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宏
時尚是一種可氣的病。時尚這病生得怪,它能從某一個人或幾個人有意無意的沖動開始,到一群人心甘情愿跟著生這種病,最后演變成一個時代的病癥。
從凱特·莫斯為代表的一批瘦削模特開始,不管不顧的時尚界就把纖瘦骨感的審美趣味推向頂峰,轉眼間世界時裝天橋,便成了骨感美人的天下。
后面緊步跟隨,港臺演藝圈冒出一個又一個骨感美人,先有劉嘉玲、張曼玉、鐘麗緹,后是章小蕙、李嘉欣、張柏芝。眼見著劉嘉玲的肩骨、鎖骨、膝蓋一天天突出,讓人從心底里憐惜。
瘦身瘦成“瘦骨仙”,女人原有的豐滿和性感,都開始發澀。但她們依然鎮定自如,就是這骨感的冷香寒玉,如同書法中的瘦風冷格,與日常女人的溫香軟玉兩相對峙。她們由肆意改寫一身秀逸為冷風酷骨,步步升級為瘦至燙眼燙手的奇異情趣,令人不由手心里捏把汗,深恐夜里突來一陣惡風,便是葵花傾倒、玉樹摧折。
有很多追風女人,為追骨感時尚,不惜以挫痛腸胃為代價,以飯為敵,狂吃瀉藥,無限執著鍛造魔鬼身材。盡情狂想瘦削的美麗動人,甚至以一副“纖體尚未成功,能不勤勉努力”對聯自勉。不想,卻因矯治過正,變為了厭食、絕經并發的“竹竿女巫”。“骨感美人”當真成了實打實的“骨干美人”。有位“骨感”發燒女,在一次同學聚會上,見服務小姐端上“蓮藕排骨湯”,她噘嘴抗議:“我這么胖,不吃排骨的,我不喜歡吃排骨。”同學們頓時哄堂大笑:“你已經是‘排骨了,當然不喜歡吃排骨啦!”
追求極致的骨感美,并不是真正的健康美;同樣,“貴妃二世”上場,也不會造就時尚美。其實,真正健康的女性美感,是活力、健康、自然,是體態適當豐盈、陽光氣質和樂觀形體。
現在,大概“骨感”美人們也發現了問題,有的悄悄調整路線,喊出“身上脂肪多一點,嫵媚身材‘挺起來”的口號。身材好到沒得挑剔的莫文蔚,好有見地地說:“瘦不一定好看。營養不良的瘦更不好,女孩子皮包骨尤其難看。”
女人的身體,無疑充滿了時尚趣味的種種企圖和點點偏離。女人,往往在看見時尚的同時,卻蒙蔽了自身的眼睛。讀懂了女人沉湎的骨感,就讀懂了整個社會格調的迷失。在沐浴的時候,骨感美人讓身體上滿滿地堆集著白色泡沫,白泡泡竟假作肉感的內容,附在肌膚上沉醉。噴淋時,水珠在她的身體上掃射著、打量著,徐徐暴露出了無限骨感、令人惋惜的身體。她也曾問過自己,這般干瘦,是不是因為身子里已經嵌入了不可理喻的緊箍咒?
周作人在散文《初戀》中講,自己與楊家的三姑娘大約只是淡淡的一種戀慕,并沒有想到男女關系那一層。三姑娘給他的印象是個尖面龐、烏眼睛、瘦小身材而且有尖小的腳的少女,并沒有什么殊勝的地方。看來,過于骨感的女人,是個地地道道的魔,連被男人憶念起來也沒多少深韻。
編輯 陳陟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