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
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區的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水體景觀設計被廣泛應用;文章通過這一系列觀賞植物造景概述、造景原則、造景藝術、造景手法及其中所遇到的問題來論述水生觀賞植物的造景功能和在園林中的作用。
關鍵詞:居住區;水景;水生觀賞植物;園林造景
水是園林藝術中不可缺少、最富魅力的一種園林要素,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種水體都有它的植物配置,由于各種水生觀賞植物的不同生長特性和外觀,因此可以形成不同的水景景觀,可以分為水邊植物配置、駁岸植物配置、水面植物配置和堤島植物配置等,也可與建筑物、雕塑和其他藝術品相結合創造出獨具風格的作品。所以,只有把握好這一系列水生植物的種植設計要求,才能更完美地體現出水的美、水景的美和園林的美。
1 水生觀賞植物造景概述
1.1 水生觀賞植物概述
水生觀賞植物——是指生長在水中、沼澤或岸邊潮濕地帶以它灑脫的姿形、絢麗的色彩等特征再與水相結合而營造出詩情畫意、環境優雅的園林景觀的一類植物。大致可分為浮水植物(浮葉花卉)、挺水植物(挺水花卉)、沉水植物(觀賞水草)、海生植物(紅樹林)以及沿岸耐濕的喬灌木等岸邊植物。在當今生態恢復、城市規劃建設、園林設計中,水生觀賞植物成為非常重要的規劃建設元素,世界各國將水生觀賞植物作為一種重要的生態平衡和觀賞的主要資源而加以充分研究利用,使其在生態恢復建設、城市綠地建設、庭院綠化、室內裝飾、生態旅游觀賞、科學普及中成為不可缺少的環境資源和景觀物種。
1.2 水生觀賞植物作用
水生觀賞植物可以美化城市環境,加以藝術規劃配置于水中,裝點人們生活;也和其他觀賞植物一樣,能調節溫度和濕度、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增加氧氣,分泌殺菌素等以凈化空氣,使人們在學習工作之余,凝視青枝綠葉及鮮艷的花朵與香氣,可消除視力疲勞,開闊心懷,增進身心健康,凈化靈魂,陶冶情操。
2 水生觀賞植物的造景原則
2.1 統一原則
水生觀賞植物造景運用統一的原理,是指在水生植物的形態、體量、色彩、線條、形式、風格等方面,要求有一定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給人以統一的感覺。同時又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出多樣性。例如河岸邊的水生植物配置,在色彩上,要做到色彩協調相宜,既要有統一的主色調,又要有所變化。又如在同一池塘的荷花,它們既有花色之分,生長狀態、葉形及花態保持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2.2 調和原則
水生觀賞植物的造景設計,應注重水生植物之間,水生植物與周邊環境之間的聯系和配合,體現調和的原則,給人產生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的美感。在古代園林水生植物配置中,荷花與垂柳成為一種傳統程式。清代劉鳳誥的名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客觀形象地描述了濟南大明湖的荷、柳秀色。荷、柳生于水面和岸邊,互相協調,互相襯托。
2.3 均衡原則
均衡的原理在西方規則式的水景園中運用較普遍。一般西方園林的水池以幾何性狀居多,如在方正的水池里,配植對稱的睡蓮、菖蒲等水生植物,岸上的花木也排列均衡,給人一種平衡、整齊、穩定的感覺。
2.4 韻律與節奏原則
詩詞要有韻律,音樂要有節奏。同樣,水生植物造景也要有韻律和節奏感。一陣輕風吹,湖岸的柳枝隨風飄動;湖水泛起陣陣的漣漪;荷花隨風搖曳,這些都顯現出一種韻律感。同時,水生植物的色彩、線條、姿態都可以產生各種韻律感。
3 水生觀賞植物的造景設計
