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的話:對很多家庭來說,婆媳關系是個永恒難題。不光中國如此,中國的不少鄰國也為“婆媳戰”感到頭痛,社會和媒體也紛紛出謀劃策。本報特約記者 宇 同圖片說明:婆媳關系是印度家庭一大難題。印度是個講究傳統的文明古國,印度婆媳之間的那些事兒可以說堪比寶萊塢大片一般精彩。在大家庭的生活中,婆婆擁有絕對的權威,也正因為如此,印度婆婆形象,多年來早已被臉譜化、妖魔化了。婆婆被稱為“地獄使者”在許多電視節目和文學作品種,印度婆婆經常被描述為“穿著紗麗的戰斧”、“來自地獄的使者”。與之相對應,印度兒媳婦常以逆來順受、溫柔和善的形象出現,往往引得觀者一把同情淚。表現婆媳爭端的作品在印度總是最具賣點也最有觀眾緣的種類之一。印度有句俗語叫“婆婆也曾是兒媳”,這與我們說的“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可謂異曲同工。以這一俗語為名的一部反映婆媳矛盾和家庭生活的肥皂劇《婆婆也曾是兒媳》從2000年播出第一集就大受歡迎,一度造成轟動的收視場面,無數印度家庭重新規劃日常生活節奏就是為了不錯過該劇的播出,其后該劇持續播出8年半時間,使其成為印度歷史上播放時間最長、票房收益最高的肥皂劇。這部大受歡迎的電視劇劇情其實很簡單,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杜爾茜的女青年與自由戀愛的男友結婚后,遭到婆婆百般刁難的故事。該劇女主角,杜爾茜的飾演者、1998年當選印度小姐的斯姆里提·伊拉尼更是成為國民偶像,并借演藝事業給她帶來的超高人氣成功步入政壇。在印度,家庭肥皂劇占據著黃金時段,幾乎在所有的肥皂劇中,婆媳矛盾都是主線,而婆婆毫無例外都占據統治地位。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熱門劇播出時,全國各地印度人都聚在家里的電視機前。然而不管平民百姓還是豪門富戶,都有一個共同點——電視機的遙控器一定是掌握在婆婆的手里。新德里專設“惡婆婆牢房”電視劇中,不管女主角多么大膽潑辣,情節多么跌宕曲折,每個愛情故事到最后,都是女主角說著“我愿意”,步入婚姻殿堂,也卷入婆家的七大姑八大姨當中。當印度婦女說自己需要“適應”婚姻生活的時候,她不只是說要適應新婚的丈夫,她的意思是,她要搬去和丈夫的父母、祖父母以及兄弟姐妹同住,當今印度一大家子聚居一堂的家庭依然很多。而且印度人的婚姻中,父母包辦的仍然占到多數,盲婚啞嫁在農村地區依然存在。在這樣的大家庭里,婆婆是絕對的一家之主。小夫妻的隱私和個人空間幾乎是一種奢求,正如肥皂劇中常常表現的那樣,即使在豪華的大房子里,夫妻間的爭執總是發生在一群人面前,不管爭吵的內容多么私人化,總是有人旁觀。在印度最近出版的社科調查報告《婆婆,你婚姻中的另一個女人》中,講述了德里新娘阿爾蒂的遭遇。在婆婆的要求下,阿爾蒂和她的兩個妯娌每天早上5點起床為全家人做早飯,并且為家里的男人們做好午飯便當帶著去上班,然后她們才能離開家去自己的單位上班;晚上回到家后,兒媳們要做晚飯、洗衣服;而到了月末,她們要把全部工資上交給婆婆。阿爾蒂擁有碩士學位,是一名電視記者,而她的兩個妯娌,一位是大學教授,一位是銀行高管。這3位擁有一定社會地位和可觀收入的媳婦在婆家卻毫無地位,她們在家里不能被允許坐在沙發、椅子甚至是自己的床上,要休息的話只能坐在臺階、地板上。按照印度風俗,婚姻中女方要置辦很大一筆嫁妝。盡管法律不允許這樣做,但現實中多數人依然遵循傳統。印度每年都會有兒媳因為嫁妝不足而遭受婆婆虐待的新聞,為此自殺的媳婦也屢見不鮮。法律條文是支持保護處于弱勢地位的媳婦的,所以婆媳爭執的官司時常以婆婆的敗訴而告終,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提哈爾監獄女子監獄區甚至專門有一片關押惡婆婆的牢房,被稱為“婆婆監獄”。婆婆建立“保護論壇”當然,并不是所有婆婆都是兇惡的。近年來,許多婆婆深感受到社會的誤解。她們認為,以個別婆婆的不當行為來判斷婆婆這個整體有失偏頗,給印度婆婆打上妖魔化的烙印是不公平的,印度婆婆成了媚俗肥皂劇的受害者。為此,印度的一些婆婆們2009年在班加羅爾成立了“全印婆婆保護論壇”,要為印度婆婆這一“被遺忘的婦女群體”而戰,捍衛婆婆的名譽和權利。實際上,近年來隨著教育及經濟的發展,印度的社會經濟和家庭結構都處于變革的階段,據調查在大城市里與父母分開單過的小家庭越來越多,傳統的婆媳矛盾在這樣的家庭不復存在?!?/p>
環球時報2014-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