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穎 駱雋雅 唐玉枚
摘 要:簡要介紹了廢棄混凝土目前在國內外回收利用再生制備狀況及再生混凝土砌塊的研究動態,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并對再生混凝土應用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再生混凝土;砌塊;特點;現狀;發展應用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大量舊建筑物被拆除,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廢棄混凝土垃圾。如果廢棄混凝土處理不當,隨意堆積便會占用大量土地,簡單填埋對環境也有一定程度的破壞;同時,混凝土骨料的大量開采亦不適合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要求。考慮廢棄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將是一項相當有發展前景的課題,成功的將廢棄混凝土再生并運用到實際當中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在環境上的壓力,實現建筑發展的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 廢棄混凝土的處理現狀
目前,廢棄混凝土資源化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課題。發達國家早已開始了廢棄混凝土資源化的研究及其應用。
1.1 再生混凝土的國外研究現狀。國外對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可追溯至二戰之后。戰后各國開始家園重建,而廢棄建筑垃圾的處理不可避免的成為一項急需解決的課題;而各國相繼意識到可將廢棄混凝土再生處理。例舉如下:
1976年,以當時的西德、比利時和荷蘭為主,成立了“混凝土解體與再利用委員會”,以廢棄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為研究方向。
1977年4月,ACI/Concrete International收錄A.D.Buck撰寫的《Recycled Concrete as a Source of Aggregate》。文中首次在水灰比以及齡期對再生骨料混凝土28天抗壓強度的影響方面進行了闡述。
同年,日本制定《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規范》,隨之而來的是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工廠的大量建設。
國外對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已經有一段時間,成功例子不勝枚舉。2000年報告顯示,荷蘭的建筑廢棄物回收率高達90%;目前,日本對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高達70%,其再生利用做法為是將廢棄混凝土破碎,分離骨料和水泥組分,所產生的水泥組分用于地基的改進材料,骨料100%利用于結構物。
1.2 再生混凝土砌塊的國內研究現狀。當前我國對于建筑垃圾資源化研究才剛剛起步,如:
唐曉翠對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塊墻體保溫性能進行了研究。試驗結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塊砌塊墻體的絕熱系數均高于普通混凝土砌塊;再生骨料替代率對混凝土空心砌塊的抗壓強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特別是替代率為100%時,抗壓強度的降低程度可達10%左右。
鄭州大學的劉立新、郝彤等人成功研究出塊材強度滿足承重砌體要求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多孔磚,該多孔磚有較好的抵御變形的能力,且成功應用到實際工程中。
我國廢棄混凝土再生利用水平較低,仍沒有發布任何權威的整體建筑垃圾利用率數據信息;廢棄混凝土大部分采取露天堆放,填埋等措施簡單處理,由于其廢棄混凝土再生化工藝成本較高,仍然相當受限。
2 再生混凝土的特點
(a)天然骨料 (b)再生骨料
2.1 再生骨料較天然骨料表觀密度小,孔隙率大,吸水率大。再生骨料由于前身為混凝土,骨料表面還包裹著一定量孔隙率大,吸水率高的硬化水泥砂漿,這層砂漿使得再生骨料表面比天然骨料表面更粗糙、棱角更多。再生骨料為廢棄混凝土破碎而來,母體混凝土塊在解體、破碎過程中損傷累積,棱角較多,再生骨料表面砂漿內部存在大量微裂紋,這些因素使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大大提高。
2.2 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低。經母體混凝土破碎后,再生骨料材質疏松,再生利用后,強度較原生混凝土低,耐久性等一系列結構性能不如原生混凝土,可以考慮通過摻加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來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各項性能指標。
2.3 不可否認再生混凝土仍有值得利用的特點,再生骨料表觀密度低于天然骨料,根據再生混凝土自重低的特點,可考慮利用再生混凝土降低建筑自重,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增加構件的跨度;同時,由于其孔隙率大,再生混凝土具有較好的保溫性能,用于維護結構將有利于節能減排。
3 再生混凝土的應用存在的問題
由于再生骨料與天然骨料相比,具有孔隙率高、吸水性大、強度低等特征,因而導致再生混凝土與天然骨料混凝土相比,強度、耐久性等一系列結構性能普遍偏低。因此再生混凝土在建筑物的承重構件中的應用還非常有限。另外,經濟性是阻礙再生混凝土大規模推廣應用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國內廢棄混凝土再生化工藝技術不夠完善,再生混凝土的生產成本較天然骨料混凝土高,大部分生產商依然會選擇天然骨料混凝土。最后,國家政策、規范、標準還未對廢棄混凝土再生利用進行要求,廢棄混凝土再生利用技術如果能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其優點才能更好地得到發揮。