園林中的水面包括湖面、水池水面、河流以及小溪的水面。它們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既有自然式的,也有規則式的。水面植物景觀要與水邊景觀呼應,加上水中倒影,觀賞效果最佳,任何水體植物的配置都少不了水面上的;在配置時要考慮平面與立面的構圖效果,在立面上,水面植物高度要低于人的水平視線。面積較小的水域,要能透過水面看到對岸的景觀。具體配置,要考慮植株的高矮和色彩的搭配,要高矮有序,層次分明,不能一味地追求過高或者過低。
在平面上,安排水生植物時,不要把池面種滿,水池中的植物約占整個池面1/3為宜,較小的水域可以擴大到1/2左右,以免失去水面的開闊平靜之感以及使水面中的倒影效果受影響。在自然式的水體中,水生植物的配置要避免整齊,不要成行等距的栽植,以免顯得呆板、單調、枯燥,盡量避免規則的植物配置方式出現,由于整個水體和周圍景觀的形狀都比較隨意,所以在水體植物設計上采用靈活的配置方法,突出整個環境的動。規則式的水體也要按照水體的輪廓,結合幾何美進行合理協調的配置。
常見水面造景植物
The common water surface scenery plant
名稱 拉丁名 科屬 生境 應用特點
荷花 Nelumbo nucifera 睡蓮科 原產亞洲熱帶和 溫帶地區 作主題水景植物;作配置中的前、中、主景
睡蓮 Nymphaea tetragona 睡蓮科 睡蓮喜強光,通風 良好的地方 花、葉俱美的觀賞植物;作水景主題材料
王蓮 Victoria amazonica 睡蓮科 喜高濕、陽光 充足的環境 用巨大廳物的盤葉和美麗濃香的花朵成景
浮萍 Lemnaminor Linn 浮萍科 喜光線充足、土壤 肥沃環境 用于綠化美化水面
4 配置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配置只求短時間的美觀或一味的種植水生植物,不講究藝術景觀設計,太少考慮生態的均衡;有些水生植物配置只求觀賞性,而任意種植,使有些品種迅速繁殖得不到控制,破壞水體生態平衡。比如說鳳眼蓮,生長速度極快,它的數量如果不加以制止,會成為一種生態災害。所以在實際運用中很少采用鳳眼蓮、浮萍等快速繁殖的水生植物,而且對少量使用的植物進行嚴格的管理,有效的控制了景觀的度。
5 結語
目前,水生植物配置在平面上布局靈活,形式多樣,但在立面上由于高大濕生的喬灌木種類相對較少,缺乏與其搭配種植,立面景觀的效果較差。如何進一步利用已有的耐水濕的喬灌木植物資源和開發新的資源以豐富立面設計,需要園林工作者不斷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海倫·納什.庭園水景設計與建筑[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2] 李尚志.觀賞水草[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
[3] 徐曉昱.水生植物睡蓮的栽培與管理[J].河南林業科技,2004(2): 50-51.
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區的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水體景觀設計被廣泛應用;文章通過這一系列觀賞植物造景概述、造景原則、造景藝術、造景手法及其中所遇到的問題來論述水生觀賞植物的造景功能和在園林中的作用。
關鍵詞:居住區;水景;水生觀賞植物;園林造景
水是園林藝術中不可缺少、最富魅力的一種園林要素,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種水體都有它的植物配置,由于各種水生觀賞植物的不同生長特性和外觀,因此可以形成不同的水景景觀,可以分為水邊植物配置、駁岸植物配置、水面植物配置和堤島植物配置等,也可與建筑物、雕塑和其他藝術品相結合創造出獨具風格的作品。所以,只有把握好這一系列水生植物的種植設計要求,才能更完美地體現出水的美、水景的美和園林的美。
1 水生觀賞植物造景概述
1.1 水生觀賞植物概述
