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劍輝
[摘 要]中國水墨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一種表現形式,在民族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中國水墨畫的創作中,情感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意義。本文從水墨畫創作的表現和來源入手,通過對創作情感來源于生活;創作中要注重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感;創作意境中要注重的情感體現;繪畫構思中要注重情感選擇入手進行觀點的闡述,最后總結了情感在中國水墨畫創作中的意義。希望本文能對水墨畫的繪畫者起到在情感體驗中的啟發作用。
[關鍵詞]水墨畫 創作 情感 來源 意義
一、引言
中國水墨畫是我們常見的一種繪畫形式,也是我們民族的重要的傳統文化,在世界上都享受很高的聲譽。水墨畫一般指的是設色與單純的水墨畫的總稱,大致分為山水、人物、花卉等幾大類,又有設色與不設色以及工筆與寫意之分。一副好的水墨畫作品,氣韻生動,意境優美,我們可以從作品中體會出作者的情感。畫家筆下的山巒、瀑布、風雨都是他們表達情感的媒介,是畫家情感和專業修養的融合。只有情感和技法相結合的方法才創造出能夠令人心靈產生共鳴的作品,才能使人們從作品中感受畫家的真實情感,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同時畫家在創作時候的情感也能在作品中有所體現。例如在進行水墨畫作品的創作中畫家保持激動地情緒突然落筆,畫面則往往會出現偶發效果,令人浮想聯翩。中國水墨畫的創作不是對生活的照搬,而是借物抒情,強調感情的抒發。當代中國水墨畫的創作者更要重視情感的重要性,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喚起所要表現和創作對象的精神內涵需求。
二、情感在中國水墨畫創作中的表現和來源
1.創作情感來源于對生活的感知。作為水墨畫的畫家需要在激情滿懷的情況下進行繪畫創作,并且要對所描繪的對象胸有成竹,繪畫創作之中才能筆墨淋漓,揮灑自如,從而使筆墨隨機生發,自然成趣。藝術本身是來源于生活的,水墨畫的創作主體一般為大自然的山水、云霧、花鳥、瀑布等。畫家要真正的在生活中體驗這些自然主體,才能夠發現主體的美,在創作中,通過親身體驗所感知到的信息才能激發畫家的創作靈感,避免刻板的對繪畫技法和繪畫形式的照搬,做到有感而畫、有感而發,將自己的主觀情緒轉化為線條、筆法、氣韻而表現在作品當中。同時,畫家通過對生活的體驗所感知到的信息,往往會高于對純粹形式的要求,并且創造出來的作品也更能調動欣賞者的情緒。以豐富的情感體驗作為水墨畫創作的重心,是畫家對描繪的情景有感而發的體現,是畫家藝術生命的延續,注入了豐富的情感而創作出的作品才更經的住時間的考驗。
千百年來,藝術都是對生活的客觀反映,沒有生活體驗的藝術創作,就沒有了靈魂。例如臨摹照片的水墨畫,往往沒有身臨其境的寫生繪畫更加生動,所以只有參與到生活中來,身臨其境的感受生活,感受自然并且抱著激情和積極的態度去創作,才能創作出有深度有內涵的作品。例如畫家齊白石先生的作品。眾所周知齊白石的作品題材都非常貼近生活,他筆下的蝦可以讓觀者感受到活蹦亂跳的精神頭,在他的筆下活靈活現,他的人物畫也能直接感動人心。這些源自于他在創作過程中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2.創作中要注重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感。中國水墨畫歷史悠久,名家輩出,是中華民族的一枝奇葩。對于中國水墨畫藝術,如果離開了本民族的人文情懷,繪畫表現便成了空中樓閣失去了它原有的風姿。如何在水墨畫中,堅守本民族的人文情懷,是繪畫創作中不容忽視的。創作中,要注重關注本民族的精神情感,畫家在作品中投入多少情感,觀者就能夠在作品中吸取多少養分。情感在藝術作品中的份量相當重。我們應該在創作中注入中國特有的民族精神,以繪畫的力量去鼓舞和教育人們,激勵人們。