4 再生混凝土應用的前景展望
4.1 再生混凝土利用現狀。目前廢棄混凝土再生利用主要有以下3個途徑:(1)將廢棄混凝土破碎后作為建筑物基礎墊層或道路基層。廢棄骨料強度較天然骨料的低,而道路工程對混凝土強度等級要求較低,同時再生混凝土在這方面的應用價格低廉,生產工藝簡單,此應用方向比較適合我國國情,可得到迅速推廣。(2)將廢棄混凝土破碎后生產混凝土砌塊磚、鋪道磚、花格磚等建材制品。(3)將廢棄混凝土破碎、篩分、分選、潔凈后作為骨料代替天然砂石配制混凝土,應用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中。這是最有發展前景的再生利用方法,不過由于國內廢棄混凝土再生工藝成本較高,其應用仍然十分受限。
4.2 再生混凝土的改性。根據以往實驗研究數據,在工程及實際應用上可以考慮使用外加劑與礦物摻合料來改變再生混凝土的各項性能指標。
肖建莊等人研究了再生細骨料、聚丙乙烯摻量以及粉煤灰摻量對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塊抗壓強度的影響。并得出結論:不同摻量的再生細骨料、聚丙乙烯以及粉煤灰能不同程度上地調節再生砌塊性能。
趙文軍等采用正交試驗方法研究了一系列礦物摻合料對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發現粉煤灰能提高混凝土的強度以及和易性。
由上述研究成果可見,外加劑與礦物摻和料確實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同時也了解到在改性過程中還被諸多其他因素所影響。
4.3 再生混凝土的組合結構。由于受到自身性能較低的影響,將再生混凝土應用于結構工程中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不過肖建莊在《再生混凝土》中提出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法,可設置組合結構來幫助實現再生混凝土在結構工程中的實踐,例如鋼管混凝土,組合結構的優點可彌補再生混凝土性能的缺陷,同時為再生混凝土在結構工程上的應用提供廣闊的發展應用前景。
5 結語
廢棄混凝土再生化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廢棄混凝土的處理問題,符合可持續發展規律。不過再生混凝土在我國的發展仍然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但根據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其應用實例足以說明再生混凝土的發展前景是巨大的。同時我國再生混凝土技術需要得到國家政府的支持,才能推動廢棄混凝土再生化廣泛運用到實際工程之中。
參考文獻
[1] 唐曉翠.利用再生骨料生產混凝土空心節能砌塊試驗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6,(8).
[2] 郝彤,劉立新,楊廣寧.再生骨料混凝土多孔磚的配合比和基本性能試驗研究[J].磚瓦,2007,(6):8-10.
[3] 肖建莊.再生混凝土[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38-39.
[4] 趙文軍,劉洪波,王莉.超細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研究[J].低溫建筑技術,2009(3):7-9.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外加劑與礦物摻合料對再生混凝土的影響。
作者簡介:何穎,長沙學院;駱雋雅(1992.10- ),女,湖南長沙人,本科。講師:張向超。endprint
摘 要:簡要介紹了廢棄混凝土目前在國內外回收利用再生制備狀況及再生混凝土砌塊的研究動態,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并對再生混凝土應用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再生混凝土;砌塊;特點;現狀;發展應用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大量舊建筑物被拆除,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廢棄混凝土垃圾。如果廢棄混凝土處理不當,隨意堆積便會占用大量土地,簡單填埋對環境也有一定程度的破壞;同時,混凝土骨料的大量開采亦不適合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要求。考慮廢棄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將是一項相當有發展前景的課題,成功的將廢棄混凝土再生并運用到實際當中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在環境上的壓力,實現建筑發展的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 廢棄混凝土的處理現狀
目前,廢棄混凝土資源化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課題。發達國家早已開始了廢棄混凝土資源化的研究及其應用。
1.1 再生混凝土的國外研究現狀。國外對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可追溯至二戰之后。戰后各國開始家園重建,而廢棄建筑垃圾的處理不可避免的成為一項急需解決的課題;而各國相繼意識到可將廢棄混凝土再生處理。例舉如下:
1976年,以當時的西德、比利時和荷蘭為主,成立了“混凝土解體與再利用委員會”,以廢棄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為研究方向。
1977年4月,ACI/Concrete International收錄A.D.Buck撰寫的《Recycled Concrete as a Source of Aggregate》。文中首次在水灰比以及齡期對再生骨料混凝土28天抗壓強度的影響方面進行了闡述。
同年,日本制定《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規范》,隨之而來的是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工廠的大量建設。
