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力聃
(貴州水利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陽 550000)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自然生態情況都比較樂觀,即使有水土流失的現象發生,也都是自然災害造成的,那時,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建國以來,人們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導致人口激增,為了獲取食物和木材,進一步加劇了水土流失情況。改革開放以來,人們開始意識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國家也開始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進行水土保持措施,緩解了濫砍、濫牧的情況。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鎮化建設、基礎建設等開始大規模的開展,使水土流失情況進一步加劇。目前,我國的水土保持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水土流失情況依然不容樂觀,為了響應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號召,必須對水土流失情況進行治理。
首先,水土流失地區的水土涵養水量的能力下降,雨季來臨時土壤不能保存足夠的水源,到了枯水季節,就會造成嚴重的旱災。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以后,儲蓄的水量隨之降低,雨季來臨時土壤不能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也會引發澇災。其次,水土流失使梯田、河道發生淤積,蓄水容量減少,導致雨季水量增多,枯水季節水量更少,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節水量減少,但在洪水季節恰恰相反。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壞,同時,山區更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當暴雨發生時,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少,坡面截流能力較差,土壤表層涵水能力低,使降雨強度遠遠大于土壤入滲速度,雨水來不及入滲,迅速大量成流,瞬時形成山洪,洪水過程與暴雨過程相似,陡漲陡落,歷時短暫,洪水夾雜泥沙傾瀉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2]。某流域水土流失原因見表1。

表1 某流域水土流失原因
水土流失會使大量的泥沙流入下游的河流和水庫中區,既降低了水庫的蓄水能力,同時也降低了水庫的防洪、抗旱能力。水土流失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會造成垮壩現象,從而影響到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
由于植被破壞、徑流改變,土壤乃至地質結構受到影響,一遇暴雨,極易形成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災害。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除了沖毀房屋、道路、電力通訊等設施外,也將破壞農田、水塘、水凼、水庫等水利設施。大到暴雨和小到中雨時對水土的影響見圖1和圖2。

圖1 大道暴雨對水土流失的影響

圖2 小到中雨對水土的影響
我國的水土資源管理經驗不足,因此,相關部門在進行水土資源管理時需要向國外學習先進經驗,提高水土資源管理水平,盡量避免水土流失因為配置管理不當而出現的問題。此外,還要及時總結過去,吸取經驗,在過去水土資源管理經驗中找出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并加以推廣,對于過去水土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則要加以避免,防治再次出現類似的情況。
在水利工程中推廣可持續發展戰略時間并不長,因此,相應的保障機制還不穩定,因此,國家應該在目前已有的基礎上不斷加大對于水土保持工作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同時還要利用社會資金加快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一條穩定的、完善的資金保障機制。對于那些在水土保持工作上取得一定成就的地區給予鼓勵和資金獎勵,對于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地區,可以采取承包責任制的方式來改善現狀。調動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當地居民的積極性,使每個人都能投入到水土保持工作中去。對于為了水土保持工作而借的貸款銀行要適當放寬額度,延長還款時間。
繼續加大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工作的協調和監督執法力度,促進水土保持法制體系和執法體制建設。在水土保持工作中,需要相關部門加強預警系統的建設,與其他相關部門合作,及時觀察水土流失情況,出現問題,立即匯報,爭取將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不同地區的水土保持建設中,需要當地政府結合實際情況,認真分析水土流失情況,制定出重點治理區域。然后再研究出一套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改善水土流失情況,促進當地水利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完善水土保持相關法律法規,并且將這些規定落到實處。此外,相關部門還要加大宣傳,提高民眾的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對于容易出現水土流失的地區,可以聯系土地的所有者或者是經營者,使他們承擔水土保持工作。并制定出一套相關政策,使他們遵循。通過法律,保證水土資源的開發者的合法權益,使水土保持工作逐漸走入法制化的道路。
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比較明顯,水土保持能夠減緩水土流失帶來的各種危害,還能夠提高水土資源的利用率,為水利工程生態建設提供保障。
具體來說,水土保持能夠降低洪澇災害發生的頻率,水土保持工程能夠在汛期的時候攔截徑流,使水庫不至于決堤,而且水土保持工程還能夠增加土壤的吸水量,這樣汛期來臨的時候就能夠減少徑流量。而在枯水季節時還可以將儲蓄的水放出,增加凈流量,改善旱情。水土保持工程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有利于水利工程的發展。
[1]陶濤.關于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作用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8(08):165.
[2]張歡樂.水土保持與水利可持續發展[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8(0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