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幸
(南京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論鋼琴品質對琴童鋼琴教育的重要性
聶幸
(南京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本文對鋼琴的聲音品質和彈奏品質進行分析,闡述作為學習工具的鋼琴在教學上帶給彈奏者的感官體驗。希望琴童能在性能和品質良好的鋼琴上完成音高感培養、觸鍵感悟、作品分析教學,提高鋼琴教育教學質量,同時給鋼琴愛好者提供購琴時對鋼琴品性要求的參考,并在鋼琴的保養和調整方面提出建議。
鋼琴熱 鋼琴教育 鋼琴品質 日常維護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在科教興國戰略的實行中伴隨經濟的不斷繁盛,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和延伸,成為當之無愧的熱點之一。說起藝術教育,自古我國禮樂之邦,有著重視音樂教育的優良傳統:荀子認為音樂“感動人之善心,使邪污之氣無由得接焉”,人們需要它使心靈得到凈化①;推崇為“圣人之器”的琴作為古代文人秉性修身的四大修養之首,總與士同在。現如今八十年代掀起的鋼琴熱潮至今仍經久不衰,正值智力發展黃金時期的學齡兒童便成為這股“鋼琴熱”的主要群體。
我們關注的教育質量,放在首位的應該是琴童的身心健康:在練習過程中糾正錯誤的用力方式,讓還未定型的手指骨骼健康發育;同步進行視唱練耳教學,實現提高琴童音準感和節奏感的目標,加強旋律瞬時記憶能力,對音色和旋律線條產生自我認知。通過聽覺心理學培養琴童的“相對音高感”,則琴童對正確的音程關系②形成正確的把握,這些在音樂審美上奠定的基礎,會讓孩子們無形中在鑒賞上萌發獨特想法,產生對藝術的熱愛和興趣,自身積極探討。在懂得欣賞的基礎上,關注進度、提高技術就容易多了。因為我們培養的不是會彈琴的機器,而是傳遞感情的演奏者。這樣的教育才算得上是有質量的教學。
幼童作為學琴的主要群體,每日需要在鋼琴上練習至少一個小時才能完成教學計劃,實現技藝的鞏固和提高。鋼琴作為學習必備的工具,本身品質對整個學習成長道路影響深遠。換言之,選琴、日常維護是鋼琴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但這也是教學中普遍被忽視的問題。一臺好的鋼琴除了需要擁有悅目的外觀外,還需具備一定耐候性、音準穩定性、音色統一性和機械運轉靈活性等內在品質。以上每一種品質都對鋼琴教學起關鍵作用,保證教學計劃有質量地實行。
文化和經濟的發展向來是相輔相成的。音樂文化也不例外,隨著鋼琴教育的普及,我國鋼琴制造業也隨著“鋼琴熱”繁榮和興起。在鋼琴制造業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一批較有影響力的鋼琴制造商,如南方珠三角的珠江、香山牌鋼琴廠;北方的星海鋼琴廠;長三角的營口、海倫鋼琴廠等。由于我國地域遼闊,氣候變化大相徑庭,而木材作為制作鋼琴的主要材料,往往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木材濕漲干縮的特性讓鋼琴不得不承受濕度和溫度變化的考驗。譬如南方就得考慮因濕潤導致的木件膨脹變形、琴弦生銹、呢氈脫落、琴鍵不起等問題;而北方主要解決因干燥造成的零件松動、鍵盤變形空洞、音準失常等問題。因此在制作鋼琴木料的選材和烘干保存方面,南北方鋼琴廠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在選琴時,我們就得考慮鋼琴的放置環境以決定品牌。
