一詞首現于宋代洪巽《旸谷漫錄》“廚娘請食品、菜品資次,守書以示之,食品第一為羊頭僉,菜品第一為蔥虀”,北宋陶谷《清異錄·虛飣玲瓏石鎮羊》“問食品,曰:‘第一虛裝玲瓏石鎮羊’”,宋代的“食品”意指主食或葷食。現代文獻首現于1915年張可治的論文“選論—美國實業發達記 (繼第四號)中‘麥為日用食品’”[3],在題目中首現于唐堯術1944年的論文“食品內的礦質物及其效用”[4]。現代“食品”的概念較寬,主要是指經加工改變了原料形態和質地、有一定貨架期和商品屬性、可直接消費食用的食物。
“保健食品”一詞,文獻首現于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輕工工業部及各專業局廠礦施工單位安全技術勞動工作任務組織與職責的規定 (草案)中[5],關鍵詞首現于1960年“安徽省人民委員會關于批轉‘安徽省放射性工作人員營養補助暫行辦法’的通知”中[6],摘要首現于1979年徐達道“方便食品的營養衛生”論文中關于“為特殊工種設計的保健食品”[7],標題首現于1979年“國家勞動總局關于提高主要副食品銷價后相應給予保健食品補貼的通知”中[8],可見我國保健食品一詞源于“為特殊工種的保健而設計的食品”。
盡管保健食品概念的形成較為近代,但我國保健食品的形成和發展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即傳統的藥食同源與食療。《周禮》中記載西周有叫“食醫”的醫官,主要掌理調配周天子的“六食”、 “六飲”、 “六膳”、 “百羞”、“百醬”的滋味、溫涼和分量,其中記載了醫食原則。成書于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 “凡欲診病,必問飲食居處”,“治病必求其本”,“藥以祛之、食以隨之”,“人以五谷為本”,“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腸胃”,“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蔬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氣”。《山海經》中已記載了一些食物的功能,如“榱木之實,食之使人多力;櫪木之實,食之不老;莥服之善走,莥服之不天”。唐代孫恩寵提出:“為醫者,當曉病源,如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后命藥。”
現代意義上的保健食品的產生有兩個重要的歷史背景,首先,這類食品的出現是在人們溫飽問題得到基本解決以后,隨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發展;其次是加工食品的大規模工業化和商品化。
我國現代意義上的保健食品的發展起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1984年中國保健食品協會成立,1995年《食品衛生法》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作為一類特殊的食品進行管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準,1996年3月15日衛生部令第46號《保健食品管理辦法》強調了保健食品區別于普通食品的特點,即有特定的適宜人群和特殊的保健功能,誕生了“食健字”。2000年開始取消“藥健字”審批,并從2004年元旦開始“藥健字”產品不得再在市場銷售,結束了保健藥和保健食品并存近20年的局面。2005年頒布實施的《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 (試行)》增加了“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限定性表述。近年保健食品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含保健食品一詞的研究文獻快速上升,見圖1。

目前,保健食品世界上尚無統一和完全對應的名稱,日本稱為功能食品,美國稱為膳食補充劑,歐盟多稱為功能食品和食品補充劑。我國相關法規對保健食品的定義有所不同,見表1,從初期只需推測功能、中期需要驗證功能而未強調其安全性,到本世紀進一步強調功能須有相應的功能因子及長期食用的安全保障。安全是食品的最基本屬性,保健食品作為一類食品,最重要的是安全性。
保健食品作為一種商品,承載有地域文化和經濟等信息及流通能量,不同的國家對保健食品的定義不盡相同。日本厚生省1988年提出功能食品的概念,并在1991年《營養改善法》中規定“特殊保健用食品”指根據掌握的有關食品 (或食物成分)與健康關系的知識,預期該食品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并經批準允許標簽聲明人體攝入后可產生保健作用的一類食品,并應具備:①食品中的某種成分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②食品中的致敏物已被去除;③無論是添加功效成分,還是去除致敏物質都要經科學論證;④特殊功效的宣稱都是經過審批的;⑤產品不應有健康和衛生的危險。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特定保健用食品幾乎都是傳統食品形態的商品。英國1995年為了將“功能食品”與強化維生素、礦物質的早餐谷物類營養強化食品相區分,明確了“功能食品”的概念,即含有某種具有醫學和生理作用 (而非僅僅是營養功能)成分的食品,并明確了“功能食品”的四大特征:①具有食品的形狀 (不是膠囊或粉劑);②天然成分,但可以是非天然的濃縮物或通常并不作為食品食用的物質;③作為日常膳食的一部分,沒有專業指導下服用也是安全的;④具有促進健康的作用(而非簡單地補充營養素的作用),這種作用通常出現在標簽或宣傳上。在其它歐洲國家盡管食品企業和消費者經常使用功能食品 (functional food)這一概念,但尚無法律上的明確定義,歐盟有關于食品補充劑 (food supplement)的概念則與美國的類似,主要為膠囊、片劑等藥品劑型,比我國的營養補充劑概念稍寬。美國行業管理中無保健食品或功能食品類別,而有膳食補充劑 (dietary supplement)類別,故多采用膠囊、片劑等藥品劑型,其功能可自己聲稱并自己負責,FDA備案監管。原料除常規營養素和礦物質外,尚有天然動植物原料,故其概念和范圍遠比我國的“營養補充劑”寬,與我國現流行的保健食品類似,涵蓋“功能”與“營養”及“天然動植物原料”和“營養素和礦物質”。

