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浩 張凱旋
摘 要:交通擁堵時目前中國乃至世界的各個城市面臨的典型狀態。其實在中國,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城市人口數量增長速率居高不下。加上城市居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車輛擁有率也越來越高,城市路網通行能力已無法滿足城市交通量的不斷增長的需求,交通擁堵也成為必然。在這種情況下,合理地交通管理和最優地交通疏導成為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而及時有效地分享城市路網交通信息又是合理管理和最優疏導的關鍵。
關鍵詞:通行能力;交通管理;交通信息
交通多指人和物在管理空間上的移動。在古代,人們甚至把交通僅僅看成是“行”,認為衣食住行是人類日常生活的基本條件。但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交通的功能與作用越來越大。良好的交通條件與高效的和運輸系統,能促進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繁榮保證人們日常生活的正常進行。隨著城市化人口規模的迅速增加,城市路網通行能力已滿足不了城市交通量不斷增長的需要,交通擁擠和堵塞現象日趨嚴重,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由于交通參與者不能獲得實時的路況信息,出行路線的選擇具有盲目性,造成高峰時間城市的出行難和交通擁擠問題比較突出,影響了數百萬市民的工作生活以及工業生產和投資環境.
1 交通信息簡介
關于信息的定義,較為共識的表述:信息是客觀事物運動的反映,它是通過語言、文字、圖像和視頻四種形式來反映。因此,交通信息的嚴格定義應包括上述交通系統各要素所關聯的一切。但本研究關于交通信息的基本含義則主要是指與交通運行、營運、管理及服務所關聯的信息,即表1所列內容。
表1 交通信息分類及基本情況
交通信息分類 交通信息基本內容
交通運行信息 動態交通信息:阻塞、通暢、行程時間、突發事故、交通工具及行駛路線、不同交通方式的到離站時間、交通控制信號、交通誘導信息等;
靜態交通信息:交通站點分布、換乘點、停車場、收費價格及站點分布、售票站、交通限制、路況、施工與養護信息等;
關聯信息:旅游、購物、娛樂、體育、氣象信息等
交通運營信息
交通管理信息
交通服務信息
2 我國交通信息化發展現狀與趨勢
交通運輸體系是國民經濟運行的命脈,其流動性、高效益的特性體現了對信息化的強烈需求,推動了交通基礎設施信息化建設始終走在各大行業的前列。我們發現,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的信息化程度正在不斷提高,同時,整合部門內和部門間的信息資源,并加快推進標準化工作,已經成為下一步交通運輸業信息化建設的著力點。我國交通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數字網”已經初步成形,對交通現代化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05年以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圍繞高速公路、農村公路、沿海港口碼頭泊位以及內河航道整治、擴能等建設項目穩步推進,投資增長速率逐步放緩(見圖一),下一步現代化“大交通”體系的建設,最需要的就是信息網絡技術的支撐。
圖一 2005年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額及同比增減
信息技術的應用給交通運輸業帶來了效率的顯著提高。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和聯網收費系統的應用,城市GPS系統與物流系統的結合,使得傳統的運輸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極大提高;良好的交通誘導服務,使出行者更加便利,更加準確地到達目的地,帶來了個人效率的提高。從調查結果看,各地交通部門信息化建設以政務信息化、科技信息化為主(見圖二),但同時也有很多更加深入的信息技術應用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圖二 當前各地交通信息化重點領域
3 我國在交通信息發展上存在的問題
3.1 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低,系統之間不能互聯互通
現代綜合交通體系,是當前交通運輸業存在的最大問題,而信息化在促進綜合化的進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在對各地智能交通建設進展的調查中,受訪者普遍表示,缺乏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交換是制約智能交通發展的重要因素。
3.2 交通管理水平相對落后
無論在交通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還是交通信息服務、公共交通管理等方面整體水平有待提高。一是交通組織不合理,客流分布不均,影響交叉口路段的通行效率,導致路網交通擁堵;二是缺乏交通需求管理,目前我國僅有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部分城市實施了少量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而大部分城市仍然缺乏有效的需求管理措施,迅猛增長的交通需求與發展滯后的交通管理水平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4 交通信息化發展對策
