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樺
[摘 要]審美教育又稱美育,是人們運用社會、自然資源,通過藝術的手段來創造出現實為精神的產物的一種教育模式。它塑造社會的審美情趣,以此來提高人們道德、智慧及精神上的境界。油畫教育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與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將精神文化傳遞到作品中。審美教育正在逐步與油畫教育相互交融、滲透,共同完成對美學的傳播。
[關鍵詞]油畫教育 審美教育
在油畫學習中,注重表現對作品精神世界的感悟和視覺感官的體驗。對于油畫的學習,不僅要求我們掌握高超的繪畫手法、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對世界萬物的獨特感受和看法,并學會如何去將其轉化為筆尖下所描繪的雜亂線條,審美教育對于油畫學習中的審美情趣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它對人們的邏輯思維、精神文化、道德觀念的改變會無意識的反映在油畫的創作過程中,使一幅油畫作品擁有其完整的思想理念作為核心的支撐,成為體現作者精神與靈魂的、活靈活現的作品。
一、審美教育向油畫教育的滲透
1、教育方式。審美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說從人類文明開始時就有了美育。古人對于審美教育十分關注,從周代對“六藝”的重視程度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六藝內容包括禮、樂、射、御、書、數,是古代對貴族子弟的教學內容中必備的,在古人眼中,只有掌握這六項基本技能的學生,才能成為將來國家優秀的人才。而這六項技能的培養,從一方面說明了審美教育的必要性,從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審美教育教育的廣泛性,審美教育不僅僅要求學生具備強健的體魄和對詩書的理解能力,更加要讓學生從禮儀、動作、語言方面去感受美的存在,還有對詩歌、建筑、繪畫等藝術形式的鑒賞能力。
油畫作為從西方而來的舶來品,審美教育更是在其發展中灑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古希臘時期,西方就開始了繆斯教育,即將身體美與精神相互結合,創造出美與善的結合體,所以當時的油畫作品除了表現希臘人對身體美的推崇外,也是結合了當時的審美情趣,將人善良美好的心靈體現在作品中。也有用教堂里的音樂、雕塑、繪畫來展現藝術價值,完成對人們審美情趣的塑造。在文藝復興后,人文主義思想的提出為創造人才提出了一系列的標準,與六藝的思想大同小異,都是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實現對當時學生的教育。油畫作為審美教育教學推行實施的一部分,受到其深刻的影響,在油畫教育學習中,包括對油畫知識、風格、鑒賞能力的掌握,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去感受油畫創作的魅力,融合真實社會藝術,活動,讓學生全方位的去理解油畫藝術的創作,提供靈感和題材。
2、審美意識。審美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更好的理解關于美學的事物,形成一定的觀念并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動作。審美意識對油畫教育的滲透是顯而易見的,在色彩的搭配、空間的構圖、結構的創作等方面都有所影響。在油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繪畫技巧的指導的同時,還會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選擇優秀的名家作品讓其賞析,讓學生體會在這些作品中的對美的理解,在疏密、穿插、均衡、變化中得到美的感悟,感受名家作品中所包含形式結構的韻律,從而在創作思想上受到啟發,在實踐中找到榜樣,也可為其帶來技藝上的指導。在唯物論的觀點中,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一幅好的油畫作品,就是將身邊的各種事物轉化為一定的意識語言,再運用繪畫手法將其巧妙的呈現在畫布上,而對于身邊事物的最初看法,正是我們完成作品的關鍵,受到大腦思維模式的影響。這種思維模式的總和就是存在于人們腦中對各類事物的審美意識。
二、審美教育對油畫教育的重要性
1、精神世界的塑造。審美教育的功能與其說是自覺的讓人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規范,還不如說是在人們心中塑造一個精神文明世界來引導日常行為和藝術創作。審美教育在精神意識上向來講求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得到共和。