水生觀賞植物——是指生長在水中、沼澤或岸邊潮濕地帶以它灑脫的姿形、絢麗的色彩等特征再與水相結合而營造出詩情畫意、環境優雅的園林景觀的一類植物。大致可分為浮水植物(浮葉花卉)、挺水植物(挺水花卉)、沉水植物(觀賞水草)、海生植物(紅樹林)以及沿岸耐濕的喬灌木等岸邊植物。在當今生態恢復、城市規劃建設、園林設計中,水生觀賞植物成為非常重要的規劃建設元素,世界各國將水生觀賞植物作為一種重要的生態平衡和觀賞的主要資源而加以充分研究利用,使其在生態恢復建設、城市綠地建設、庭院綠化、室內裝飾、生態旅游觀賞、科學普及中成為不可缺少的環境資源和景觀物種。
1.2 水生觀賞植物作用
水生觀賞植物可以美化城市環境,加以藝術規劃配置于水中,裝點人們生活;也和其他觀賞植物一樣,能調節溫度和濕度、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增加氧氣,分泌殺菌素等以凈化空氣,使人們在學習工作之余,凝視青枝綠葉及鮮艷的花朵與香氣,可消除視力疲勞,開闊心懷,增進身心健康,凈化靈魂,陶冶情操。
2 水生觀賞植物的造景原則
2.1 統一原則
水生觀賞植物造景運用統一的原理,是指在水生植物的形態、體量、色彩、線條、形式、風格等方面,要求有一定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給人以統一的感覺。同時又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出多樣性。例如河岸邊的水生植物配置,在色彩上,要做到色彩協調相宜,既要有統一的主色調,又要有所變化。又如在同一池塘的荷花,它們既有花色之分,生長狀態、葉形及花態保持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2.2 調和原則
水生觀賞植物的造景設計,應注重水生植物之間,水生植物與周邊環境之間的聯系和配合,體現調和的原則,給人產生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的美感。在古代園林水生植物配置中,荷花與垂柳成為一種傳統程式。清代劉鳳誥的名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客觀形象地描述了濟南大明湖的荷、柳秀色。荷、柳生于水面和岸邊,互相協調,互相襯托。
2.3 均衡原則
均衡的原理在西方規則式的水景園中運用較普遍。一般西方園林的水池以幾何性狀居多,如在方正的水池里,配植對稱的睡蓮、菖蒲等水生植物,岸上的花木也排列均衡,給人一種平衡、整齊、穩定的感覺。
2.4 韻律與節奏原則
詩詞要有韻律,音樂要有節奏。同樣,水生植物造景也要有韻律和節奏感。一陣輕風吹,湖岸的柳枝隨風飄動;湖水泛起陣陣的漣漪;荷花隨風搖曳,這些都顯現出一種韻律感。同時,水生植物的色彩、線條、姿態都可以產生各種韻律感。
3 水生觀賞植物的造景設計
園林中的水面包括湖面、水池水面、河流以及小溪的水面。它們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既有自然式的,也有規則式的。水面植物景觀要與水邊景觀呼應,加上水中倒影,觀賞效果最佳,任何水體植物的配置都少不了水面上的;在配置時要考慮平面與立面的構圖效果,在立面上,水面植物高度要低于人的水平視線。面積較小的水域,要能透過水面看到對岸的景觀。具體配置,要考慮植株的高矮和色彩的搭配,要高矮有序,層次分明,不能一味地追求過高或者過低。
在平面上,安排水生植物時,不要把池面種滿,水池中的植物約占整個池面1/3為宜,較小的水域可以擴大到1/2左右,以免失去水面的開闊平靜之感以及使水面中的倒影效果受影響。在自然式的水體中,水生植物的配置要避免整齊,不要成行等距的栽植,以免顯得呆板、單調、枯燥,盡量避免規則的植物配置方式出現,由于整個水體和周圍景觀的形狀都比較隨意,所以在水體植物設計上采用靈活的配置方法,突出整個環境的動。規則式的水體也要按照水體的輪廓,結合幾何美進行合理協調的配置。
常見水面造景植物
The common water surface scenery plant
名稱 拉丁名 科屬 生境 應用特點
荷花 Nelumbo nucifera 睡蓮科 原產亞洲熱帶和 溫帶地區 作主題水景植物;作配置中的前、中、主景
睡蓮 Nymphaea tetragona 睡蓮科 睡蓮喜強光,通風 良好的地方 花、葉俱美的觀賞植物;作水景主題材料
王蓮 Victoria amazonica 睡蓮科 喜高濕、陽光 充足的環境 用巨大廳物的盤葉和美麗濃香的花朵成景
