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宏濤,張 莉,劉仁釗,譚 明
(1.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90;2.松滋市國土資源局,湖北 荊州 434200;3.武漢市漢南第一中學,湖北 武漢 430090)
縣級土地整治規劃[1]是土地整治項目立項及審批和安排各類土地整治資金的重要依據,所以,縣級土地整治規劃的編制工作對于國土整治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隨著GIS技術迅速的發展,其在新一輪土地整治規劃編制中也得到廣泛和深入的應用。
土地利用情況是土地整治規劃編制的基礎。本輪規劃編制(2011—2020年)是以2010年土地利用變更數據作為土地利用規劃基期年數據,一般為MAPGIS格式區文件或者ARCGIS格式面狀文件。在MAPGIS軟件環境下可通過庫管理中的屬性庫管理子系統對各行政區地類面積進行統計分析,并導出結果。在ARCGIS軟件環境下,可通過圖層屬性表Attribute Table進行統計分析,或者導出DBF格式表格在OFFICE EXCEL中進行統計,得出結果。
整治規劃中要求的行政區邊界、主要公路(鐵路)、主要河流水系和湖泊水域等基礎地理信息,可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中直接獲取。但部分需要做進一步的處理,如行政區邊界的具體分類。可利用ARCGIS軟件中 Attribute Table中 Select by Attributes模塊,提取村、鄉鎮、縣(市)、省、國四級界線;其他線狀地物也可從二調DLTB中所提取的面狀數據,再利用ArcToolBox中的面轉線工具(Data Management Tools-Features-Features To Polygon)進行轉化;對于面狀的河流湖泊水庫坑塘,可直接利用Select by Attributes模塊提取[2]。
潛江市的二調數據為MAPGIS格式區文件,但是依照國土資源部頒布的《縣級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規程》,原則上統一為ARCGIS格式SAHPE數據,需要將MAPGIS格式WP數據轉化為ARCGIS格式SAHPE數據。具體步驟如下[3-4]:
(1)在MAPGIS中編輯區屬性結構,將字段名稱的長度改為10個字符或者5個漢字;若軟件環境為WIN7,需先退出MAPGIS軟件,啟動任務管理器,在任務管理器窗口的進程選項卡中,結束TASKHOST進程,再進行字段名稱編輯。
(2)在MAPGIS屬性管理子系統中,裝入DLTB區文件,通過屬性菜單—統改屬性—地類名稱—增量方式操作對屬性表ID進行重編碼,再執行屬性輸出—區屬性—輸出類型選擇DBF,確定輸出文件路徑、文件,最后在EXCLE中恢復原有屬性字段名稱(圖1、圖2)。

圖1 ID重編碼Fig.1 ID recoding

圖2 屬性表輸出Fig.2 Output of attribute table
(3)在MAPGIS文件轉換中輸入DLTB區文件,導出SHAPE格式文件,會自動新建DBF文件,用第三步導出的DBF文件替換此文件,轉換即告完成,但需注意導出的DBF文件名稱應與SHAPE文件中的DBF文件名保持一致。
(4)若DLTB區文件中X坐標無帶號,需加上帶號,如潛江為38度帶,可在MAPGIS輸入編輯中,通過其他菜單—整圖變換—鍵盤輸入參數-38 000 000完成坐標平移。
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建設是規劃編制過程中基礎性的步驟,也是規劃成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設標準按照《縣級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規程》有關規定執行。規程未明確規定的,按照《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標準》執行。建設流程如圖3所示。
從二調數據庫(2010年更新)或者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中獲取區域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土地利用現狀數據。
通過地類統計和抽樣調查得出區域土地整治潛力情況,在ARCGIS環境下,以行政村面狀(SHAPE)文件為基礎,按規程要求編輯屬性表。較為簡便的方法是在EXCEL中進行初步計算,鏈接到行政村面狀文件,參照規程詳細技術要求,通過計算轉為SHAPE屬性文件[5]。
根據土地利用的現狀以及上級規劃指標和當地政府要求,確定土地規劃項目范圍線,在ARCGIS中新建相關圖層,利用繪圖工具,繪制出面狀項目區,在屬性表中統計出各項目區面積、項目規模,計算新增耕地狀況,安排實施年份等。
2.3.1 高標準基本農田整治項目的確定
在ARCGIS環境下,導入 DLTB圖層、行政區邊界、主要水系道路、上輪已實施范圍線和允許建設區范圍線,按照集中連片的原則,結合土地整理部門的要求,選擇耕地集中的地塊,沿道路或水系(原則上不打破行政邊界)進行繪制,確定項目區邊界[6]。

