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煥亭
拿到《書信世界里的趙清閣與老舍》這本書的當天就饒有興趣地讀完了它,原因在于:首先,這本書用楷體字出示了大量作者與韓秀之間通信的原文,使我產生了閱讀的好奇心。其次,這本書圖文并茂,易讀易記。最后,因為我是河南人,對家鄉先賢趙清閣自然有一種敬慕,早先讀過趙清閣編著的《滄海往事——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書信集錦》、張彥林的《錦心秀女趙清閣》,如今這部關于趙清閣的書自然也引起了我的關注。
這部書幾乎原生態地呈現了傅光明先生與韓秀女士從2009年12月9日起到2011年1月31日期間書信交流的整個過程,記錄了大部分書信的主要內容。這些書信既包括傳統的紙質書信和信卡,也包括當今常用的特殊的書信——電子郵件。這部書雖不能稱厚重但卻因為收錄、引用了大量信件而頗具吸引力,正如韓秀2010年3月29日給傅光明的郵件中所說:“信是用筆用心寫給一個人看的,那種情分何其貴重。我正好是一個寫信的人,不但有無數種用來寫信的信箋與卡片,而且每寫一信,精挑細選,總要讓其傳達最誠摯的情感。……給你的信,雖是電子郵件,多半又是在回答你的問題,但是多年來養成的習慣畢竟有一種力量,不只是就事論事,也不會錯字連篇,更沒有敷衍與草草了事,于是這些書信來往就有了動人之處。”因此,這些信件的意義遠遠超過了通信的初衷。
傅光明在書中寫道:“和韓秀通信,我時常真切感到,奇妙的書信世界常能透露出史料與人生的一種紛紜復雜而又內蘊十足的趣致。”這里道出了書信的魔力。這部書插入了幾十封傅、韓通信的全文或者片段,還有作為附錄的趙清閣給韓秀的十二封信以及老舍致趙清閣的四封信。作者將這些書信加以解讀與勾連,從而產生了奇妙的效果,使得這本僅僅八萬字的小書展現了三個豐富的世界。第一個是趙清閣與老舍交往的世界;第二個是韓秀與傅光明交往的世界;第三個是傅光明自己的精神世界。
傅光明向韓秀發送電子郵件的最初目的就是向韓秀詢問關于趙清閣與老舍交往的一些細節,諸如“您是什么時候認識老舍及其家人的?您所知道和了解的老舍與家人的感情、關系是怎樣的?對老舍在1966年8月23日于北京市文聯挨打回家后的情形是否有所了解?對老舍投湖后家里的情形是否了解?如何看待和評價作家老舍和他的死?”等等。在初期的電子郵件里,韓秀對傅光明的采訪式提問給予了充分的回應。2009年11月10日,韓秀在第一封回復的電子郵件里就道出了老舍對趙清閣的一次重要經濟援助的事實:1959年趙清閣因為不愿寫歌頌三面紅旗的劇本導致生活面臨困境,是老舍把八百元人民幣交給韓秀的外婆,寄往上海,為趙清閣解決了困難。2009年11月11日韓秀第二封回復的電子郵件則寫了老舍自殺的前一天被街道造反派毒打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街道上的人嫉妒他家有上級特別照顧的無煙煤。對此,韓秀在2009年12月14日的郵件中進一步解釋說:“街道不同于其他地方,街道是一個極其恐怖的所在,街道上的人對各家各戶的實際情形了如指掌,他們的折磨才是會將人的精神摧垮的。”韓秀的這一分析很能說明人性的可悲,不分青紅皂白、不了解真相的盲目嫉妒是非常可怕的,街道造反派對老舍的毒打進一步把他推向了絕望的深淵。韓秀的這一分析使我想起朱建國《“爭議浩然”何處去》一文中的相關內容,該文稱有人懷疑在1966年8月23日的老舍事件中,浩然是假保護、真迫害,因為老舍當時被浩然說成是現行反革命而被送到了街道派出所。此外,蔣妮的《老舍的沉浮人生》也提到此事。看來,“老舍之死”這一事件在諸多細節和人事等方面至今仍是個謎。2009年11月11日韓秀第二封回復的電子郵件中還寫到了趙清閣對老舍之死的反應:老舍的死訊,是造反派拿這個消息消遣她,她才知道的,從此,趙清閣三十年如一日晨昏一炷香紀念這個可憐的人。無疑,這是最感人的一筆,充分說明了趙清閣對老舍的深厚感情。