浮萍 Lemnaminor Linn 浮萍科 喜光線充足、土壤 肥沃環境 用于綠化美化水面
4 配置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配置只求短時間的美觀或一味的種植水生植物,不講究藝術景觀設計,太少考慮生態的均衡;有些水生植物配置只求觀賞性,而任意種植,使有些品種迅速繁殖得不到控制,破壞水體生態平衡。比如說鳳眼蓮,生長速度極快,它的數量如果不加以制止,會成為一種生態災害。所以在實際運用中很少采用鳳眼蓮、浮萍等快速繁殖的水生植物,而且對少量使用的植物進行嚴格的管理,有效的控制了景觀的度。
5 結語
目前,水生植物配置在平面上布局靈活,形式多樣,但在立面上由于高大濕生的喬灌木種類相對較少,缺乏與其搭配種植,立面景觀的效果較差。如何進一步利用已有的耐水濕的喬灌木植物資源和開發新的資源以豐富立面設計,需要園林工作者不斷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海倫·納什.庭園水景設計與建筑[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2] 李尚志.觀賞水草[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
[3] 徐曉昱.水生植物睡蓮的栽培與管理[J].河南林業科技,2004(2): 50-51.
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區的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水體景觀設計被廣泛應用;文章通過這一系列觀賞植物造景概述、造景原則、造景藝術、造景手法及其中所遇到的問題來論述水生觀賞植物的造景功能和在園林中的作用。
關鍵詞:居住區;水景;水生觀賞植物;園林造景
水是園林藝術中不可缺少、最富魅力的一種園林要素,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種水體都有它的植物配置,由于各種水生觀賞植物的不同生長特性和外觀,因此可以形成不同的水景景觀,可以分為水邊植物配置、駁岸植物配置、水面植物配置和堤島植物配置等,也可與建筑物、雕塑和其他藝術品相結合創造出獨具風格的作品。所以,只有把握好這一系列水生植物的種植設計要求,才能更完美地體現出水的美、水景的美和園林的美。
1 水生觀賞植物造景概述
1.1 水生觀賞植物概述
水生觀賞植物——是指生長在水中、沼澤或岸邊潮濕地帶以它灑脫的姿形、絢麗的色彩等特征再與水相結合而營造出詩情畫意、環境優雅的園林景觀的一類植物。大致可分為浮水植物(浮葉花卉)、挺水植物(挺水花卉)、沉水植物(觀賞水草)、海生植物(紅樹林)以及沿岸耐濕的喬灌木等岸邊植物。在當今生態恢復、城市規劃建設、園林設計中,水生觀賞植物成為非常重要的規劃建設元素,世界各國將水生觀賞植物作為一種重要的生態平衡和觀賞的主要資源而加以充分研究利用,使其在生態恢復建設、城市綠地建設、庭院綠化、室內裝飾、生態旅游觀賞、科學普及中成為不可缺少的環境資源和景觀物種。
1.2 水生觀賞植物作用
水生觀賞植物可以美化城市環境,加以藝術規劃配置于水中,裝點人們生活;也和其他觀賞植物一樣,能調節溫度和濕度、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增加氧氣,分泌殺菌素等以凈化空氣,使人們在學習工作之余,凝視青枝綠葉及鮮艷的花朵與香氣,可消除視力疲勞,開闊心懷,增進身心健康,凈化靈魂,陶冶情操。
2 水生觀賞植物的造景原則
2.1 統一原則
水生觀賞植物造景運用統一的原理,是指在水生植物的形態、體量、色彩、線條、形式、風格等方面,要求有一定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給人以統一的感覺。同時又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出多樣性。例如河岸邊的水生植物配置,在色彩上,要做到色彩協調相宜,既要有統一的主色調,又要有所變化。又如在同一池塘的荷花,它們既有花色之分,生長狀態、葉形及花態保持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2.2 調和原則