國外對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已經有一段時間,成功例子不勝枚舉。2000年報告顯示,荷蘭的建筑廢棄物回收率高達90%;目前,日本對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高達70%,其再生利用做法為是將廢棄混凝土破碎,分離骨料和水泥組分,所產生的水泥組分用于地基的改進材料,骨料100%利用于結構物。
1.2 再生混凝土砌塊的國內研究現狀。當前我國對于建筑垃圾資源化研究才剛剛起步,如:
唐曉翠對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塊墻體保溫性能進行了研究。試驗結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塊砌塊墻體的絕熱系數均高于普通混凝土砌塊;再生骨料替代率對混凝土空心砌塊的抗壓強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特別是替代率為100%時,抗壓強度的降低程度可達10%左右。
鄭州大學的劉立新、郝彤等人成功研究出塊材強度滿足承重砌體要求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多孔磚,該多孔磚有較好的抵御變形的能力,且成功應用到實際工程中。
我國廢棄混凝土再生利用水平較低,仍沒有發布任何權威的整體建筑垃圾利用率數據信息;廢棄混凝土大部分采取露天堆放,填埋等措施簡單處理,由于其廢棄混凝土再生化工藝成本較高,仍然相當受限。
2 再生混凝土的特點
(a)天然骨料 (b)再生骨料
2.1 再生骨料較天然骨料表觀密度小,孔隙率大,吸水率大。再生骨料由于前身為混凝土,骨料表面還包裹著一定量孔隙率大,吸水率高的硬化水泥砂漿,這層砂漿使得再生骨料表面比天然骨料表面更粗糙、棱角更多。再生骨料為廢棄混凝土破碎而來,母體混凝土塊在解體、破碎過程中損傷累積,棱角較多,再生骨料表面砂漿內部存在大量微裂紋,這些因素使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大大提高。
2.2 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低。經母體混凝土破碎后,再生骨料材質疏松,再生利用后,強度較原生混凝土低,耐久性等一系列結構性能不如原生混凝土,可以考慮通過摻加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來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各項性能指標。
2.3 不可否認再生混凝土仍有值得利用的特點,再生骨料表觀密度低于天然骨料,根據再生混凝土自重低的特點,可考慮利用再生混凝土降低建筑自重,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增加構件的跨度;同時,由于其孔隙率大,再生混凝土具有較好的保溫性能,用于維護結構將有利于節能減排。
3 再生混凝土的應用存在的問題
由于再生骨料與天然骨料相比,具有孔隙率高、吸水性大、強度低等特征,因而導致再生混凝土與天然骨料混凝土相比,強度、耐久性等一系列結構性能普遍偏低。因此再生混凝土在建筑物的承重構件中的應用還非常有限。另外,經濟性是阻礙再生混凝土大規模推廣應用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國內廢棄混凝土再生化工藝技術不夠完善,再生混凝土的生產成本較天然骨料混凝土高,大部分生產商依然會選擇天然骨料混凝土。最后,國家政策、規范、標準還未對廢棄混凝土再生利用進行要求,廢棄混凝土再生利用技術如果能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其優點才能更好地得到發揮。
4 再生混凝土應用的前景展望
4.1 再生混凝土利用現狀。目前廢棄混凝土再生利用主要有以下3個途徑:(1)將廢棄混凝土破碎后作為建筑物基礎墊層或道路基層。廢棄骨料強度較天然骨料的低,而道路工程對混凝土強度等級要求較低,同時再生混凝土在這方面的應用價格低廉,生產工藝簡單,此應用方向比較適合我國國情,可得到迅速推廣。(2)將廢棄混凝土破碎后生產混凝土砌塊磚、鋪道磚、花格磚等建材制品。(3)將廢棄混凝土破碎、篩分、分選、潔凈后作為骨料代替天然砂石配制混凝土,應用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中。這是最有發展前景的再生利用方法,不過由于國內廢棄混凝土再生工藝成本較高,其應用仍然十分受限。
4.2 再生混凝土的改性。根據以往實驗研究數據,在工程及實際應用上可以考慮使用外加劑與礦物摻合料來改變再生混凝土的各項性能指標。
肖建莊等人研究了再生細骨料、聚丙乙烯摻量以及粉煤灰摻量對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塊抗壓強度的影響。并得出結論:不同摻量的再生細骨料、聚丙乙烯以及粉煤灰能不同程度上地調節再生砌塊性能。
趙文軍等采用正交試驗方法研究了一系列礦物摻合料對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發現粉煤灰能提高混凝土的強度以及和易性。
由上述研究成果可見,外加劑與礦物摻和料確實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同時也了解到在改性過程中還被諸多其他因素所影響。
4.3 再生混凝土的組合結構。由于受到自身性能較低的影響,將再生混凝土應用于結構工程中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不過肖建莊在《再生混凝土》中提出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法,可設置組合結構來幫助實現再生混凝土在結構工程中的實踐,例如鋼管混凝土,組合結構的優點可彌補再生混凝土性能的缺陷,同時為再生混凝土在結構工程上的應用提供廣闊的發展應用前景。
5 結語
廢棄混凝土再生化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廢棄混凝土的處理問題,符合可持續發展規律。不過再生混凝土在我國的發展仍然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但根據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其應用實例足以說明再生混凝土的發展前景是巨大的。同時我國再生混凝土技術需要得到國家政府的支持,才能推動廢棄混凝土再生化廣泛運用到實際工程之中。
參考文獻
[1] 唐曉翠.利用再生骨料生產混凝土空心節能砌塊試驗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6,(8).
