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偉
感知能力是駕駛員心智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駕駛員通過感知器官司對外部客觀事物的要素及特性在頭腦中所做出的反映,是人的感知覺系統對事物做出的綜合判斷。
對機動車駕駛員而言,感知能力的強弱與其感覺靈敏度、駕車經歷、行車經驗等因素有關,對行車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是安全行車的認識基礎。大量統計資料表明,因駕駛員的感知錯誤造成的交通事故大約占事故總數的40%。因此,加強駕駛員感知能力的培養,提高駕駛員的感知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其中七種感知能力,對安全行車、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對車體的感知能力
對車體的感知能力是指駕駛員對所駕車輛的空間外形特征,如車輛的長、寬、高、離地間隙、前后輪距、軸距和輪胎位置等,有非常準確把握的能力。
作用:駕駛員只有具備對車體的感知能力,才能保證車輛行駛時,與外部障礙物、交會車輛保持適當的橫向、縱向安全間距,才能準確地控制車輛位置,正確選擇安全通過的空間,達到安全行車的目的。
2、對車速的感知能力
對車速的感知能力是指駕駛員能判斷所駕車輛和其他車輛的行駛速度的能力。
作用:駕駛員正確感知車速,是選擇合適的檔位、掌握會車和超車的時機與地點的基礎。遇到險情時,根據車速感來預測安全距離,并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以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3、對車距的感知能力
對車距的感知能力是指駕駛員在車輛行駛中能夠準確地預測到所駕車與其他車輛、行人及障礙物之間保持安全間距的能力。
作用:試驗表明,駕駛員判斷的車距往往比實際要小,隨著車速的提高,判斷的誤差不斷增大,發生碰撞事故多是由于距離判斷錯誤所致。所以,駕駛員如果沒有良好的對安全車距的感知能力,就不能準確估計所駕車與其他車輛、行人之間的安全距離,尤其是在緊急情況下對安全距離的預測不準,會造成車輛追尾或超車時機不當,發生車輛刮碰等交通事故。
4、對道路的感知能力
對道路的感知能力是指駕駛員駕車在各種道路上行駛時,道路情況對安全行車影響的感知能力,包括路面感知、凈空感知、盲區感知、方向感知等。
作用:有了路面感知,如承重力、附著力、平整度等,才能判斷汽車能否安全通過而不出現輪胎下陷、車體傾斜等事故;有了凈空感知,如路面寬度、凈空高度等,才能安全地駕駛車輛通過隧道、涵洞、橫穿線等地段;有了盲區感知,如對彎道、坡道、支路、障礙物等視線不及位置情況的預見,才能應付在彎道、坡頂后面出現的情況;有了方向感知,如方向突變時道路走向、支路數量等,才不會在交叉路口出現 轉彎速度過快、過急等危及安全的情況。駕駛員對道路具有較高的感知能力,就能在各種復雜道路上,正確處置危及安全的各種情況。
5、對車輛控制的感知能力
對車輛控制的感知能力是指駕駛員在駕駛車輛過程中,手和腳不斷變換操縱車輛時,對身體肌肉活動的感知能力。如手轉動轉向盤的快幅度,腳踩踏離合器踏板、制動踏板力量的輕重緩急等。
作用:對車輛控制的感知能力有助于駕駛員正確地控制車速、行駛方向和車體的位置,尤其是在緊急情況下,實現操作動作的準確性和自動化。
6、對危險的感知能力
對危險的感知能力是指駕駛員對于周邊交通環境的主觀判斷,正確判斷所存危險的能力,尤其是對潛在危險的正確判斷。例如,感知路邊臨時停靠的車輛的潛在危險。
作用:駕駛員對危險的感知能力與交通復雜程度、安全意識、觀察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車體感知能力、車速感知能力、道路感知能力、預見性駕駛知識和駕駛經驗等有關。
7、應急反應能力
應急反應能力是指駕駛員對緊急情況的處理能力。
作用:行車過程中,緊急、突發事件比較多,需要駕駛員迅速做出決策,例如前方停止車輛前面突然出現小孩橫穿馬路、在高速公路行駛過程中輪胎突然爆裂等。如果駕駛員缺乏處理緊急情況的知識和經驗,不知如何應付,往往就會表現出緊張、不知所措或錯誤操作,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
編輯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