水生觀賞植物的造景設計,應注重水生植物之間,水生植物與周邊環境之間的聯系和配合,體現調和的原則,給人產生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的美感。在古代園林水生植物配置中,荷花與垂柳成為一種傳統程式。清代劉鳳誥的名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客觀形象地描述了濟南大明湖的荷、柳秀色。荷、柳生于水面和岸邊,互相協調,互相襯托。
2.3 均衡原則
均衡的原理在西方規則式的水景園中運用較普遍。一般西方園林的水池以幾何性狀居多,如在方正的水池里,配植對稱的睡蓮、菖蒲等水生植物,岸上的花木也排列均衡,給人一種平衡、整齊、穩定的感覺。
2.4 韻律與節奏原則
詩詞要有韻律,音樂要有節奏。同樣,水生植物造景也要有韻律和節奏感。一陣輕風吹,湖岸的柳枝隨風飄動;湖水泛起陣陣的漣漪;荷花隨風搖曳,這些都顯現出一種韻律感。同時,水生植物的色彩、線條、姿態都可以產生各種韻律感。
3 水生觀賞植物的造景設計
園林中的水面包括湖面、水池水面、河流以及小溪的水面。它們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既有自然式的,也有規則式的。水面植物景觀要與水邊景觀呼應,加上水中倒影,觀賞效果最佳,任何水體植物的配置都少不了水面上的;在配置時要考慮平面與立面的構圖效果,在立面上,水面植物高度要低于人的水平視線。面積較小的水域,要能透過水面看到對岸的景觀。具體配置,要考慮植株的高矮和色彩的搭配,要高矮有序,層次分明,不能一味地追求過高或者過低。
在平面上,安排水生植物時,不要把池面種滿,水池中的植物約占整個池面1/3為宜,較小的水域可以擴大到1/2左右,以免失去水面的開闊平靜之感以及使水面中的倒影效果受影響。在自然式的水體中,水生植物的配置要避免整齊,不要成行等距的栽植,以免顯得呆板、單調、枯燥,盡量避免規則的植物配置方式出現,由于整個水體和周圍景觀的形狀都比較隨意,所以在水體植物設計上采用靈活的配置方法,突出整個環境的動。規則式的水體也要按照水體的輪廓,結合幾何美進行合理協調的配置。
常見水面造景植物
The common water surface scenery plant
名稱 拉丁名 科屬 生境 應用特點
荷花 Nelumbo nucifera 睡蓮科 原產亞洲熱帶和 溫帶地區 作主題水景植物;作配置中的前、中、主景
睡蓮 Nymphaea tetragona 睡蓮科 睡蓮喜強光,通風 良好的地方 花、葉俱美的觀賞植物;作水景主題材料
王蓮 Victoria amazonica 睡蓮科 喜高濕、陽光 充足的環境 用巨大廳物的盤葉和美麗濃香的花朵成景
浮萍 Lemnaminor Linn 浮萍科 喜光線充足、土壤 肥沃環境 用于綠化美化水面
4 配置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配置只求短時間的美觀或一味的種植水生植物,不講究藝術景觀設計,太少考慮生態的均衡;有些水生植物配置只求觀賞性,而任意種植,使有些品種迅速繁殖得不到控制,破壞水體生態平衡。比如說鳳眼蓮,生長速度極快,它的數量如果不加以制止,會成為一種生態災害。所以在實際運用中很少采用鳳眼蓮、浮萍等快速繁殖的水生植物,而且對少量使用的植物進行嚴格的管理,有效的控制了景觀的度。
5 結語
目前,水生植物配置在平面上布局靈活,形式多樣,但在立面上由于高大濕生的喬灌木種類相對較少,缺乏與其搭配種植,立面景觀的效果較差。如何進一步利用已有的耐水濕的喬灌木植物資源和開發新的資源以豐富立面設計,需要園林工作者不斷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海倫·納什.庭園水景設計與建筑[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2] 李尚志.觀賞水草[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
[3] 徐曉昱.水生植物睡蓮的栽培與管理[J].河南林業科技,2004(2):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