中國畫是含蓄的,尤其是水墨畫,它獨特的寫意手法,使繪畫不單單是景物簡單的再現,重要的是畫家的情感的表達和民族人文精神的表達。中國畫講究天人合一,強調的是抒發作畫人主觀的情感,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也更加強調“神”的表現,中國畫是“表現”的藝術,它不像西方繪畫講究透視,它更加需要畫家用高度的概括能力去抒發自己的情感。中國畫注重人文精神,水墨畫更是如此。水墨畫的意境能拷問出一個畫者的靈魂。作為中國繪畫者有責任將本民族的精神融入到繪畫中,充滿激情的去表現去創作。
3創作意境中要注重的情感體現。意境是中國藝術的一個重要的美學范疇,是藝術家情感作用在客觀事物的產物,是物我合一的完美體現。意境是傳統中國畫和傳統中國水墨畫的“畫之靈魂”,水墨畫的創作如果脫離了對"意境"的追求,繪畫就會變成膚淺的模仿,難以讓人產生共鳴。意境深遠的水墨畫是“情感”與客觀事物的融合,“意”是水墨畫家的情感,“境”則是生活物象,二者情景交融,才能使中國畫的意境升華。 “意境”是中國畫精神的最高標準,是文化精神的體現。中國水墨畫的畫面境界的形成是多種多樣的,單純的線條和色彩的力量都無法達到,藝術的道路不是超越別人,不是追求商業的物質回報。我們的境界還需要充實,要以積極的心態,創作出情感飽滿的作品。
4繪畫構思中要注重情感選擇。中國水墨畫題材廣泛,在題材的選擇過程中,情感在藝術構思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傅抱石說:“中國畫重人品,重修養,并重節操,”藝術題材的構思是畫家在體驗生活的基礎上,把所要描繪的藝術形象統一在一起。藝術構思包括題材的選取,主題的確定,表現形式的確定等。繪畫構思能反映出畫家敏銳的觀察力和概括能力。好的題材會起到教育人的目的。藝術家要想把作品的精神表現出來是需要強大的內心情感來抓住主題中的獨特內涵,把自己置身于事件中用情感作為紐帶,畫面才能保持藝術特色。
三.情感在中國水墨畫創作中的意義
1.“情感”是水墨畫作品和創作題材的心靈溝通。水墨畫的創作離不開情感活動。例如,晉代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圖中所描繪的畫面出自曹植的詩篇《洛神賦》,顧愷之對作品進行了再創造,詩人用神話隱喻著失落的愛情,而《洛神賦圖》的畫面中,曹植在洛水之濱遙望他苦戀的洛水女神出現在平靜的水面上的情景被顧愷之描繪得淋漓盡致。曹植的形象和情感生動的躍然紙上。顧愷之“遷想妙得”的觀點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正是因為顧愷之和詩人曹植有了心靈的溝通才能詮釋曹植的情感,才能創作出讓人嘆為觀止的的佳作《洛神賦圖》。
2.“情感”是水墨畫作品和觀賞者溝通的心靈紐帶。藝術不是娛樂,作為藝術創作者我們要對作品負責,要畫出真情實感。我們可以從畫家的藝術作品中窺探出他的內心世界。一幅好的水墨畫作品可以觀者在畫中感受自然擁抱自然,同時作畫的過程也是畫家心靈的洗滌,而對于觀畫則是得到了心靈的滋養。
3.“情感”是繪畫創作者的出路。一個繪畫創作者要想找到自己的風格特征,就要求他一定要對自然、對生活有著自己的情感體驗,用情感體驗生活,去抓取生活中的感人題材,體會題材的意境,融入自己的主觀情感,才能創作出富有感染力的好作品。中國水墨畫十分講究立意,在立意上也應該要有追求、有感情。缺乏情感的空虛思想,是絕不能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走的長遠的。
小結
中國水墨畫的歷史悠久,佳作眾多。然而現在的水墨畫的創作,往往是重技法大于重情感,容易忽略繪畫本身在思想深度。對于水墨畫的創作,不論是筆墨氣蘊還是構圖章法,都應該回到最初對自然事物的內心感受上來。一幅成功的作品所表現出的精神氣質,是靠情感去挖掘題材,靠情感去創作去體會的,水墨畫的創作者應該在創作中,將情感貫穿與藝術技巧中。作為繪畫的創作者,用真實感情和真功夫,才能創作好作品。
(責任編輯:文鍵)
參考文獻:
[1]汝信 任德山.《中國繪畫》.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2]王彥發.《美術鑒賞》.鄭州.鄭州美術出版社.2009.1
[3]劉巨德 杜文涓.《感悟之道——中國傳統山水畫心物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