[2] 郝彤,劉立新,楊廣寧.再生骨料混凝土多孔磚的配合比和基本性能試驗研究[J].磚瓦,2007,(6):8-10.
[3] 肖建莊.再生混凝土[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38-39.
[4] 趙文軍,劉洪波,王莉.超細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研究[J].低溫建筑技術,2009(3):7-9.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外加劑與礦物摻合料對再生混凝土的影響。
作者簡介:何穎,長沙學院;駱雋雅(1992.10- ),女,湖南長沙人,本科。講師:張向超。endprint
摘 要:簡要介紹了廢棄混凝土目前在國內外回收利用再生制備狀況及再生混凝土砌塊的研究動態,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并對再生混凝土應用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再生混凝土;砌塊;特點;現狀;發展應用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大量舊建筑物被拆除,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廢棄混凝土垃圾。如果廢棄混凝土處理不當,隨意堆積便會占用大量土地,簡單填埋對環境也有一定程度的破壞;同時,混凝土骨料的大量開采亦不適合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要求。考慮廢棄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將是一項相當有發展前景的課題,成功的將廢棄混凝土再生并運用到實際當中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在環境上的壓力,實現建筑發展的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 廢棄混凝土的處理現狀
目前,廢棄混凝土資源化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課題。發達國家早已開始了廢棄混凝土資源化的研究及其應用。
1.1 再生混凝土的國外研究現狀。國外對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可追溯至二戰之后。戰后各國開始家園重建,而廢棄建筑垃圾的處理不可避免的成為一項急需解決的課題;而各國相繼意識到可將廢棄混凝土再生處理。例舉如下:
1976年,以當時的西德、比利時和荷蘭為主,成立了“混凝土解體與再利用委員會”,以廢棄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為研究方向。
1977年4月,ACI/Concrete International收錄A.D.Buck撰寫的《Recycled Concrete as a Source of Aggregate》。文中首次在水灰比以及齡期對再生骨料混凝土28天抗壓強度的影響方面進行了闡述。
同年,日本制定《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規范》,隨之而來的是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工廠的大量建設。
國外對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已經有一段時間,成功例子不勝枚舉。2000年報告顯示,荷蘭的建筑廢棄物回收率高達90%;目前,日本對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高達70%,其再生利用做法為是將廢棄混凝土破碎,分離骨料和水泥組分,所產生的水泥組分用于地基的改進材料,骨料100%利用于結構物。
1.2 再生混凝土砌塊的國內研究現狀。當前我國對于建筑垃圾資源化研究才剛剛起步,如:
唐曉翠對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塊墻體保溫性能進行了研究。試驗結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塊砌塊墻體的絕熱系數均高于普通混凝土砌塊;再生骨料替代率對混凝土空心砌塊的抗壓強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特別是替代率為100%時,抗壓強度的降低程度可達10%左右。
鄭州大學的劉立新、郝彤等人成功研究出塊材強度滿足承重砌體要求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多孔磚,該多孔磚有較好的抵御變形的能力,且成功應用到實際工程中。
我國廢棄混凝土再生利用水平較低,仍沒有發布任何權威的整體建筑垃圾利用率數據信息;廢棄混凝土大部分采取露天堆放,填埋等措施簡單處理,由于其廢棄混凝土再生化工藝成本較高,仍然相當受限。
2 再生混凝土的特點
(a)天然骨料 (b)再生骨料
2.1 再生骨料較天然骨料表觀密度小,孔隙率大,吸水率大。再生骨料由于前身為混凝土,骨料表面還包裹著一定量孔隙率大,吸水率高的硬化水泥砂漿,這層砂漿使得再生骨料表面比天然骨料表面更粗糙、棱角更多。再生骨料為廢棄混凝土破碎而來,母體混凝土塊在解體、破碎過程中損傷累積,棱角較多,再生骨料表面砂漿內部存在大量微裂紋,這些因素使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大大提高。
