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
摘要:在工業和互聯網融合的變革中,小米公司在國內智能手機制造領域脫穎而出,其高效的成本管理策略值得我們借鑒。總體來說,其成本管理具有價值鏈整合與調整、產品按需定量、低庫存成本、構建用戶扭曲力場的金字塔、無縫開放式創新等特點。
關鍵詞:小米;成本管理;特點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9-000-01
一、小米公司簡介
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主要圍繞小米手機、MIUI、米聊三大核心業務,秉承“為發燒而生”的產品理念,專注于智能手機自主研發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據小米公布的數據,2015年公司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7000萬臺,國內行業排名第一。在2016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排行榜中,小米名列13,從現狀來看,無論從產品的出貨量,還是資本市場的青睞度,品牌的知名度,小米無疑是成功的。
二、成本管理特點
(一)價值鏈整合與調整
1.內外價值鏈整合,專注核心業務。在上游,小米將硬件研發、制造等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具有優勢的全球頂級供應商,不僅節省了資金成本,便于展開低價銷售策略,也提高了自己的議價能力,兼備了服務質量控制的主動性和規模成長的彈性。在下游,小米采用互聯網直銷的銷售模式,甩掉中間環節,直接面向終端用戶。據估計,小米的銷售成本為 5%-8%,加上約占整個銷售額2%-3%的電子商務的物流成本,總的銷售成本約為7%-11%,但傳統廠商的渠道銷售模式的銷售代理折扣約20%-30%。相比之下,小米互聯網直銷的銷售模式降低了零售商和代理商的成本,縮短了存貨管理周期,盡顯成本優勢。
2.價值鏈結構調整和利用自媒體。小米通過微博、論壇、微信等自媒體,利用雷軍的個人影響、“米粉”互動、超級客服平臺等進行營銷、宣傳。充分利用自媒體這個“互聯網+公司營銷”的主流營銷渠道,大大減少了公關成本、廣告和其他營銷活動的費用。小米的營銷成本約為銷售額約為0.3%-0.5%,較之傳統手機廠商的10%-20%,營銷成本大大降低。
(二)產品按需定量
1.官網上預約。小米發布最新產品時,顧客需提前一周在官網上預約購買,官網上預約后在周二12:00的時候才有直接在官網上搶購的資格,否則不能參加發布日當天的搶購活動。這使得小米公司既可以提前估計到市場的需求量,并據此安排生產,減少庫存,又可實現標準件大批量采購以壓低采購價。
2.先預售再生產方式。即消費者提前三周左右付款,小米公司在三周后給消費者統一發貨。采用先預售再生產的方式,部件約1個月庫存,整機庫存不超過一周,相比其他國內手機制造商1到2個月的部件庫存、再加1到2個月的整機庫存周期,小米在庫存管理方面也做得較好,從而保持了較好的資本流動速度,并節約了資本使用成本。預售制使得公司不僅可以提前拿到訂單,合理進行訂貨型生產,還能使公司提前獲得了資金,實現了資金的快速回籠,相當于向消費者借錢生產,視為另一種低成本的前期融資途徑。
(三)低庫存成本
1.饑餓營銷模式。小米抓住消費者求新心理、好奇心理、攀比心理實施饑餓營銷,有意降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制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利潤率,同時也達到維護品牌形象、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目的。并據此控制和預知市場需求量,按訂單安排生產,減少了損耗和存貨貶值的危險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存貨周轉率,從而起到穩定和降低成本的作用。
2.戴爾式的供應鏈管理,實現零庫存。每周二中午12點,小米的官網都會放出一批手機產品,數量由小米倉儲中心反饋的庫存數據決定。然后小米根據預約指標以及當周銷售額、百度指數、論壇帖子數量等等,計算出三個月之后的產量和開放購買的數量,并制作出相應的生產計劃表。之后就是根據計劃表進行決定向供應鏈采購何種以及多少零部件。“這樣使得小米在得到零配件的產權之前,所有的庫存成本都由供應商承擔,降低了小米的風險和成本。”[1]
3.網絡直銷降低存貨成本。通過采取網絡直銷模式,小米公司可以不必維持龐大的經銷商網絡,實現零庫存,從而避免了生產損失,降低了成本,有能力提供比競爭對手價格更低的產品,進一步提高了顧客的滿意度。
(四)構建了一個用戶扭曲力場的金字塔
塔基是廣大的用戶。他們從微博、微信、事件營銷等跟隨參與小米的活動,介入不深,但是一個強大的跟隨者群體。金字塔的中間則是米粉,小米通過小米社區、微博拉新等自媒體平臺和粉絲互動,提高度粉絲忠誠度的同時也利用他們進行口碑營銷,依靠粉絲熱情、能力和時間碎片來幫助公司發展,不斷從中挖掘和集聚其價值。金字塔的塔頂是可以參與決策的發燒友。小米善于調動發燒友為公司貢獻碎片化力量,參與小米產品研發、市場推廣、銷售和客服等環節,為他們產品的改進提供意見和思路。因此一方面節約了大量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也讓小米密切了解市場和用戶的需求,在用戶驅動下動態調整公司的各項戰略。
(五)無縫開放式創新
1.開放眾包充分利用用戶認知盈余。如前面所述,小米提供相應的平臺和組織構架,充分發揮用戶在產品創新的每個階段的價值,以實現小米員工在產品策劃、設計、開發、測試和發布的全過程與客戶的無縫對接。他們提供部分軟件新功能需求,也幫助小米進行大量的軟件測試。
2.迭代循環創新快速推出新產品。在 “開放眾包,快速迭代”的模式下,小米不忘初心,核心功能不輕易舍棄;黏住用戶,將其反饋作為設計決策依據;善于試錯,用科學的方法降低成本。其核心軟件MIUI每周推出一個新版本供粉絲體驗,研發人員根據粉絲“吐槽點”找尋產品缺陷及挖掘客戶新需求,并加以創新改進,實現全流程每個步驟的無縫對接和管理,“迭代開發、循環往復,速度快、容錯性較好、成本低。”[2]
3.充分利用互聯網生態環境。“小米聚焦互聯網新生代用戶群的生活方式, 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和平臺,讓產品設計、開發、測試、發布以至銷售的過程都在互聯網環境中高效而低成本地完成。” [3]
參考文獻:
[1]向利亞.淺談小米的存貨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5(09).
[2]陳娟等.無縫開放式創新:基于小米案例探討互聯網生態中的產品創新模式[J].科研管理,2014(12).
[3]董潔林等.互聯網時代制造商如何重塑與用戶的關系——基于小米商業模式的案例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5(08).
作者簡介:張 勤(1993-),女,漢族,四川眉山人,西南科技大學2013級在讀本科生,本科,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現代經濟信息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