4.1 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完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雖然這些年我國投資了大量的交通設施,但局部地區的設施數量和質量還有待完善,需要通過合理的規劃和建設,協調各種運輸方式的發展,優化運輸網絡結構,保證交通設施運輸網絡的深度和密度要求,從而適應交通需求層次的變化。
4.2 設計基于網格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務系統
通過對交通信息網格的理論框架分析研究,在開放網格服務體系結構的基礎上設計基于網格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務系統。交通信息發布子系統基于Web平臺向公眾提供實時路況播報、公交出行、駕車出行、綜合信息、出行常識、旅游指南及長途出行等功能服務。網站內容和形式力求簡潔實用,為公眾提供全方位、動態、準確的服務。
4.3 加快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促進交通運輸全面發展
我國正處在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推進改革,使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要根據中央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繼續深化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為交通運輸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參考文獻
[1] 朱高峰.交通運輸網絡理論探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2] 石小法,王煒.交通事故對城市交通網絡的影響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0(10).
[3] 張硯博.淺談我國公路交通運輸網絡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民營科技,2011(1).
摘 要:交通擁堵時目前中國乃至世界的各個城市面臨的典型狀態。其實在中國,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城市人口數量增長速率居高不下。加上城市居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車輛擁有率也越來越高,城市路網通行能力已無法滿足城市交通量的不斷增長的需求,交通擁堵也成為必然。在這種情況下,合理地交通管理和最優地交通疏導成為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而及時有效地分享城市路網交通信息又是合理管理和最優疏導的關鍵。
關鍵詞:通行能力;交通管理;交通信息
交通多指人和物在管理空間上的移動。在古代,人們甚至把交通僅僅看成是“行”,認為衣食住行是人類日常生活的基本條件。但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交通的功能與作用越來越大。良好的交通條件與高效的和運輸系統,能促進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繁榮保證人們日常生活的正常進行。隨著城市化人口規模的迅速增加,城市路網通行能力已滿足不了城市交通量不斷增長的需要,交通擁擠和堵塞現象日趨嚴重,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由于交通參與者不能獲得實時的路況信息,出行路線的選擇具有盲目性,造成高峰時間城市的出行難和交通擁擠問題比較突出,影響了數百萬市民的工作生活以及工業生產和投資環境.
1 交通信息簡介
關于信息的定義,較為共識的表述:信息是客觀事物運動的反映,它是通過語言、文字、圖像和視頻四種形式來反映。因此,交通信息的嚴格定義應包括上述交通系統各要素所關聯的一切。但本研究關于交通信息的基本含義則主要是指與交通運行、營運、管理及服務所關聯的信息,即表1所列內容。
表1 交通信息分類及基本情況
交通信息分類 交通信息基本內容
交通運行信息 動態交通信息:阻塞、通暢、行程時間、突發事故、交通工具及行駛路線、不同交通方式的到離站時間、交通控制信號、交通誘導信息等;
靜態交通信息:交通站點分布、換乘點、停車場、收費價格及站點分布、售票站、交通限制、路況、施工與養護信息等;
關聯信息:旅游、購物、娛樂、體育、氣象信息等
交通運營信息
交通管理信息
交通服務信息
2 我國交通信息化發展現狀與趨勢
交通運輸體系是國民經濟運行的命脈,其流動性、高效益的特性體現了對信息化的強烈需求,推動了交通基礎設施信息化建設始終走在各大行業的前列。我們發現,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的信息化程度正在不斷提高,同時,整合部門內和部門間的信息資源,并加快推進標準化工作,已經成為下一步交通運輸業信息化建設的著力點。我國交通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數字網”已經初步成形,對交通現代化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05年以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圍繞高速公路、農村公路、沿海港口碼頭泊位以及內河航道整治、擴能等建設項目穩步推進,投資增長速率逐步放緩(見圖一),下一步現代化“大交通”體系的建設,最需要的就是信息網絡技術的支撐。
圖一 2005年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額及同比增減
