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寧海縣長街鎮中心幼兒園,浙江 寧海 315601)
大班幼兒區角活動材料的科學投放及其教育意義
陳曉燕
(寧海縣長街鎮中心幼兒園,浙江 寧海 315601)
本文從延續性材料的使用及其對幼兒興趣的深度激發,適宜性材料的投入及其對不同幼兒的異趣互補,情景性材料的運用及其對幼兒興趣結構的優化,選擇性材料及其對幼兒自主意識的培養這四個方面對大班幼兒區角活動材料的科學投放及其教育意義作探討。
大班幼兒 區角活動材料 科學投放 教育意義
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區角活動已經有一定的操作體驗,往往會對同種材料的操作產生無所謂的現象。在實踐中,我們一般只注重游戲過程與孩子的參與性,而很少考慮材料的多元有效因素,往往按自己的主觀意志投放材料,或者跟風,看到別的班有什么材料就放什么,沒有一定的計劃性。有的材料是為了烘托區角活動的氣氛,只有觀賞價值,但沒有幼兒操作的實際效果;有的材料用后就消失了。這些問題的存在,會直接影響大班幼兒活動的質量,關系到幼兒的發展。因此,科學合理地投入大班區角活動的材料,充分挖掘材料的教育價值,使材料發揮最大效益,是大班教師應重點研究的課題。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對于區角中投放的材料,也必定會有它的延續性。這些延續性的材料是幼兒已經熟練操作過的,能更易激發幼兒濃厚興趣。因此,我們應對這些延續性的材料進行挖掘和傳承,使之能激發大班幼兒參與區角活動的興趣。
對材料的延續性操作,即該材料在某一活動區操作完后,可以將其成果投放到另一區角中,使材料的前一個操作成果有延續性的使用,從而挖掘大班幼兒更深的興趣點,體現材料的延續性價值。
例如:稻草的投放,可以先將稻草投放到生活區,讓幼兒對稻草進行一系列的編織,然后將幼兒的編織成果投放到美工區,讓美工區的幼兒用這些稻草編織物創作粘貼畫,做出各種小動物,或者可以投放到探索區,讓幼兒進行測量或者是開展一定的連接活動;還可以投放到表演區,讓幼兒裝飾在衣服、帽子上,進行一些表演活動,等等,讓材料起到延續性的作用。
為了讓材料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延續,同時能更深地挖掘出幼兒對該材料的操作興趣,教師還可以及時對這些延續性材料進行一定的記錄與傳承,將材料的投放、幼兒操作活動中的興趣情況等記錄在觀察記錄表上,拍攝下活動中的照片和錄像,將其刻錄成光盤,以便于為下一年齡段的教師提供有效的資料,讓其在原有的基礎上再一次對材料進行深入挖掘,從而逐步引導幼兒朝更深的興趣點進行探索。
這樣的延續性使用材料,不僅能讓幼兒對該材料產生更濃厚的興趣,而且能讓幼兒通過對該材料的不斷操作、探索,發現它的更多用處,同時也能使教師精心為他們準備的材料延續操作的時間,減少教師尋求新材料所需的精力。
材料既是引發幼兒探索的刺激物,又是他們認識周圍物質世界的橋梁,因此,在區角活動中,教師應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方為幼兒提供合適的操作材料,使材料成為不說話的老師,最大限度地激發大班幼兒對操作的興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使之渴望參與到有趣的區角活動中。但由于幼兒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又各不相同,在投放區角材料時,如果單憑教師個人的智慧則很難使材料適合每一位幼兒。因此,應充分發揮教師、幼兒和家長的作用,做到人人參與,共同收集,實現不同幼兒的異趣互補。
由于孩子年齡較小,對材料操作的控制能力還比較薄弱,特別是對新材料的操作,他們更是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有時遇到自己喜歡的,他們就會發生爭搶、打鬧的現象。因此,在區角活動這個相對自由、開放的活動空間里,教師要最大限度地考慮到幼兒的特點與需求,對材料進行適應性的投放。
在投放材料時,我們不但要控制好前一材料與后一材料投放之間的時間問題,而且要考慮到其數量、大小、種類、位置擺放等方面的因素。有時由于同時在這一區內投放了較多種類的材料,而使幼兒一下子不知該玩什么,有的幼兒索性無序擺弄。因此,我們應該在每一個活動區投放新材料時,控制好新材料數量與該區參與活動的幼兒人數,一般以人手一份最為適宜。例如,在語言區里,我為孩子們投放了語言棋《小螞蟻旅行棋》,一共準備了紅、黃、藍、綠、黑、白六個螞蟻棋,還有一個大篩子,而這一區角人數限定最多只能進6人,這樣,當進入區角發現這一些新材料后,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操作新材料,不至于有人沒有玩到新材料而感到沮喪,而且會共同探討新材料的操作。
