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崇

被忽略的男性不育
該研究的領頭人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泌尿學的專家埃森伯格博士,他說能使早亡風險加倍的其他病癥都得到了廣泛重視,如吸煙、糖尿病等,然而同樣危險的男性不育問題卻不為人所知。
不孕不育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15%左右的夫妻一生中都可能遇到這個問題。埃森伯格博士稱,他的這項新研究是世界上第三例探討男性不育問題與死亡幾率關聯性的。由此可見,這個問題很少被人關注。
精子質量能預測死亡時間?
研究中使用的數據來自1994年~2011年間,到美國的兩個醫療中心接受治療的1萬多名20~50歲的男性的不育治療記錄。
埃森伯格博士說:“我們能夠成功地預測這些男性在1994~2011年間的死亡情況,準確率超過90%。精子質量與死亡風險成反比關系,即精子質量差的人,死亡的幾率會提高2倍以上。”
精子問題是一系列問題,每一項本身都與死亡率沒有關聯,但是當兩種或以上的問題同時出現時,患者在8年內死亡的幾率就大大提高了。根據該研究的結果,精子質量出現的問題越多,死亡風險就越高。
上文中提到的數據記錄和調查涉及11935名男性,在1994~2011年間共有69人死亡。這個數字似乎并不顯眼,但是埃森伯格博士指出,這些人死亡時非常年輕,平均壽命只有36.6歲,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這些來就診的不育癥患者社會、經濟地位普遍較高,他們在飲食、教育、醫療等方面都享受著更好的條件,按理說不應該早亡。另外,會因不育癥就醫的人內心都是想要孩子的,他們準備生孩子的時候身心都調整得比較健康,因為他們需要為未來做打算。
埃森伯格博士指出,在這樣一個人群中,我們觀察到死亡幾率因精子質量問題發生了巨大變化,這是很值得研究的。
揭秘,還需時日
專家認為,死亡率的提高也可能是因為一些人本來就有健康問題,只是未被我們察覺。于是他們盡可能地在研究中排除了這個因素的干擾,將其排除后,得到的死亡風險數值確實有所降低,但是其背后似乎有其他因素也在發揮作用:可能是基因、發育、激素等因素降低了精液質量差的男性的死亡風險,也可能是最終得以生養孩子的經歷造成了影響。
埃森伯格博士的團隊還將繼續研究相關問題,這次他們將與多個醫療中心合作,以血壓、血糖等數值為切入點,深入探討精子質量及其他因素對男性早亡幾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