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棟 高路楊 高建勝
(1.河北聯合大學,河北唐山 063000;2.河北聯合大學冀唐學院,河北唐山 063300)
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及對策分析
唐軍棟1高路楊2高建勝2
(1.河北聯合大學,河北唐山 063000;2.河北聯合大學冀唐學院,河北唐山 063300)
隨著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法學專業的大學生在畢業之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從觀念、體制、社會以及大學生自身四個方面全面分析了法學專業的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同時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措施,以緩解法學專業學生就業難的現狀。
法學專業 畢業生 問題 對策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法治進程的加快,法學教育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法治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需要大量的法學專業的人才。然而,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問題卻存在著較大的困難,就業前景不容樂觀。全社會都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法學專業的學生需求量大和法學專業的學生就業難這一矛盾。認真研究法學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對于法學專業的學生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于法學專業的學生對于自己畢業后有著“非官即富”的憧憬,高考生填報志愿時特別青睞法學專業,這也導致了近年來法學專業高考錄取分數的節節升高。然而,與高考填報志愿情況相反的是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卻連遭冷遇。根據《2009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排名為倒數第二,僅法學一個專業的失業人數在全部本科小專業類中排名第一;此外,法學專業的大學生的工作與專業對口率僅為47%,排名倒數第二,這意味著一半以上的法學專業大學生沒有從事與法律相關的工作。據統計,2008屆大學生半年后就業率最低的是法學和哲學,而畢業半年后仍未找到工作的人數最多的8個專業中,法學也在其中[1]。以上的統計數據說明,目前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有兩個特點:一是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相對較低;二是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從事與專業相關工作的比例也相對較低。
(1)高校擴招導致法律人才相對過剩。我國自高校擴招以來,有些考生追求專業齊全的綜合性大學,無論是文科院校還是理科院校,都已開設法學專業,并且進行大規模招生(目前全國開設法律專業的大學已經有六百三十余所),但有些學校的師資和硬件設施還不完善。辦學的形式有全日制、函授、電大、自考、夜大、職大等,辦學層次涉及中專、大專、本科到碩士甚至博士,法學在校學生有幾十萬人。這就影響了法律人才的質量,造成了法律人才的大量“過剩”,為就業困難埋下了隱患。(2)法學教育與職業需求脫離。我國法學專業是學歷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法學通才的能力。所以,法學課程的設置側重于法學理論的學習,即學生在完成基礎課程的基礎上,還要必須完成教育部所規定的必修課,基本上涉及了我國現行的所有法律。然而法學專業教師的授課方式也多為灌輸性的填鴨式教學,很少采用啟發的方式去引導學生,這就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面臨的問題是學生們雖然熟知了基本的法律概念,但是嚴重缺乏法學職業技巧的訓練。(3)法律職業準入制度影響。我國《法官法》、《檢察官法》、《律師法》都規定從事法官、檢察官、律師行業的畢業生必須具有本科文憑,并要通過司法資格考試。一方面,司法考試導致了大量的法學畢業生難以獲得就業機會,我國司法考試的通過率僅為百分之十幾,大多數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在畢業時都未取得司法考試合格證,有的學生甚至還需要幾年的努力才能通過司法考試[2]。另一方面,而具有本科文憑這一條件使許多非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反而取得了司法考試的合格證,這樣就搶了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工作崗位,我國出現了非法學專業的考生司法考試通過率要高于法學專業考生的情況。(4)傳統的公檢法機關、律師、企業法律顧問等職業門檻高、職位少。以前,一個法律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后基本上都有機會進入國家司法機關,但近年來進入司法機關當公務員,反而成為了大多數法學大學生的奢望。現在要想做公務員、檢察官和法官都必須參加統一考試,如公務員招考和司法考試,而這兩種考試都存在一個特點,也就是競爭激烈和通過率很低,甚至有時因為報名的人數眾多,而招錄的人數有限,出現了幾千人爭一個崗位的情況。
(1)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有效調控法學大學生的培養規模,培養高素質的法學人才。我國法學專業教育在格局上,以法學本科、碩士、博士教育為主,同時還有法學專科教育和法律碩士的專業學位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法學專業教育在主體之外存在著更龐大的多元化系統,即非全日制學位教育。接受非主體教育方式且素質低的畢業生進入就業崗位后難免會影響社會對法學專業畢業生的看法,從而使正規法學教育畢業生的就業也受到牽連。因此,我們應嚴格控制非主體法學教育學生的規模,重點抓好法學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和法律碩士的主體法學教育,培養高素質法律人才,嚴格控制法學人才的供給,為整個法律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依據。(2)優化法學院的師資隊伍,強化司法實踐。我國法學專業的教師隊伍應該包括仲裁官、檢察官、法官、有實務經驗的律師等老師。法律執業者的檢察官、律師、法官,由于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又能最快熟知法律的最新動態,通過扎實的理論和豐富的實踐,這些執業者比大學法律教師更能準確地為學生提煉出理論和實踐的不同,通過大量的親身經歷過的生活案例去教導學生,從而使他們深刻地了解法學專業理論的精髓。同時,這些有經驗的執業者在不違反司法獨立原則下,將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法律疑難問題與法學專業的教授們共同探討,找到解決的方法,從而用來更好地指導今后的工作。與此同時,法學院也可以與檢察院、法院等單位合作開展相關法律的研究和講座,以加強法學理論與實務的結合,達到共同促進法律事業發展的目的。(3)調整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引導畢業生基層就業。我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鼓勵和引導廣大畢業生基層就業不單單是緩解一時之需,更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戰略決策。同時,法學專業的畢業生也應該根據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以及自身的綜合實力,理性對待就業崗位。法學專業的畢業生應根據社會需求合理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選擇一條既符合社會發展實際需要,又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法律是全社會的問題,而基層正是法律工作者接受鍛煉,增長才智,成就理想的戰場。法律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的提高離不開基層鍛煉,正確對待法學專業畢業生到基層就業也是緩解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的重要途徑。
[1]張揚,應若平.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2]李佳.高校法學畢業生就業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