可以說,耐候性是保證鋼琴彈奏品質和聲學品質最基本的要求。具有一定耐候性的鋼琴將盡可能小地減少因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濕度和溫度對木材的影響是顯著的,最直觀地體現在外殼的變形上。對于正在學琴的幼童,無論是木料過濕導致的琴鍵不起,還是因干燥導致的下鍵空洞,其造成的機械運轉停滯都會阻礙琴童手指力度控制的學習,練習中不能順利地完成作品,更別說培養敏銳的觸鍵感了。在演奏中因鋼琴本身產生的不愉快也不利于培養琴童學習的積極性。然而鋼琴因氣候變化導致的最嚴重后果則是弦鈕松動造成音準失調,既擾亂鋼琴原本的音律,又影響琴童在音高概念上的感知。
鋼琴由共鳴盤、鍵盤機械、踏瓣和外殼四個部分組成③,每一部分之間的連接都產生一定的力量。在演奏過程中,琴槌反復敲擊琴弦,擊弦機中各部件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損,加之承受著巨大張力的琴鋼絲具有金屬的延展性,即使不彈琴也不可避免地使音準變化。
鋼琴音律的標準高度構成音準,是音樂演奏中最基本的要素。調整后同音弦組的每根弦及律制調整后的音程關系是否穩定將決定這架琴的音準穩定性。我認為鋼琴中音準的穩定性能對孩童聽覺能力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正確的音準對剛開始接觸鋼琴的幼童來說可以培養他對音高準確的判斷力。至今還有很多人認為,只有鋼琴出現如踏板壞了、琴鍵不起這類機械問題,才需要請調律師對鋼琴進行調整和維修,調律反而認為很順便,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也是現今調律師們的無奈之處。
音高的記憶對孩童而言是潛移默化的,在音樂記憶的研究中,律制感和音樂心理學緊密聯系,要是經常聽到某種律制的音高,大腦便會使這個印象得到鞏固。就教學來說,正是我們忽略對鋼琴進行按時調律,久而久之習慣每天都在發生微小變化的音高,隨即對這個變化產生律制兼容感。所以當換一臺琴彈奏平時練習的曲子時,從觸碰到第一個音,腦子便開始產生琴音不準或懷疑自己有無彈錯音等想法,造成緊張情緒而干擾演奏,這也是通常學生認為在老師面前的彈奏質量總比平時練的差想法的原因。由于音準差異產生的不自信很容易消磨琴童學習的興趣,即使再扎實地訓練鋼琴演奏技巧,不能滿足要求的彈奏品質也很難取得進步。就調律師們來說,對經久不調的琴進行調律就得花費更多時間對琴弦進行音高穩定,一次性地對鋼琴的聲學品質和彈奏品質進行調整及機械維修,無疑增添了很多工作負擔。
因此,使用音高正確、音準穩定的鋼琴有助于孩童養成良好的聽覺習慣,不僅能及時糾正讀譜或彈奏時出現的錯音,還能更準確快速地把握作品的和聲搭配和旋律風格。
鋼琴在演奏時表現的藝術,無疑是彈奏者的高超技藝傳達出的豐富多變的音色。這里說的音色統一性首先是對在音區的要求。在購琴時,我們盡量選擇中高低音區音色差別不明顯的鋼琴,這樣的琴在音區過渡時的音色是自然統一的,在聽覺上不會產生突兀和別扭的感覺。第二個要求是對音色的要求,指這臺鋼琴發出的聲音給聽眾的感覺是和諧純凈無雜音的,同時在同一音區進行加大或減小力度的彈奏時,其響度的變化是相對統一的。聲音尖銳太過明亮的琴在長時間的練習中會讓演奏者產生聽覺疲勞,所以從孩子的健康角度考慮,為避免聽力受損的可能,應選擇音色婉轉柔和的琴進行練習。
弦槌的質量、彈性對鋼琴音質和音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檢查弦槌需要打開上門板,重點檢查木芯和呢氈。采用有彈性的硬木制成的弦槌木芯在敲擊琴弦時會使音色表現得結實清脆,讓彈奏的作品在聲音上更有可塑性,傳達上也會產生立體效果;弦槌氈一般采用較高密度的羊毛制造,密度影響彈性,彈性越大,擊弦歷時越短。比較符合人耳聽覺審美的是明亮富有延展性的聲音,所以工藝好的弦槌整體上一般有適當硬度,且硬度隨高音區均勻遞減至低音區。彈奏時間長的琴也許會因過度磨損使弦槌的呢氈被壓實,產生過于明亮和尖銳的音色,或是不能達到低音區渾厚、中音區溫暖、高音區清脆的音色效果,這時我們就得及時請調律師進行改變音色的專業整音工作。