信息技術的應用給交通運輸業帶來了效率的顯著提高。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和聯網收費系統的應用,城市GPS系統與物流系統的結合,使得傳統的運輸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極大提高;良好的交通誘導服務,使出行者更加便利,更加準確地到達目的地,帶來了個人效率的提高。從調查結果看,各地交通部門信息化建設以政務信息化、科技信息化為主(見圖二),但同時也有很多更加深入的信息技術應用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圖二 當前各地交通信息化重點領域
3 我國在交通信息發展上存在的問題
3.1 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低,系統之間不能互聯互通
現代綜合交通體系,是當前交通運輸業存在的最大問題,而信息化在促進綜合化的進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在對各地智能交通建設進展的調查中,受訪者普遍表示,缺乏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交換是制約智能交通發展的重要因素。
3.2 交通管理水平相對落后
無論在交通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還是交通信息服務、公共交通管理等方面整體水平有待提高。一是交通組織不合理,客流分布不均,影響交叉口路段的通行效率,導致路網交通擁堵;二是缺乏交通需求管理,目前我國僅有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部分城市實施了少量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而大部分城市仍然缺乏有效的需求管理措施,迅猛增長的交通需求與發展滯后的交通管理水平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4 交通信息化發展對策
4.1 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完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雖然這些年我國投資了大量的交通設施,但局部地區的設施數量和質量還有待完善,需要通過合理的規劃和建設,協調各種運輸方式的發展,優化運輸網絡結構,保證交通設施運輸網絡的深度和密度要求,從而適應交通需求層次的變化。
4.2 設計基于網格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務系統
通過對交通信息網格的理論框架分析研究,在開放網格服務體系結構的基礎上設計基于網格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務系統。交通信息發布子系統基于Web平臺向公眾提供實時路況播報、公交出行、駕車出行、綜合信息、出行常識、旅游指南及長途出行等功能服務。網站內容和形式力求簡潔實用,為公眾提供全方位、動態、準確的服務。
4.3 加快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促進交通運輸全面發展
我國正處在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推進改革,使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要根據中央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繼續深化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為交通運輸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參考文獻
[1] 朱高峰.交通運輸網絡理論探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2] 石小法,王煒.交通事故對城市交通網絡的影響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0(10).
[3] 張硯博.淺談我國公路交通運輸網絡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民營科技,2011(1).
摘 要:交通擁堵時目前中國乃至世界的各個城市面臨的典型狀態。其實在中國,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城市人口數量增長速率居高不下。加上城市居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車輛擁有率也越來越高,城市路網通行能力已無法滿足城市交通量的不斷增長的需求,交通擁堵也成為必然。在這種情況下,合理地交通管理和最優地交通疏導成為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而及時有效地分享城市路網交通信息又是合理管理和最優疏導的關鍵。
關鍵詞:通行能力;交通管理;交通信息
交通多指人和物在管理空間上的移動。在古代,人們甚至把交通僅僅看成是“行”,認為衣食住行是人類日常生活的基本條件。但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交通的功能與作用越來越大。良好的交通條件與高效的和運輸系統,能促進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繁榮保證人們日常生活的正常進行。隨著城市化人口規模的迅速增加,城市路網通行能力已滿足不了城市交通量不斷增長的需要,交通擁擠和堵塞現象日趨嚴重,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由于交通參與者不能獲得實時的路況信息,出行路線的選擇具有盲目性,造成高峰時間城市的出行難和交通擁擠問題比較突出,影響了數百萬市民的工作生活以及工業生產和投資環境.