韓秀2009年12月13日的郵件是在讀了傅光明的《老舍之死口述實錄》之后寫的,其中提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如《駱駝祥子》的英文版稅是諾獎得主賽珍珠幫助老舍親自向侵權的出版社追回的。“文革”期間批斗老舍時,是草明揭發說老舍把《駱駝祥子》賣給美帝國主義的。對此,韓秀提出了如下疑問:“這種事情,少有人知,難不成是舒先生在五十年代忠誠老實運動中自己交代的?這種交代又如何讓草明這種人知悉?或者,1966年運動初期有人揭發?那揭發者又是誰?是誰知根知底?”對這些問題,傅光明的回答是:“關于老舍賣版權的事情,據北京文聯的人透露,老舍在回國之后不久,就向組織坦誠報告了他的個人情況,包括與清閣先生的交往。”但韓秀在12月14日的郵件中仍指出:對這件事首尾真正清楚的是萬家寶(曹禺)。在12月14日的另一封郵件中,韓秀進一步指出了對萬家寶的不滿,認為他說大話、不誠實;說他1981年在華盛頓的一場演講中,稱自己三歲就念莎士比亞,還說《方珍珠》(老舍寫于1950年的作品——筆者注)是自己寫的。韓秀稱萬家寶的這一說法當場遭到質疑。看來,韓秀對萬家寶是有看法的,她認為萬家寶對老舍是不夠厚道的。
在2010年1月18日的郵件中,韓秀提到了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了趙清閣自己編寫的《皇家飯店》,里面收錄了《落葉無限情》這篇小說。韓秀認為這篇小說寫的就是趙清閣與老舍之間的一段凄婉愛情:“這誠然是小說,但是文字所表達的心境卻是真實的。記得我小時候,看過清閣姨的信中文字:‘各居一城,永不相見,印象極為深刻。”韓秀的這一敘述更加證實了《落葉無限情》是一篇寫實性小說。總之,傅、韓的通信,特別是前期的通信,主要對老舍和趙清閣的關系及其相關問題做了深入探討,呈現了趙清閣與老舍交往的世界,很好地完成了二人通信的原初目標。
本書關于韓秀電子郵件原始內容的大量呈現讓讀者如身臨其境,仿佛也介入了韓秀與傅光明的精神世界,充分感受到他們之間那種真誠和美好。在傅、韓互通郵件之初,兩人主要談論老舍與趙清閣的相關信息,但是,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郵件的主要內容逐漸轉移到了傅、韓之間深層次的思想交流。傅光明給韓秀傳去了《沈從文與老舍的疏離與遙望》、《蕭乾與沈從文:從師生到陌路》的文章,韓秀回信說老舍和沈從文都是逃家的男人。2009年年末,韓秀給傅寄贈了題為“Love and Peace”的歲末信卡,傅則跟韓聊起了如何教女兒背誦古典名作。韓秀表達了自己對正體字的一往情深,她認為學寫正體字是一種陶冶性情的極佳訓練,并稱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好是她在新大陸站穩腳跟最重要的因素。這樣,兩人的通信從生活、學習、工作、家庭、教育等各個層面展開了交流,遠遠超出了當初計劃的主題。endprint
傅光明在2009年《歲末感言》中寫了韓秀帶給自己的溫馨和感動,也表達了對官本位體制的質疑。韓秀回信表示,與傅的結識讓自己對中國生出了希望。此后,兩人的通信內容進一步擴大,期間雖然也涉及一些趙清閣與老舍的信息,但是,更多表達了傅光明和韓秀對人性的探索,體現了他們真誠待友的品質、認真做事的態度。韓秀認為,二人所做的工作都是揭示人性,只不過一個以學術的力量,一個以文學的力量。傅光明把自己對周思源講座《孰優孰劣話黛釵》的點評以及《另眼看“鬼狐”“士林”》的文章傳給韓秀。這樣,他們的通信內容就由趙清閣、老舍擴大到了《紅樓夢》、《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等,繼而擴大到傅的翻譯作品《古韻》,他們還談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談足球、旅行、諾獎、兒女,談社會的浮躁、友情的溫暖等等。
傅光明與韓秀彼此的修養、才情使得他們的交流在一個相當雅致而深刻的層面上展開,共有的社會批判意識與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是他們能夠深度交流的基礎。無疑,這次跨越太平洋的異質文化交流,帶給雙方的是驚喜和愉悅,而幾乎原貌呈現交流過程的這部小書自然帶給讀者諸多啟示,比如韓秀對曹禺的直接批評、對胡絜青未能給予被批斗的老舍以溫情的描述、對“文革”時期街道居民劣根性的認識、對趙清閣入黨問題的看法、對老舍火葬地點的質疑、對于上山下鄉運動的痛恨、對于正體字的褒揚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本書展示了文化的多元視角,過去看不到、看不清的東西,被揭示出來了。這正是第二個世界的魅力:跨海書信交流、異質文化碰撞催生新的思想和認識。