一般認為,幼兒園的區角活動材料應該都由老師準備,但是我們應該相信: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家的力量是無限的。對于活動區新材料的投放,也可以請幼兒、家長共同準備。從專業角度講,教師在準備材料方面更有經驗和方法,但有時也會步入很多誤區,例如手工制作“牛”,我們腦子里想到的材料就只有硬板紙盒,可家長給我們帶來的是用木頭、泥巴、石膏、小火柴盒等制作的各種各樣的牛,各個活靈活現,真的讓我們大開眼界。
《幼兒園工作規程》要求教師不僅開展各類游戲活動,還要以游戲的方式組織各類教育教學活動,使幼兒把教育教學活動認同為是游戲。因此,情景性的材料將有助于幼兒提高活動興趣,優化興趣結構,使之在愉快的游戲性情景中體驗、積累感性經驗,進一步認識周圍世界。
游戲情境化。“情”是教師用情感激發幼兒的學習心向,“境”是幼兒進行有意義學習的認知背景。在游戲化的情境中,能夠讓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教師之間產生相互感染的效應,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喚起幼兒求知欲望,引發幼兒不由自主地進入區角。所以,創設游戲情境十分重要,它為幼兒參與區角活動提供良好的情緒背景。如,在美工區的材料投放中,我們提供了大塊的泡沫展板,讓幼兒對他們完成的作品加以展示,這樣做非常有利于幼兒產生成功感,甚至于可以衍生出新的游戲,如“海底世界”活動,當展板上貼滿了幼兒利用廢舊紙盒制作的海洋動物時,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玩“海底總動員”的游戲。可以說,不同情境性的游戲活動更受幼兒青睞。
材料生活化。區角材料生活化是我們在投放材料中應該考慮的首選,因為生活化的材料既是幼兒平時生活中所熟悉的,最容易感知、觸摸到的,又是最經濟、實惠的。教育來源于生活,這些生活化的材料更有利于大班幼兒進行積極的操作與探索。豆子、盒子、瓶子、蓋子……這些所有的生活材料,都是我們在創設區角活動時投放的最佳材料。
例如:在生活區投放材料“稻草”,是讓幼兒扎稻草人。孩子們可以用彩紙、繩子、布條等對稻草進行捆扎,然后對稻草人進行一定的裝飾,畫上“眼睛”、“嘴巴”,還給它穿上“衣服”,讓幼兒充分體驗到了操作的快樂。又如:在美工區里投放的一次性紙杯,可以讓幼兒通過想象,把它改造成各種形象,可以剪貼成一朵朵美麗的花,也可以做成各種海里的動物,還可以做成小話筒、電話機等。這些生活化的材料,真正激發了大班幼兒無窮的想象,使其變廢為寶。
材料具有選擇性,為了使不同經驗、學習方式的幼兒有目的地選用不同的材料,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教師就要做好備選材料的充分準備。
由于不同的幼兒生活經驗、學習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在材料的取舍上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教師需根據目標提供多種材料供幼兒選擇,這樣既能讓幼兒按自己的喜好選擇操作材料、操作方式,又能促進幼兒朝著既定的目標發展。例如,數學區:“比大小”。我們投放了2—10的撲克牌、數字卡等,幼兒可自由選擇材料,自由結伴玩比大小的游戲,數字大的一方可輕輕拍或撓對方手心(或拍或撓或其他方式均由幼兒自行商量決定),大多少,就拍或撓幾下。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的性別特征開始表現出來,如生活區:編辮子,主要目標在于訓練幼兒的手部協調能力及耐心細致的品質,對此活動女孩子很感興趣,而男孩子相對而言興趣就不那么高了;還有“繡蝴蝶”,這一活動不僅需要很大的耐心,還需要同伴之間彼此合作。剛開始時也有男孩子參與其中,但經過一次操作之后,發現女孩子仍舊喜歡用針線進行繡蝴蝶,而男孩子卻都不愿再玩了,這充分表現了男孩子的細心、耐心品質遠不如女孩子。因此,需要教師根據幼兒的性別特征投放材料,供不同性別的幼兒選用操作。
因此,在區角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材料與大班幼兒參與興趣之間的互動因素,以最小的投入,讓幼兒得到最大的滿足。只有讓材料、環境激起幼兒操作的興趣,才能使幼兒有探索新事物的動力,從而挖掘到他們更深層次的興趣點,拓展他們的興趣廣度,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