2.2 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低。經母體混凝土破碎后,再生骨料材質疏松,再生利用后,強度較原生混凝土低,耐久性等一系列結構性能不如原生混凝土,可以考慮通過摻加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來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各項性能指標。
2.3 不可否認再生混凝土仍有值得利用的特點,再生骨料表觀密度低于天然骨料,根據再生混凝土自重低的特點,可考慮利用再生混凝土降低建筑自重,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增加構件的跨度;同時,由于其孔隙率大,再生混凝土具有較好的保溫性能,用于維護結構將有利于節能減排。
3 再生混凝土的應用存在的問題
由于再生骨料與天然骨料相比,具有孔隙率高、吸水性大、強度低等特征,因而導致再生混凝土與天然骨料混凝土相比,強度、耐久性等一系列結構性能普遍偏低。因此再生混凝土在建筑物的承重構件中的應用還非常有限。另外,經濟性是阻礙再生混凝土大規模推廣應用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國內廢棄混凝土再生化工藝技術不夠完善,再生混凝土的生產成本較天然骨料混凝土高,大部分生產商依然會選擇天然骨料混凝土。最后,國家政策、規范、標準還未對廢棄混凝土再生利用進行要求,廢棄混凝土再生利用技術如果能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其優點才能更好地得到發揮。
4 再生混凝土應用的前景展望
4.1 再生混凝土利用現狀。目前廢棄混凝土再生利用主要有以下3個途徑:(1)將廢棄混凝土破碎后作為建筑物基礎墊層或道路基層。廢棄骨料強度較天然骨料的低,而道路工程對混凝土強度等級要求較低,同時再生混凝土在這方面的應用價格低廉,生產工藝簡單,此應用方向比較適合我國國情,可得到迅速推廣。(2)將廢棄混凝土破碎后生產混凝土砌塊磚、鋪道磚、花格磚等建材制品。(3)將廢棄混凝土破碎、篩分、分選、潔凈后作為骨料代替天然砂石配制混凝土,應用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中。這是最有發展前景的再生利用方法,不過由于國內廢棄混凝土再生工藝成本較高,其應用仍然十分受限。
4.2 再生混凝土的改性。根據以往實驗研究數據,在工程及實際應用上可以考慮使用外加劑與礦物摻合料來改變再生混凝土的各項性能指標。
肖建莊等人研究了再生細骨料、聚丙乙烯摻量以及粉煤灰摻量對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塊抗壓強度的影響。并得出結論:不同摻量的再生細骨料、聚丙乙烯以及粉煤灰能不同程度上地調節再生砌塊性能。
趙文軍等采用正交試驗方法研究了一系列礦物摻合料對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發現粉煤灰能提高混凝土的強度以及和易性。
由上述研究成果可見,外加劑與礦物摻和料確實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同時也了解到在改性過程中還被諸多其他因素所影響。
4.3 再生混凝土的組合結構。由于受到自身性能較低的影響,將再生混凝土應用于結構工程中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不過肖建莊在《再生混凝土》中提出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法,可設置組合結構來幫助實現再生混凝土在結構工程中的實踐,例如鋼管混凝土,組合結構的優點可彌補再生混凝土性能的缺陷,同時為再生混凝土在結構工程上的應用提供廣闊的發展應用前景。
5 結語
廢棄混凝土再生化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廢棄混凝土的處理問題,符合可持續發展規律。不過再生混凝土在我國的發展仍然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但根據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其應用實例足以說明再生混凝土的發展前景是巨大的。同時我國再生混凝土技術需要得到國家政府的支持,才能推動廢棄混凝土再生化廣泛運用到實際工程之中。
參考文獻
[1] 唐曉翠.利用再生骨料生產混凝土空心節能砌塊試驗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6,(8).
[2] 郝彤,劉立新,楊廣寧.再生骨料混凝土多孔磚的配合比和基本性能試驗研究[J].磚瓦,2007,(6):8-10.
[3] 肖建莊.再生混凝土[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38-39.
[4] 趙文軍,劉洪波,王莉.超細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研究[J].低溫建筑技術,2009(3):7-9.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外加劑與礦物摻合料對再生混凝土的影響。
作者簡介:何穎,長沙學院;駱雋雅(1992.10- ),女,湖南長沙人,本科。講師:張向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