這部書除了呈現前兩個世界之外,還明顯地呈現了第三個世界,即作為該書作者的傅光明自己的精神世界。該書雖然大量引用了韓秀的信件,但是,它從形式到內容都體現了作者的主體性,充分顯示了作者自己的學術個性和精神追求。形式方面主要指采訪的運用、敘述的樸實、圖片的插入,內容方面主要指作者的人生境界,傅、韓通信的過程就是本書作者精神世界獲得超越的過程。
該書體現了傅光明治學的特征之一——熟練地運用采訪。運用采訪這種田野調查的形式做學術研究是傅光明不同于一般的現代文學研究者的重要特點,使用采訪的方式研究老舍是傅光明比較純熟的方法,這從其著作《老舍之死口述實錄》中已經看得十分清楚。這部《書信世界里的趙清閣與老舍》實際上是又一部關于老舍研究的采訪記。韓秀在2010年4月22日的郵件中點出了傅光明的這種研究方式:“說老實話,我是接受了你的采訪,只是我們使用的是筆談的方式。你用這個采訪出清閣先生的來信以及清閣先生的作品,是為她說話,是為舒先生說話,也是把我介紹給大陸學界、大陸讀者……”這本書呈現出的幾乎就是整個的采訪過程。既有采訪的具體時間,又有采訪的問題與結果,更有對采訪的“后期制作”。看似簡單地把兩人的通信按時間順序羅列出來,實際上這些信件是根據內容的需要經過作者精心挑選與編撰了的。把那么多的書信恰如其分的刪節、連綴與說明,這是很見功力的,也是使用田野調查法必不可少的一步。
該書體現了傅光明樸實、透明的敘述方式。這種敘述方式就是坦誠地與讀者對話,向讀者如實交代了該書寫作的經過。在作者的描述下,全書的形成軌跡清晰地展現給讀者,這既在作者事先預料之中,又是通信過程水到渠成之結果。作者不僅記述了與韓秀商量如何適當修改通信內容以適應發表需要的事實,而且還詳細描述了該書上篇和續篇的身世來歷:上篇是先寫好全文,后來給陳子善主編的《現代中文學刊》發表時,被刪減了的;續篇則正好相反,是先給陳思和主編的《史料與闡釋》一個簡版,隨后才補充豐富起來的。在作者把成書經過呈現給讀者之后,他說:“就這樣,‘續篇已在這里了。”這一句話有很強的現場感,把讀者拉入情景,仿佛你面前就站著作者,他正在親切和氣地、娓娓動聽地向你講述自己的奇遇,講述此書的來龍去脈。
該書體現了傅光明的編輯美學思想。插入圖片是傅光明編書的一個重要特點。作為一名長期擔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的副主編,他利用現代文學館特有的館藏資源,長期以來在叢刊封面與封底的內側插入“唐弢文庫版本欣賞”的彩色圖片。這些插圖大大增添了叢刊的文化價值和美學含量。同樣,《書信世界里的趙清閣與老舍》一書中也有大量插圖,如老舍1942年書贈趙清閣的五首詩、老舍贈趙清閣的手書扇面、老舍給趙清閣的書信手跡、趙清閣的畫作“泛雪訪友”與“晚荷逸趣”、趙清閣給韓秀的書信手跡、韓秀寄給傅光明的“貓頭鷹”圖案的信卡、《古韻》的封面等等,這正體現了傅光明編輯的美學追求。上述三個特點就是該著所體現的傅光明學術研究的特征:研究方法上的調研性、敘述方式上的樸實性和著作編輯上的審美性。
該書還體現了傅光明的人生境界。《書信世界里的趙清閣與老舍》這部采訪記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老舍研究,這里更多呈現了研究者自己的學養與魅力。那濃郁的書卷氣、達觀的人生態度洋溢其中。從一定意義上說,這是一本教人如何擺脫苦惱、笑對人生的書。讀完此書,你會發現作者在與韓秀交往的過程中,從韓秀那里接受到一種寧靜和溫暖,這種寧靜和溫暖使作者從對人事的糾結憂郁、焦慮不安中解放出來,獲得了一種力量,懂得了簡單、真誠即可獲得幸福、溫暖,因此逐漸走向澄明與禪界,追求健康愉快而有尊嚴的生活,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陳思和在該書序言中所說“看重的是光明先生這種化委屈為淡定、化塊壘為清流的人生態度”,該書通信中所呈現的寵辱不驚、閑庭信步的世界就是傅光明自己的精神世界。
總之,這部書以其真誠、簡單、透明展現了豐富、深刻、博大,一本小書里呈現三個世界,而這三個世界都是由通信引出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