受到其啟發的影響,油畫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極其重視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培養,通過對事物形式上的認識加上自身的思維方式來理解世界,感悟世界。所謂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當我們深入油畫的中心,對名畫進行鑒賞時就會發現,在每個油畫大師的心中,都有一片別人難以理解的精神世界和對某種事物的愛好和衍生出的某類情懷。如梵高對向日葵的熱愛,在其油畫作品中大量的出現金黃色的向日葵的形象,如此特別,充滿了生命之力,以至于稱之為向日葵畫家。象征著希望、熱情、愛的向日葵,似乎與當年那位窮困潦倒的年輕畫家所處的環境大相徑庭,甚至不應該出自其之手,但是正是因為這些作品的存在,從一定程度上也印證了梵高的內心的精神世界里對美好世界的熱情。
審美教育對精神世界的塑造為畫師提供了一個豐富的精神樂園,讓其創作出美妙絕倫的作品,也為現代油畫教育教學提供了可以參考的方向,重視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精神世界的培養,是讓其在學習過程中更上一個臺階。
2、符合審美情趣。油畫創作在其肌理、色彩的描繪中都有很高的要求,在精神文化上更是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精神與文化上的需求,它在作品所要表達出的自然美感上都有十分出色的演繹,因此油畫在西方才會逐漸或取代或融合了其他畫種,得到了廣泛的發展。而油畫中對于自然的審美價值的體現,也大大的擴展了人們的感官世界,提升了人類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文化的塑造能力。審美教育讓審美情趣的提升這一問題擺在了油畫學習者的面前。油畫的筆觸感都是很抽象的,但卻能通過其表現出物體實實在在的身體上、氣質上的感覺,從而了解其事物發展的節奏規律,抒發某種情感,完成肌理的構造,色彩的搭配,體現創作者的對形體的塑造能力及其審美情趣。審美情趣的學習能使我們更好的理解肌理,理解線條的構造,色彩的配搭。油畫是一門視覺藝術,符合審美情趣的作品讓人有賞心悅目之感。如著名的油畫大師達芬奇在其代表作品《蒙娜麗莎》中所體現出的超乎現實的美感。他運用了邏輯學、空間造型、透視等方式,然后加入自己的想法,認為從人的視覺上講物體在遠處會產生一種奇妙的霧狀藍色,達芬奇在處理邊線和輪廓上提供了與以往不同的方式,采用模糊不清的形式來表達,這樣的繪畫方式使得整個畫面具有一種強烈的動感,與生命中所展現出的活力所結合,讓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外表達到巧妙的結合,蒙娜麗莎的微笑似是一種“笑而不語”的表達,在神秘與美麗中徘徊,所以最終成為一部曠世奇作。在油畫學習中,提高審美情趣,找到創作的規律十分重要。endprint
三、創造有益于審美教育與油畫教育的結合的環境
1、改善教育環境。審美教育要求我們全方位的感受藝術所產生的美的氛圍,需要我們對教學環境進行改善,就如同審美教育存在的潛移默化的功能一般,良好的學院建設和濃郁的學習氛圍,能為學生在油畫的學習中逐步的融入思想,通過外部事物的改變來修飾內心世界。在生物學的理論中,一個人如果在同一地點長時間的進行某種行為活動,就會很容易的產生疲勞、厭煩等情緒。對于油畫創作來說也是如此。固然學生能安坐在教室中進行繪畫,但這種精神的高度集中的思維創作模式下,如果身邊的環境只是一睹冷冰冰的墻,學生如同別監禁的囚犯,不僅不利于其藝術的創新,更讓其深感疲倦,產生視覺疲勞。如若在教室中多掛些名人大師的高清作品掛圖,便于讓學生邊學習邊欣賞,提高其藝術修養;還可在教學場所引入背景音樂,比如一些優美的輕音樂或世界名曲,使學生在視覺聽覺兩方面同時增強審美素養。
2、增加實踐課程。在傳統的油畫教學中,對于練習實踐的機會還是太少了,在課程中出現重視理論、忽視實踐操作的現象。其實,讓學生拿起手中的畫筆去真實的感受來自畫布的觸感更能激起他們創作學習的欲望。這是很不利于學生掌握油畫技巧和和形成具有邏輯性的審美思維的,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油畫已經深入到其他藝術行業中去,而只靠理論的講解和少數的實踐機會,終是不利于其發展的。我們應該進行教育教學的改革,從審美教育中得到靈感,從了解物質世界來創建一個豐富的精神文化世界,讓學生增加親身體驗繪畫的機會,盡可能多的安排教室以外的寫生課程,將學生的創作環境與自然結合起來,自覺自愿的接收到來自自然的提示和靈感,通過增加其對美的認識,創作出新的作品,來完成現代審美需求。
顯而易見,審美教育滲透到油畫教育中,使其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這對油畫教育來說,意義重大。審美教育與油畫教育是分不開的,油畫教育中對美的鑒賞、對精神世界的構建及審美情趣的提高這些方面的學習,都是在審美教育中可以看到的。審美教育為學生的道德修養、感知美的能力方面都提出了很好的教學方式,也為新時代的油畫教育提供了參考意見。 (責任編輯:曉芳)
參考文獻:
[1]張云生,油畫語言的發展與大眾的審美情趣[J],吉林大學,《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7年4月
[2]包薩茹拉,試論繪畫欣賞與審美教育,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07月,第16卷第4期
[3]裴燕敏,淺析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河北省肅寧縣職教中心,教苑美文
[4]王慧軍,探索審美教育與油畫教育的結合途徑[J],鄭州華信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現代裝飾(理論)》,2012年09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