圖3 數據庫建設流程圖Fig.3 Processes of database construction
2.3.2 農村建設用地整治項目安排
農村建設用地整治是對農村地區散亂、廢棄、閑置和低效利用的建設用地進行調整改造,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高農村建設用地節約集約水平、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活動。在以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包括農村居民點、工礦用地)為主的區域,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和鎮、村規劃的要求,采取工程技術、土地產權調整等措施,對農村居民點和工礦用地進行改造利用,促進農民集中居住,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和農業規模化經營,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效率,改善農村生活、生產環境,整體推進小城鎮建設的土地利用活動。
(1)拆舊項目調查篩選。利用二調數據庫2010更新地類圖斑數據提取全市農村居民點圖斑,并統計各行政村農村居民點面積。運用ARCGIS空間分析工具篩選出面積較小且分布零散的居民點,作為理論拆舊區;再進行實地走訪調查,進一步確定拆舊區的分布與面積。
(2)建新區的確定。在ARCGIS軟件環境下導入區域DLTB,新建“理論建新區”面狀圖層,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和村鎮規劃,建新區主要布局在市中心城市、各縣(市、區)城駐地、中心鎮、一般鎮和中心村周邊。結合地方主管部門意見,根據農村居民點密集程度,公路水系分布,確定新區的位置和面積。原則上利用拆舊區地塊,盡量不占用現有耕地林地。
土地整治規劃圖件編制是整個規劃編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成果最終需要通過各種圖件形象表現出來,圖件的質量關系規劃的整體質量。規劃編制的必備圖件包括土地利用現狀圖、農用地整治潛力分布圖、農村建設用地整治潛力分布圖、土地開發潛力分布圖、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潛力分布圖、土地整治項目規劃圖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整治規劃圖等。
在ARCGIS中新建土地利用現狀MXD文件,加入行政界線、政府駐地、主要河流水系、公路鐵路等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因規程沒有具體符號的標準,可參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進行符號化。土地利用現狀要素則利用二調2010年更新數據庫的DLTB,進行符號化(圖4)。最后在制圖模板中整飾各項制圖要素[7]。

圖4 DLTB符號化Fig.4 Symbolization of DLTB
在上述基礎地理信息要素的基礎上導入行政村面狀文件,鏈接土地整治潛力等級數據,然后進行符號化(圖5)。按照規程要求進行圖式表達。依次編制農用地整治潛力分布圖、農村建設用地整治潛力分布圖、土地開發潛力分布圖和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潛力分布圖。

圖5 土地整治潛力等級的符號化Fig.5 Symbolization of potential grade of land reclamation
依據數據庫確定的農用地整治項目、土地復墾項目、農村建設用地整治項目和宜耕后備土地開發項目范圍線,在ARCGIS中進行符號化,具體技術指標按照縣級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規程表達圖式的圖式符號和顏色RGB執行。考慮到出圖的美觀和顯示的清楚,可對圖式符號的線寬進行調整。通常需加寬邊框和內部斜線,以突出項目區范圍。也可對項目區進行編號列表,在EXCEL中編輯列表,直接復制粘貼到圖框內空白處,然后在項目區標注編號,以便查看。
與傳統的規劃方法不同,GIS技術的應用貫穿規劃編制的始終,并從根本上改變了規劃編制的模式。在新一輪土地整治規劃的編制中,主要基礎數據均依靠GIS處理,大大提高了數據處理的準確性和效率;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構建了整個規劃的骨架,各種整治項目的范圍和分布都是在其基礎上確定的;大部分數據的統計分析在數據庫架構中進行;整治規劃的最終成果,主要也是靠地圖形象顯示出來。因此,GIS技術已成為土地整治規劃編制不可缺少的工具。
[1]TD/T1035-2013,縣級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規程[S].
[2]湯國安,楊昕.ARCGIS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實驗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3]吳信才.MAPGIS地理信息系統[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4]陳曉軍,譚榮建.MAPGIS在土地整治項目規劃中的應用技巧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13(1):106 -108.
[5]歐陽霞輝.ARCGIS地理信息系統大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6]舒琳,郭熙,周弼龍,等.GIS在土地整治項目規劃布局中的應用[J].湖南農業科技,2012(15):123 -126.
[7]湯國安,劉學軍.地理信息系統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