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杰
農村檔案是國家檔案的一部分,是廣大農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活動的真實寫照和原始記錄。農村的檔案工作是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之一,對擴大基層民主,維護社會穩定,推動農村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近日,各方高度關注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年~2020年)》(以下簡稱為“《規劃》”)已經正式公布。《規劃》明確了未來城鎮化的發展路徑、主要目標和戰略任務,是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通讀《規劃》全文,可以發現《規劃》對提升城鎮化水平這個目標,是從農村常住人口和戶籍這兩個層面的指標來進行設計的,這也符合當前的實際情況。因為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社會管理方面的確存在一些必須著力解決的突出矛盾與問題。其一,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進入城市社會。這部分人雖然長期生活在城市,與城鎮居民擁有同樣生活方式,但因市民化進程滯后、其戶口依舊是農業戶口,無法享有與擁有城鎮戶口居民同樣的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務。據統計,全國共有2.34億此類“農村居民”。大量“農村居民”涌現,城鎮內部出現新的二元矛盾。其二,依舊生活在農村、保留著農村生活方式的留守人員。特別是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問題日益凸顯,也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壓力與諸多風險隱患。
這兩種情況的出現,對我們原有的農村檔案工作思路、模式、方法均提出了挑戰。一方面,“農村居民”因其工作相對不夠穩定,所以他們在城市的生活流動性相對較大。針對這類新興“農村居民”的特點,檔案管理工作就不能完全沿襲原有的農村檔案管理辦法,亦需創新方式、方法。筆者認為,面對“農村居民”檔案管理,應該借鑒城市社區檔案管理模式。一是搭建一體化的檔案工作網絡平臺,使檔案信息化,執行人性化的社區檔案業務規范,實現統一管理。電子檔案的建立使傳統的紙質檔案信息化,并通過互聯網建立了檔案共享資源,實現社會各檔案管理單位的互聯,這不僅為“農村居民”流動提供方便,也為政府掌握其資料提供了便捷。二是設計多樣化的建檔模式和檢索模式,為社區檔案利用提供快捷服務。在建檔之初通過填寫表格方式更多地了解“農村居民”各種情況,最終在社區虛擬檔案室中增設社區民生專題檔案板塊,如低保檔案、困難家庭檔案、失業人員檔案等,做到檔案為社區特色工作提供同步服務。
另一方面,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斷調整并且逐步向農村傾斜,使農村民營企業成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一股新的力量。隨著農村民營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立農村民營企業檔案管理機制變得尤為重要,需要農村民營企業積極借鑒城市企業的檔案管理模式,改變本企業檔案管理相對落后的現狀。一是要制定出系統而又切實可行的檔案工作規章和制度。對企業檔案工作的具體內容做出實際、明確的規定,并且建立檔案保管、保密、利用等工作制度。二是要執行統一規范的業務標準。農村企業要依據國家和地方有關檔案管理的業務標準,結合企業的特點制定出統一規范的業務標準,使整個企業的檔案從材料的制作、形成、整理、歸檔、分類編號到案卷質量符合存檔要求和管理規范。三是要全面推動農村企業檔案管理現代化。企業檔案部門要做好對計算機系統中形成的電子數據的采集、歸檔、存檔以及管理等工作,保證電子檔案真實、完整和有效。四是要加強企業檔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應加大檔案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對現有檔案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工作技能;檔案人員要適應現代化企業檔案管理工作的要求,積極推進企業檔案信息化建設。
要做好上述兩方面工作,重要的是要轉變觀念。一是要增強大局觀念,使新農村檔案工作圍繞中心,服務社會。新形勢下,檔案管理工作已是整個新型城鎮化、國家現代化基礎性工作,這就要求檔案管理人員轉變觀念,著眼全局、著眼社會,將自己的工作放到整個國家戰略層面去重新審視,從而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為新型城鎮化、現代化服務。二是要增強開放觀念,使新農村檔案工作走出封閉,面向社會。做好新農村檔案工作,必須適應形勢發展,增強開放觀念。具體要在新農村檔案保管利用功能和檔案行政管理職能方面實現一些轉變,新農村檔案保管利用要由被動型向主動型轉變;其檔案人員的教育培訓要由滿足內需向擴大外需轉變,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需要。
面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帶來新的勞動力結構,農村檔案管理工作要做好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把握新型城鎮化內在要求,科學定位城鎮功能。要有效利用城市先進的檔案管理體制與資源優勢,對農村檔案管理工作進行科學規劃和改進,不斷拓展新型城鎮化下農村檔案管理工作發展空間,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實現新型城鎮化建設與農村檔案事業同步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 來稿日期:201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