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卡蘭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 學前教育研究室,湖北 襄陽 441050)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必須注重美術素養的養成
王卡蘭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 學前教育研究室,湖北 襄陽 441050)
美術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美術是用藝術形式表達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法。美術教育有利于推動德育、智育、體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的發展,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增進智力和才能;有利于學生學習和將來從事各項工作。加強對美術欣賞課程的學習,深入了解藝術素養的內在意義,則能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道德情感、審美趣味、意志、智力和創造性等基本素質和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 美術素養 美術課程 藝術修養
美術帶給人情感的愉悅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美術教育就是以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過創造性地表現出震撼心靈的作品,體現出作者的審美情趣、人文情愫及高超的藝術技巧。各種造型藝術都有“以形寫神”的特點,抓住形象的典型特征,表現出內在精神,發人深省,讓人反復玩味。一件思想性、藝術性兼備的作品,才能激發對生活的熱愛。美術教育除了對學生進行美育,增進智力和才能的發展,獲得豐富的知識外,還能促進道德情感的養成。激活他們的藝術思維與美術創造動力,因此學前教育教學活動中更注重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的養成。“在藝術教育里,技能只是一種實現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在創新過程中變得更富有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施于何處。假如學生走向社會,而由他們的美感、經驗獲得了較高創造力,并將之用于生活和職業,美術教育的重要目標就已實現”[1]。美國著名哲學家莫里斯說:“如果人的潛力和人的差別得到尊重,自我創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種多樣的。”[2]美術貴在創新,創造和超越是美術的靈魂,只有不斷發現美并創造美的人才,才能創作出優秀感人的藝術作品。在發現與創新中其藝術天地自然更加寬廣、豐富和多彩。
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造型手段,反映客觀世界具體事物和表現作者感受的藝術,包括繪畫、雕塑、攝影、工藝美術和建筑藝術等。美術使用的物質材料多種多樣,但都是運用線條、形體、色彩等藝術語言獲得確定的形象,以表情達意。
美術素養是指學習美術課程及相關知識之后,所形成的美術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維、表達、設計、審美、評鑒和參與人際交流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及其伴隨的情感、意志、態度等個性品質。藝術家應在現實生活中不斷加強生活修養、藝術修養、思想修養與道德修養,進行社會實踐,真正使作品反映生活、揭示生活、歌頌生活,使藝術作品更深刻、更具社會生活內涵。
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徑,在學校教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美術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是通過審美教育,培養學生感受美、認識美、鑒賞美、追求和創造美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形成高尚思想品德、情操和意志的重要手段,對美的認識亦如此。美術具有直觀的特點,其審美教育作用比其他藝術來得簡捷。人們想認識美、發現美,就必須有鑒賞美的能力,而人的鑒賞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須經過培養和訓練。愛美是人們的天性,通過美術教育,學生對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有了一定認識之后,對美的追求會更迫切,從而充實、豐富和完善自己[3]。美術教育的作用正在于此,它的這一作用是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美術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通過美術教育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他們對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辨別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對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積極意義和作用。美術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樂觀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實、更豐富,有助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學前美術教育涵蓋廣泛,從繪畫領域的各個門類到傳授玩具制作技巧、掌握實用美術技法等都可以全面系統地進行美術范疇的學習。
學前美術涵蓋面廣泛,不只是技能的掌握,更注重美術素養的養成。以美術為取向的美術教育的著眼點是美術本身,通過美術教育有目的地培養人的道德情感、審美趣味、意志、智力和創造性等基本素質和能力。
學前美術教育主要是課堂美術教學,可以分為欣賞教學、繪畫教學、玩具制作教學等。但是在傳統美術教育中,往往忽略美術欣賞課程的學習,培養的只是技能的操作者,對美術素養的全面提升有一定的影響。美術欣賞教學主要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引導學生感受、理解、分析與鑒別。美術鑒賞是運用自己的視覺感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4]。
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學前教育的幼兒教師,肩負教育培養幼兒的使命,必須具備良好的藝術素養和高超的藝術技能,才能正確引導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對今后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提高自身藝術素養,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通過實踐、研究構建起符合時代要求的課程體系,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利用學到的美術知識與技能在所從事的幼兒教育中發揮作用。陶冶審美情操,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提高生活品位。其次,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技能與技巧是本課程的重點內容。由于本課程的對象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因此,與美術專業院校的要求不同,我們對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廣一些、淺一些,為他們今后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奠定必備的基本技藝基礎。
幼兒接受知識離不開具體形象,美術有著多變的形狀、絢麗的色彩、豐富的結構,以及各種各樣的肌理材料等都吸引著兒童,有利于發展兒童的感知覺、記憶、想象和創造力,啟迪兒童的智慧,對兒童的個性形成有重大意義。美國理學家魯道夫·阿思海姆指出:“在不涉及知覺因素和再現因素下,對視覺符號的作用的那些研究,都不能算是全面的研究。”[5]學前專業的美術教育和素養培養是極為重要的。
加強對《藝術欣賞》的教學,藝術欣賞最令人感動的是透過作品能感受到創作者純凈、善良的靈魂,這是藝術欣賞的終極目的。美術欣賞教育活動可以借助美術作品開闊視野,接觸到絢麗的色彩、優美的圖案、別出心裁的構圖和變幻的線條。還可以了解民族文化、生活習俗,在精神上得到快樂和滿足。還可在欣賞過程中發揮個人豐富的想象力。藝術欣賞是藝術作品本身、藝術家的生活和社會背景等與欣賞者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情緒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藝術欣賞過程實際上是欣賞者積極主動的創造過程,把欣賞者潛在的創造性充分激發出來,給自己一種美的享受。生活中,只有感受美才能提高對美的認識和理解,才能提高自身藝術素養。
在現代日常生活中,隨著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品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生活中,處處存在具有藝術感的不同造型,充斥在人們的視野中,藝術已完全融入人們的生活中且不可或缺。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未來的幼兒教師,具備良好的藝術素養更能促使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提高自身藝術修養除了加強各項美術專業技能的訓練外更需要深入學習藝術知識,提高人文修養。多讀書、多實踐、多接觸各種藝術形式,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幼兒教育不像中小學一樣分科教學,老師需要承擔五大領域的教育內容,所以老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其中藝術教育能力非常重要。一個熱愛藝術、能夠把藝術性手段應用于各個領域的教師一定是孩子們喜愛的老師。可以說,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認知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等都和藝術活動有緊密的聯系。
藝術修養非一日可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階段。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是將來幼兒教育的中堅力量,必須提高自身藝術修養,為成為合格的幼兒教師打好基礎。
[1]維克多·羅恩菲德.創造與心智的成長.出版社:Macmillan Company,1964,4.
[2]查爾斯·莫里斯.不可不知的美國歷史.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1970,1.1.
[3]仇春霖主編.達·芬奇論繪畫.第一編,轉引自《美育原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
[4]王宏建.藝術概論.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10.1.
[5][美]魯道夫·阿思海姆著.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