1 交通信息簡介
關于信息的定義,較為共識的表述:信息是客觀事物運動的反映,它是通過語言、文字、圖像和視頻四種形式來反映。因此,交通信息的嚴格定義應包括上述交通系統各要素所關聯的一切。但本研究關于交通信息的基本含義則主要是指與交通運行、營運、管理及服務所關聯的信息,即表1所列內容。
表1 交通信息分類及基本情況
交通信息分類 交通信息基本內容
交通運行信息 動態交通信息:阻塞、通暢、行程時間、突發事故、交通工具及行駛路線、不同交通方式的到離站時間、交通控制信號、交通誘導信息等;
靜態交通信息:交通站點分布、換乘點、停車場、收費價格及站點分布、售票站、交通限制、路況、施工與養護信息等;
關聯信息:旅游、購物、娛樂、體育、氣象信息等
交通運營信息
交通管理信息
交通服務信息
2 我國交通信息化發展現狀與趨勢
交通運輸體系是國民經濟運行的命脈,其流動性、高效益的特性體現了對信息化的強烈需求,推動了交通基礎設施信息化建設始終走在各大行業的前列。我們發現,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的信息化程度正在不斷提高,同時,整合部門內和部門間的信息資源,并加快推進標準化工作,已經成為下一步交通運輸業信息化建設的著力點。我國交通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數字網”已經初步成形,對交通現代化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05年以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圍繞高速公路、農村公路、沿海港口碼頭泊位以及內河航道整治、擴能等建設項目穩步推進,投資增長速率逐步放緩(見圖一),下一步現代化“大交通”體系的建設,最需要的就是信息網絡技術的支撐。
圖一 2005年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額及同比增減
信息技術的應用給交通運輸業帶來了效率的顯著提高。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和聯網收費系統的應用,城市GPS系統與物流系統的結合,使得傳統的運輸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極大提高;良好的交通誘導服務,使出行者更加便利,更加準確地到達目的地,帶來了個人效率的提高。從調查結果看,各地交通部門信息化建設以政務信息化、科技信息化為主(見圖二),但同時也有很多更加深入的信息技術應用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圖二 當前各地交通信息化重點領域
3 我國在交通信息發展上存在的問題
3.1 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低,系統之間不能互聯互通
現代綜合交通體系,是當前交通運輸業存在的最大問題,而信息化在促進綜合化的進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在對各地智能交通建設進展的調查中,受訪者普遍表示,缺乏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交換是制約智能交通發展的重要因素。
3.2 交通管理水平相對落后
無論在交通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還是交通信息服務、公共交通管理等方面整體水平有待提高。一是交通組織不合理,客流分布不均,影響交叉口路段的通行效率,導致路網交通擁堵;二是缺乏交通需求管理,目前我國僅有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部分城市實施了少量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而大部分城市仍然缺乏有效的需求管理措施,迅猛增長的交通需求與發展滯后的交通管理水平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4 交通信息化發展對策
4.1 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完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雖然這些年我國投資了大量的交通設施,但局部地區的設施數量和質量還有待完善,需要通過合理的規劃和建設,協調各種運輸方式的發展,優化運輸網絡結構,保證交通設施運輸網絡的深度和密度要求,從而適應交通需求層次的變化。
4.2 設計基于網格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務系統
通過對交通信息網格的理論框架分析研究,在開放網格服務體系結構的基礎上設計基于網格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務系統。交通信息發布子系統基于Web平臺向公眾提供實時路況播報、公交出行、駕車出行、綜合信息、出行常識、旅游指南及長途出行等功能服務。網站內容和形式力求簡潔實用,為公眾提供全方位、動態、準確的服務。
4.3 加快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促進交通運輸全面發展
我國正處在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推進改革,使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要根據中央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繼續深化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為交通運輸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參考文獻
[1] 朱高峰.交通運輸網絡理論探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2] 石小法,王煒.交通事故對城市交通網絡的影響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0(10).
[3] 張硯博.淺談我國公路交通運輸網絡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民營科技,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