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雪 高建勝 趙平
(1. 河北聯合大學,河北唐山 063000;2.河北聯合大學冀唐學院,河北唐山 063300)
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表現及對策研究
孫曉雪1高建勝2趙平2
(1. 河北聯合大學,河北唐山 063000;2.河北聯合大學冀唐學院,河北唐山 063300)
近年來, 我國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在大學生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時, 他們中很多人都普遍出現了諸如缺乏自信、緊張焦慮、盲目從眾等消極的心理。如何應對當代大學生因就業問題而引發的心理問題就顯得格外重要, 它不僅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關鍵, 也關系到大學生自身的長遠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大學生 就業 心理問題 對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學生的就業模式由統包統分向自主擇業、雙向選擇、供需見面的模式轉變。這種新的模式在為大學生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抱負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的同時,也為大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就業心理困惑。如何調適自己的就業心理,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學會面對的問題。
寒窗苦讀十幾載,好容易擠進大學校門,馬上又要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卻不知自己適合什么樣的職業,不知如何給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正確定位,不知路在何方?如在北京某高校網頁上一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如此留言:雖然我不是現實中的瞎子,但我卻是就業擇業時的盲人,不知何去何從。這是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表現出的困惑和焦慮。據調查統計,大學生擇業期間煩躁感、壓抑感及焦慮感表現較為突出,較強以上程度超過30%。
大學生活使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日趨完善,但由于他們社會經驗不足,自我意識不夠完善,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缺乏駕馭自我的能力。自卑心理表現在對自己的評價過低,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部分大學生由于屢屢受挫,對自身能力產生了懷疑;有的大學生對自己缺乏自信,做事縮手縮腳,優柔寡斷,面試時更是緊張得言行拘謹、詞不達意,從而坐失良機;有的大學生所學專業較冷門或學業不夠優秀,畢業時勇氣不足,悲觀失望,對自己的前途持消極態度。自負心理表現在自我評價太高,擇業條件苛刻。他們往往學習成績好,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較強,或是畢業于重點高校,高估了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甚至好高騖遠,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給用人單位留下浮躁、不塌實的印象,不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當代大學生群體中,獨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鑒于此,大學生的就業依賴心理較強烈。有些大學生雖然接受了數年的教育,但是對自己的認識卻不夠清晰,缺乏自主決斷的能力,不能積極主動地去競爭,反而把自己的順利就業寄托在父母、學校身上,“等、靠、要”思想嚴重。
從眾心理就是在群體壓力之下,在認知、判斷、信念與行為等方面自愿與群體中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現象。有很多大學生忽視自己的個性與創造性,形成了個人價值取向的從眾心理。在擇業時,對自己就業的行業、崗位沒有明確的定位,不了解自己的優劣勢,缺乏主見,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求職信息、人才交流會不知所措,忽略了個人條件和可能性。大學生正處在人格逐漸完善和成熟的階段,很多人容易陷入從眾心理怪圈,主要表現在: 寧愿放棄自己所學的專業,也要留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而不愿意去經濟相對落后,但是有發展潛質,急需專業人才的小城市。
嫉妒心理是一種對他人的成績、特長或優勢既羨慕又敵視,并由此產生的抱怨、憎恨等復雜心理。一些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總希望別人找的工作比自己差,看到別人找不到工作則幸災樂禍,一些尚未找到工作的學生甚至對已找到工作的學生諷刺、挖苦,甚至于造謠中傷以發泄憤怒,由此導致同學關系惡化,團體(班級或宿舍)人心渙散,人際關系冷漠。
(1)幫助大學生確立人生目標和規劃職業生涯。如何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多數大學生還比較迷茫,因此,在他們步入社會的這段過渡時期給予適當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提前在大二、大三學生中結合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就業指導,將對大學生完成角色轉變起作用重大。通過對職業興趣、性格與價值取向以及各種職業能力的測定,使學生能夠正確進行自我評價,確定合理的人生定位。
(2)加強就業培訓,豐富就業指導內容。這主要包括各種職業資格認證的介紹、求職的基本文字能力以及面試禮儀、技巧、自主創業及其就業方式的指導等內容。就業方式的指導,主要介紹自主創業的政策以及報考公務員、考研、參軍、留學、服務西部等內容,使學生熟知國家相關政策,了解更多的就業信息和就業渠道。
(3)宣傳就業政策,轉變就業觀念,做好服務。宣傳就業政策,幫助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是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環節,其重點是加強畢業生的自信心。就業服務包括大量搜集、公布就業信息,介紹相關手續的辦理程序等等。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可以發現,在我們所經歷過的許多案例中,各種心理問題和就業問題往往是彼此交織、互為因果的,那么這種種情況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心理輔導的同時要積極關注在生涯教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心理輔導時要關注到就業所引發的相關問題;在職業生涯輔導中,更是要把心理輔導和發展作為不可或缺的組成模塊和內容加以關注和指導,這不僅能夠解決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提高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適應能力也是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所必需的重要素質。高校的心理咨詢中心也可以對大學生的擇業心態進行心理測試,以此來幫助大學生能夠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揚長避短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就業是大學生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大學生只有把個人意愿同社會需求有機地結合起來,克服種種心理問題,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才能在就業的重要關頭,勇于面對挑戰,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最終獲得理想的職業。
[1]解正峰.創新有機化學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4:24.
[2]鄭魯沂,楊春霞,劉思全.提高有機化學教學效果的探討[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1,1(8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