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濤
作為一檔國家平臺播出的道德類全日播欄目,央視《道德觀察》多年來緊跟國內熱點道德事件,謳歌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鞭撻各種丑陋不道德的事件,在感動和震撼中讓人們的心靈得到凈化,是深刻反映國內道德生態環境的風向標。本文對該欄目的特點,尤其是音響特點進行分析,以進一步研究音響在道德類節目中應如何更好地應用。
道德類電視節目音響的
類型與特征
同期聲。道德類節目中的同期聲主要是輔助敘事用的,這點同一般的新聞類節目基本一致。與新聞類節目多關注客觀新聞事件不同的是,道德類節目關注的都是平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視角切口較小,內容往往比一般的短新聞要詳細,加上此類節目一般是對人性的拷問,因此在細節處理上十分細膩。這就決定了道德類節目的同期聲應更多地關注一些情緒性的聲音,而非僅僅是用于推動事情發展的邏輯上的語言。如2013年12月4日播出的《被拴著的孩子》中,患有多動癥和自閉癥的小杏花脾氣急躁、愛撒潑,因此在節目中,其哭聲就十分具有典型性。特定場合里的哭聲等較為強烈的情緒變化,在敘事和抒情方面都有較明顯的作用。
背景配樂。在道德類節目中,因為情緒性的場面較多,敘事的部分較多,因此背景配樂也相對較多。除了這個特征外,道德類節目配樂還呈現出悲情的傾向,這突出表現在配樂的音調低沉、悠長,這與道德類節目所關注的內容具有類型化有著直接的關系。反觀《道德觀察》的節目名稱,先進典型要么是數十年如一日干著善事,要么是經歷了重重磨難終于取得了成功。這些情節無論如何不可能歡快起來,因此導致了其配樂特征具有悲情化特點和極強的滄桑感。在2013年12月19日的節目《兒子,你回來看看媽媽》中,開篇即配上悠長低婉的音樂,將陳婆婆的故事娓娓道來。陳婆婆獨自將四個子女拉扯長大,十分艱難,但是年過八旬,大兒子卻拒絕贍養老人,讓老人十分寒心。在講述這樣悲情故事的時候,低沉的音樂將老人的辛酸生動地表露出來,十分動人。
除了悲情化特征,由于道德類節目的故事性紀實性,情節一般較為曲折,這就使得在邏輯上常常峰回路轉。而在一些重要轉折的情節處,通過快節奏的音樂營造出激動人心的情緒,讓人的心隨著音樂也開始不安,期待著事情的發展。進入道德類節目的事件通常具有典型性,主人公所做的事情大多“有悖常理”,因此,此類打亂節奏的狂躁音樂,對提示下文情節有著突出的作用。
解說詞。道德類節目既有紀實性又有教育性,作為電視節目還有藝術性方面的要求,因此,其中的解說詞配音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從故事性角度來講,應當通過渾厚低沉的聲音表現事情的過去時態,營造“講故事”的氣氛。但從教育性角度來看則不宜過分抒情,以免干擾觀眾對故事本身的觀賞和品悟。
從解說詞的安排來看,相關內容并不局限于敘事,還包括對觀眾思考的提示。道德類節目由于承擔著道德教育的任務,因此,引導、提示觀眾進行思考是其重要任務。在解說詞進行敘事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事情發展的恰當節點,對問題核心焦點進行提示,從而間接地向觀眾傳達觀點,也是其重要的特點之一。
道德元素在音響中的體現
音響本身不具有道德,但是對道德話題的呈現卻可以通過音響的運用而變得更加有效和自然。這主要通過音響所塑造的幾個核心情緒來體現。這些情緒往往具有象征性的符號意味,使人們能更好地理解其中傳遞的道德元素。
苦難。苦難中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精神,因為在苦難生活的映襯下,那些美好的品質總是顯得更加光彩閃爍和彌足珍貴,因此苦難在道德類節目中是一個十分常見的元素。從音響的角度來看,背景音樂的悲情化就是較突出的表現。在悠長、單調的低音配樂中,在深沉渾厚的解說詞中,我們往往能夠隱約看到一個高大的形象站立在那里,周圍環境的惡劣襯托出其精神的高貴,這就是音響中隱含著的道德元素“苦難”。
時間。在道德類節目中,時間的表現也較多。由于許多故事并非一天兩天發生,因此,對時間的提示成為道德塑造的重要標志。很多先進典型或者反面典型之所以具有典型性,就是因為加上了時間這一維度。因此,在道德類節目中突出時間的特征,是表現人物和事件的重要特征,時間這一道德元素在音響中集中體現為解說詞的深情講述以及背景音樂的中間調平穩推進。
緊張。緊張總是伴隨著危機而來,一些見義勇為的先進人物總是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成為道德典型。很多時候,人的道德品行都是在緊張的情緒中展開的,這是一種臨危不懼的道德品質,緊張這一道德元素在道德類節目中也就十分常見。音響對緊張的處理方式也較為多樣,如使用快節奏的打擊樂按照規律重復出現,或者通過將靈異聲音不規律地呈現,制造出令人忐忑不安的氣氛。
感動。感動是道德類節目給觀眾的較多感受,尤其是一些正面典型往往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在節目中,觀眾會為主人公不幸的命運而傷心,為其自強的精神而敬佩,為他以個人的微小力量卻干出了較大的成就而敬佩,所有這些都會讓觀眾感動。而感動這一道德元素往往通過哭聲、苦難中的笑聲或者默默無聲等特定聲音來表現,是表現較為復雜的一種音響。
道德類節目音響的類型化探索
道德類節目音響是電視音響的一種,因此除遵循電視音響的一般規律外,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在當前倡導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背景下,在目前電視臺道德類節目尚未全面展開、實踐經驗略顯不足的情況下,對道德類節目的音響進行類型化探索,具有重要的意義。
《道德觀察》欄目作為國內走在前列的道德類電視節目,其成功的案例對于音響方面的建設至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首先是敘事性音響的廣泛運用,這是當前電視節目“講故事”趨勢下的重要方面;其次是情緒化音響的多樣化運用,這既是為了保障道德類節目能打動人心,在潛移默化中起到教化作用,同時,多樣化的情緒音響的融合,可以提升電視節目的藝術水平,是電視節目生存的重要手段。另外,將解說詞部分進行符號化處理,使用長期穩定且符合欄目風格的“講故事”聲音,對節目進行整體包裝,讓道德類節目更有味道,讓觀眾能夠記得住、想記住,是既有的經驗,也是今后需要繼續著力的地方。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