表1 我國保健食品定義的演變
我國官方認可可以宣稱的保健功能經歷了多年多次的演變。1996年7月18日 (衛監發〔1996〕38號)衛生部公布《保健食品功能評價程序和檢驗方法》中規定了12種保健功能的評價程序,檢驗方法和結果判定規范,包括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驗規程兩方面。這12項功能是免疫調節、延緩衰老、改善記憶、促進生長發育、抗疲勞、減肥、調節血脂、耐缺氧、抗輻射、抗突變、輔助抑制腫瘤及改善性功能。1997年衛生部公布新受理12項保健功能,即調節血糖、改善胃腸道、改善睡眠、改善營養性貧血、對化學性肝損傷有一定保護作用、促進泌乳、改善視力、美容、促進排鉛、清咽潤喉、調節血壓、改善骨質疏松。1997年下半年,由衛生部原食檢所牽頭,全國31個檢測機構組成協作組,對新的十二項保健功能的檢測方法和結果判定進行研究和實踐,決定不再受理“改善性功能”和“輔助抑制腫瘤”兩項功能。2000年1月 (衛法監發〔2000〕20號)再次確認受理的22項保健功能,并宣布配方保健食品的申報功能不超過2個,且不再受理已獲“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的保健食品增補功能的申請。2003年2月 (衛法監發〔2003〕42號)發布《保健食品功能學評價程序與檢驗方法新規范》不受理抗突變,且美容和改善胃腸道功能采用括號中的各功能單列,使其功能項數達27項。
對保健食品具有的保健功能的名稱國內外均有爭議,我國放開申報具有新功能的保健食品,但多年來卻無人問津。我國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項數和名稱用語的演變見表2。

表2 我國保健食品保健功能項數和名稱用語的演變
保健食品與一般食品、藥品有著本質的區別。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保健食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既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態,也可以使用片劑、膠囊等特殊劑型。但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可以標示保健功能。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藥品是治療疾病的物質,保健食品雖有調節人體某種機能、強化免疫系統的作用,但它不是人類賴以治療疾病的物質,保健食品作為食品的一個種類,其本質是食品,因此保健食品應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既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態,也可以使用片劑、膠囊等特殊劑型。保健食品又不是一般食品,保健食品和一般食品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作為保健食品或一般食品,必須是食品,必須具備食品的基本特征,即無毒、無害、符合應有的營養和衛生要求。二者的主要區別有①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或生理活性物質,能調節人體機能,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即具有食品的第三功能,一般食品不強調食品的第三功能,雖然有些一般食品也含有生理活性物質,但由于含量較低,在人體內無法達到調節機能的濃度,不能實現功效作用;②保健食品是為特定人群設計,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圍和食用量,一般食品無特定的食用范圍和食用量;③保健食品必須經SFDA批準注冊,一般食品不需要SFDA批準注冊;④保健食品具有某種或幾種保健功能,但不要求為人體提供所需的營養素,不能把保健食品作為各種營養素來源的主要途徑。保健食品的發展應特別注意,①安全第一,能夠像普通食品一樣在日常飲食生活中被食用,使消費者在保持膳食平衡的基礎上,能獲得調整機體功能、維持健康的保健作用;②向具有傳統食品形態的方向發展,傳統食品形態的保健食品因受到胃腸道的容納、消化吸收和食欲等人體機能性的限制,食用量有限,食用安全,而以藥品劑型形式出現的保健食品,易造成過食的情況;③讓消費者有食欲的滿足,充分地享受營養、功能和色香味形俱佳的食品。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藥食同源養生文化,2500多年前中國第一部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即有“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將“雜食者、美食也,廣食者、營養也”作為飲食養生保健的座右銘,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各種食療方法,我國食療養生的傳統文化為我國保健食品的研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 社員消息 [J].教育與職業,1930,6:53-54.
[2] 薛德焴.乳兒怎樣保健[J].科學大眾,1949-01-31.
[3]張可治.選論—美國實業發達記 (繼第四號)[J].清華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1915:19-32.
[4]唐堯術.食品內的礦質物及其效用[J].西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1944-03-01.
[5]中央人民政府輕工業部及各專業局廠礦施工單位安全技術勞動盬——工作任務組織與職責的規定 (草案)[J].勞動,1953,4:17-19.
[6]安徽省人民委員會關于批轉“安徽省放射性工作人員營養補助暫行辦法”的通知[N].安徽政報,1960-08-31.
[7]徐達道.方便食品的營養衛生[J].食品科技,1979-10-28.
[8]國家勞動總局關于提高主要副食品銷價后相應給予保健食品補貼的通知[J].勞動工作,1979-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