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馳
摘 要:水利工程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保障,隨著時代經濟的快速發展,水利行業也逐漸往信息化建設的方向發展。文章對水利防汛信息化技術的內涵作了主要的論述,同時闡述了水利防汛的重要性,最后探析了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水文信息數據庫以及防汛視頻會商系統在水利防汛中的應用。
關鍵詞:水利防汛;水文信息化技術;應用
21世紀的今天,水利行業中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加快了水利建設的發展和步伐,尤其是水利防汛中水文、水情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對防汛防洪決策的時效性以及可靠性的提高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對于雨洪災害損失的減少以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保障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本文對目前水利防汛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償試進行探析。
1 水利防汛信息化技術的內涵
所謂信息化技術主要是對計算機科學技術以及通訊技術的進一步應用于信息的管理和處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信息化技術也即是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隨著時代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現代化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進而對水利防汛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信息技術與防汛備汛工作進行緊密的結合、使信息技術有效服務于水利防汛、為防汛備汛提供更多、更快、更準的決策依據,即為水利防汛信息化技術的內涵及對水利防汛信息化的要求。水利防汛工作信息化、水文工作自動化是防汛工作的主要發展趨勢,通過對區域內的水雨情乃至大范圍內氣象信息的掌控,及早采取應對措施,是現代化防汛工作的精髓。水利防汛的十六字方針“安全第一、以防為主、常備不懈、全力搶險”中,無論防或搶,均需要各類水情、工情信息作為決策的支撐。因此,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為現代化水利工程建設及科學防汛提供實現的基礎條件,為水利防汛爭取到了更多防御的主動性,進而打破傳統被動式的防御。
2 水利防汛的重要性
雖目前各大、中、小型流域雖已建設了不少防洪排澇工程,但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水雨情災害頻繁,雨洪災害每年均給國民經濟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及人員財產損失。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公布的相關數據,2013年全國31省(自治區、直轄市)均遭受不同程度洪澇災害,部分地區山洪災害嚴重。洪澇災害受災人口達1.2億人,因災死亡774人、失蹤374人,縣級以上城市受淹234個,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3146億元。做好水利防汛工作,減少、減輕雨洪災害的損失,將可為國民經濟的穩固發展提供充實的基礎保障。
3 探析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在水利防汛中的應用
計算機網絡技術主要是將通信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有機的相結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通訊技術主要是水文信息化技術的技術載體。隨著水雨情測報系統的逐年建設,目前各地均建立起了龐大的由末端傳感器所組成的水雨情觀測體系,末端傳感器主要包括水位傳感器、雨量傳感器、溫度傳達室感器、含沙量傳感器、墑情傳感器等,這些傳感器在地理位置的分布上具有量廣、面大、位置分散偏遠的特點,如何將這些傳感器所采集的數據傳輸至監控中心、各級防汛預報、決策機構,則必須依靠目前各類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水雨情信息圖表、防汛決策在各防汛有關部門的傳輸,也必須依靠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目前傳感器的組網技術有短波、衛星、GPRS等組網方式,由于短波組網需占用專用的通訊頻率信道、衛星組網則成本費用高昂,隨著移動通訊網絡的覆蓋面不斷擴大,由于GPRS組網方式成本低廉、組網靈活、無需考慮中繼、不受設站點與中控站距離限制等優勢,目前采用GPRS組網的方式正被大量采用,也使得原始數據的采集更加方便與高效。數據采集后原始數據及人工或自動生成的各類汛情圖表、決策則通過國家骨干互聯網進行傳輸,高速通達各防汛職能節點。同時應該指出,無論采用哪一種信息聯網技術或通訊技術,均應保證信息傳輸的安全性、穩定性以及高度可靠性,特別在數據采集環節,由于大部份采用了自動、無人的數據采集,假如某暴雨區的某一雨量測站失靈、水位測站失靈,如果不能及時鑒別數據的異常,則會對整個汛情的判斷決策造成錯誤的影響,因此信息技術中還應包含有一套完善的信息鑒別子系統,來確保信息的可靠性。
4 探析水文信息數據庫在水利防汛中的應用
一般來說,水文信息化為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充分利用、進而為現代化水利防汛服務的一種信息化技術,信息化的基礎建立在數據庫上。建國以來我國各主要流域均累積了幾十年的水文觀測數據,隨著近年水雨情測站的不斷建立,這些水文數據庫還在不斷增加、擴大。這些數據作為寶貴的防汛基礎資源,要能夠充分利用必須具備兩個明顯特征,即觀測數據的數字化及網絡化。數字化主要為便于檢索,網絡化主要為便于傳輸,這兩個特征為水文數據的利用提供了便利條件。防汛工作中的一些參數的確定,如各類水位、雨量、流量的特征值、降雨徑流時間等,均需通過原始的水文數據進行演算確定。這些特征數據對與預報數據、相關防洪排澇設施的工情相比較,即可為防汛決策提供指導。目前水文部門在水文數據庫的建立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建立起了聯網的大數據庫。以東南沿海地區為例,省級的防汛、水文部門已通過專業的軟件公司開發了面向公眾的實時顯示及查詢水情數據的交互平臺,為防污工作人員及普通公眾了解汛情提供了便利。但我們應看到,特別是在汛期、臺風期間,公眾對氣象、汛情的需求還有更多、更高的需求,防汛也不只是水利及防汛部門的職責,在水文信息數據庫這個大平臺上,一些公共部門如氣象部門的觀測數據,如不涉及到保密及政策性不能公開的情況,均應納入到防汛信息數據中向公眾公開,以滿足防汛工作及普通公眾對相關信息、數據的需求。
5 探析防汛視頻會商系統在水利防汛中的應用
目前伴隨著高速網絡技術的日益成熟,遠程防汛會商系統被廣泛的應用到現代化水利防汛工作中。就會商信息的集成而言,主要是通過超文本信息系統將數據信息通過圖像、視頻以及音頻等形式展現出來,往往有著交互性、動態性、分布性以及便捷式等優點。防汛視頻會商系統在水利防汛中應用的基礎則是高速寬帶通信網絡,進而實現遠程異地視頻,從根本上將各個防汛節點的水情通過圖片、文字、音頻等形式進行傳遞,各防汛節點的現場人員、專家、決策人員可進行可視交流、會議及討論,解決了以前一有汛情專家、防汛決策人員必須往現場跑的不足。推廣防汛視頻會商系統,一方面使得水利防汛部門的決策更加的快速和高效,盡可能的使得防汛指揮工作有著一定的依據基礎,同時也使得洪水的調度、工程的監測以及抗險減災更加的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以及高效性。
6 結束語
隨著時代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日益成熟,國家對水利的投入不斷加大,我國水利防汛工作更加的具有科學性以及高效性,尤其是防汛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為防災減災工作帶來了極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由此可見,推廣信息化技術在水文、防汛中的應用,投入小、效益大。
參考文獻
[1]雷鑄.解析水文信息化技術在水利防汛中的作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4).
[2]王櫻.水文信息化技術在水利防汛中的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1,(20):415-415.
[3]王麗紅.水文信息化技術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應用探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