著名鋼琴教育家亨利·古斯塔沃維奇·涅高茲在講述授教鋼琴方法時說他總是愿意把四分之三的精力花在引導學生探索音色,這樣彈奏出的作品音符字字珠璣,才能聲聲入耳。經常彈奏音色柔美的鋼琴能促進學生樹立往更深層次學習,細致處理作品,追求心中期望的志向。特別是學習多聲部作品時,要是在音色不統一的鋼琴上彈奏,想從指間清楚地傳達出每個聲部的線條并表現細膩豐富的色彩,真實地反映樂思,幾乎是做不到的。
所以說,音色是鋼琴表現力的反映,要想深入地探究樂譜,得到音樂造詣的提高,缺少好音質的鋼琴是不行的。
在琴槌進行擊弦運動前主要由擊弦機內各零件的密切配合組成聯動杠桿完成運動使鋼琴發聲。機械運動是否靈活將直接影響演奏時的觸鍵能否得到舒適的體驗。因此在購琴的選擇上,我們決不能被鋼琴的外表蒙蔽而忽視檢查其內部機械運轉情況。機械運轉靈活主要指兩方面,一是鍵盤機械中鍵盤和擊弦機的任何部位都能靈活運動;二是鋼琴踏瓣機構杠桿機械能靈敏傳動。選擇零件規整精良的機械配置將避免因長期使用造成的磨損而帶來大動干戈的整修,無形中也保證鋼琴的使用壽命。
使用機械運轉靈活的鋼琴進行教學,能讓學生更準確地把握手指所需力度,在模仿老師演奏時更快找到音色強弱變化感覺,達到“音隨心動”的境界,增強信心。觸鍵的不同方式,將帶來不一樣的音色。在這樣具有優良教學設備的課堂上,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較強的手指獨立性,使其有能力控制觸鍵力度和手法。同時在彈奏速度較快的樂曲時,擊弦機內復振桿的敏捷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快速擊鍵,彈出輕巧且帶有顆粒感的音符,滿足作品要求。鋼琴是一門需全身配合的藝術,踏板作為鋼琴的靈魂④,能為作品帶來微妙卻耳目一新的音色變化,因此踏瓣系統杠桿靈活能減輕演奏者的心理負擔,使其專注于手指的控制完成旋律的變化,同時為作品增添色彩,這對培養琴童的藝術審美是極有好處的,經親自控制的琴達到理想效果對琴童來說是有成就感的。
為避免因機械磨損還繼續“帶病工作”的琴影響其彈奏品質,給演奏者帶來心理和聽覺的疲憊和負重感,定期聘請專業水準高超的調律師對鋼琴進行全面的調整和維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如同缺少好筆寫不出好字一樣,鋼琴是一件嬌貴的學習工具,擁有良好的聲學品質和彈奏品質的工具從最根本上保證了教學質量,幫助琴童提高技藝。按時聘請調律師對鋼琴進行調律和維修,保證其穩定的音準、統一的音色和正常的機械運動意義重大。若不對鋼琴的放置環境進行溫度與濕度的控制,則即使使用有最完美的聲學品質和彈奏品質的鋼琴進行演奏和教學,也會無功而返。
注釋:
①荀子.樂論.
②《音樂能力心理學》中作者捷普洛夫認為律制感形成問題在音樂心理學上屬于音樂天資問題,在獲得上歷來有“遺傳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兩種看法。約翰·戴維斯所著《音樂感知心理學》上提到絕對音高感是與生俱來的,而相對音高感更多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而成.
③《鋼琴結構與組裝工藝》金先彬等著.
④鋼琴家魯賓斯坦如是說.
[1]修海林著.中國古代音樂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林華著.音樂審美心理學教程[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2.
[3]金先彬等著.鋼琴結構與組裝工藝[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4]趙曉生著.鋼琴的演奏之道[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5]韓紅娟.鋼琴觸鍵與音色的關系[J].赤峰學院學報,2011,Vol3,3.
[6]李媛.律制感研究[J].中國音樂,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