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旭東
當今,中國各行各業對美國的一舉一動都非常關注。隨著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中國必然會在許多方面與美國迎頭相遇。研究美國、關注美國十分必要,但過度夸大美國的事情、搞一些虛無的東西或者過度夸大中國自己的東西,對中國的發展都不利。實際上,中國對美國的“狂熱”關注起于海灣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美國第一次運用高技術武器打了第一場高技術戰爭。隨后,中國境內掀起研究海灣戰爭熱,破解美國是如何取得海灣戰爭勝利的。由于精確武器的運用,中國開始將這場戰爭定性為信息化戰爭。人們開始把美國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拔高,事實上,美國以及美軍的信息化水平并不像中國想象的那么高。中國不能準確把脈美國,其實主要原因在于中國人在“思”與“行”兩個方面是有差別的。美國人非常注重采集數據進行分析,做出判斷,進行預測。美國人愿意走出去,進行“田野調查”,然后提出理論和制定政策。中國人則更愿意坐在屋子里想東西,提出理論。當然,對美國人說的東西,我們也不能全信。如美國為了夸大海灣戰爭中涌現出來的“愛國者”導彈這種武器的先進性,宣傳說這種導彈在戰爭期間擊落伊拉克“飛毛腿”導彈至少70到80枚左右。一時間,許多國家紛紛解囊采購這種導彈,美國的軍火商可樂壞了。其實,這種導彈在整個戰爭期間擊落伊方導彈不超過兩位數。目前,對于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所作所為,人們往往先入為主地以“再平衡”來分析和解讀美國的亞太戰略。美國人說,其亞太戰略是“再平衡”戰略。什么叫“再平衡”,美國人至今沒有官方解釋,中國人不斷解讀,中國人目前正在做著美國人應該做的事兒。實際上,美國的亞太戰略應該是一個比“再平衡”內容更加深刻、更加廣泛的戰略。因為美國已經設定中國是“全球性戰略對手”,僅僅一個“再平衡”難以涵蓋其在亞太地區可能采取的戰略舉措。▲(作者是國防大學教授)
環球時報2014-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