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姣 豆香香
摘 要:隨著社會工業化的發展,雖然科學技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然而,隨著人類物質活動規模的加速膨脹,引起了全球性的環境危機,如溫室效應、土地沙漠化、酸雨等。再加上能源危機,水資源短缺的陰影,使得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人類的居住,即建筑活動是人類最主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因此,在建設中必須約束人們的無度行為,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解決人類面臨的危機,把倡導建設綠色城市、綠色家園作為我們的建設方向和建設目標。
關鍵詞:綠色建筑;節約資源;生態環保;智能
在我國頒布的第一部有關綠色建筑的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中,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出發,提出了綠色建筑的定義: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水、節地、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議。強調建筑業中的“四節一環保”,體現了“人-建筑-自然”的和諧。
1 節約資源
由于我國地大物博,各地區在地理環境、自然資源、氣候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與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建設綠色建筑時,應注意地域性特點,因地制宜、統籌兼顧,充分考慮建筑所在地域的氣候、資源、自然環境、經濟、文化等情況。例如,在我國北方地區室內外溫差大,為組織熱交換,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是建筑節能中的重要參數,內保溫、外保溫、夾心保溫等各種技術手段的選用及保溫材料(巖棉、聚苯板、玻璃纖維等)的選擇是節能設計中的關鍵技術。而在我國南方,室內外溫差小,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顯得不是第一重要的,而太陽的輻射熱會使建筑室內驟然升溫,所以遮陽就處于相當重要的地位。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土地集約化利用,合理規劃農村住宅建設用地,積極發展小城鎮,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采用新型結構體系與材料。
水資源的利用,居住小區和建筑排水原位處理后用于生活雜用、觀景和綠地灌溉,采用節水型器具,改變用水習慣,降低用水量。
自然通風設計中的風向、風力、風速是極重要的參數,利用這些參數,結合當地的地域特點、建筑規劃、自然環境等,可以分析出建筑所處的風環境,從而合理的布置建筑物的開窗位置、數量和大小,使建筑物內部自然通風,起到少開或不開空調的效果,具備巨大的節能潛力。
太陽能利用是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最重要的內容,但是現在的技術還不能使太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國家需要加大這方面的投資。
充分利用工業廢料制造建筑材料,即利用了廢料,又保護了環境,又節約了資源,如粉煤灰、爐渣、煤矸石、磷渣都已成功用于建材生產。
關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也是節約能源的一方面,建筑的全壽命期是建筑從最初的規劃設計到隨后的施工建設、運營管理及最終的拆除,關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意味著不僅在規劃設計階段充分考慮環境因素,而且確保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小,使拆除廢棄物盡可能再循環利用或在短期內自然降解。
2 生態環保
綠色建筑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體現“節約能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展示建筑與人文、環境及科學的和諧統一,是當今世界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科學配置具有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保持地區植物的多樣性,盡可能的擴大綠化面積,充分利用綠色植物,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轉化率,也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吸收環境中的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減弱噪音,調節生態平衡,美化景觀,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社會公共效益。
綠色建材的使用,“綠色建材”是指“健康型、環保型、安全性”的建筑材料,綠色建材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資源、能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產品可循環或回收再利用,建筑材料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有利于保護自然環境或治理污染,可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有利于人體健康,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學性能和施工性能。使用綠色建材可以改善人類生存的大環境,保障居住小環境,改善公共場所、公共設施對公眾的健康安全的影響。
綠色施工是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的一個組成部分,綠色施工也是隨著綠色建筑概念的普及而提出來的,施工造成的環境因素有粉塵污染、噪音、光污染、水污染等,綠色施工的基本內容之一是減少施工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通過合理布置,減少施工現場對場地及場地周邊環境擾動和破壞,并應防止土壤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和光污染。
綠色施工有賴于施工管理、施工工藝技術和施工機械的支持及施工人員的素質,施工管理中引進信息化技術,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縮短了工期。施工工藝技術的改進,也有助于綠色施工的實現。比如清水飾面混凝土技術,表面不坐抹灰、噴繪、干掛等裝飾,節約了資源,減少了工期,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也減少了建筑垃圾的產生;新材料面振搗混凝土的應用,可以降低人工的勞動強度,避免噪聲污染的產生。施工工藝技術的改進,是綠色施工不斷取得進步的源泉,也是綠色施工的根本。施工機械的改進,不但提高施工效益,而且能直接為綠色施工做出貢獻,提高施工人員的素質也是綠色施工的一方面。
3 滿足建筑根本的要求
保證使用者的健康、舒適是最基本的要求,節約決不能以犧牲人的健康為代價。“適用”強調的是適度消費的概念,決不能提倡奢侈與浪費,我們在節約的同時還要高效的使用資源,高效使用資源需要加大綠色建筑的科技技術含量,比如智能建筑,我們可以通過采用智能的手段使建筑在系統、功能、使用上提高效率,從而達到我們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目的。
4 前景展望
當今,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產業標志著人類社會已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回顧建筑業信息與智能技術應用的歷史和對未來的展望,可以看出建筑業的各個領域現已不同程度地應用了信息與智能技術,并向集成化、網絡化與智能化方向發展,發展綠色建筑,改變傳統建筑的高能耗、高污染模式,必須依賴高新科技,特別是信息與智能技術。
要實現人與自然、建筑與環境共生的綠色建筑,需要對傳統建筑理念進行反思。任何一個綠色建筑的實施離不開綠色建筑的策劃,科學、合理、有序的策劃和新技術的應用有助于綠色建筑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從而使人與自然、建筑與環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編.綠色建筑在中國的實踐[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2] 林憲德.濕熱氣候的綠色建筑[M].臺北:臺灣詹氏書店,2003.
[3] 謝秉正.綠色智能建筑工程技術[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李姣,女,河南鄭州人,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方向:土木工程;豆香香,女,河南周口人,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方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