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笑
【摘要】目的 探究宮腹腔鏡聯合應用于多發性子宮肌瘤手術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同時具備開腹手術和宮、腹腔鏡手術適應癥的146例多發性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3例,分別進行宮腹腔鏡聯合手術和傳統開腹手術。統計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副反應發生情況及術后住院時間和費用等,并進行對比。結果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各項指標比較t=3.89、6.98、5.00、4.54、5.57、18.99、9.50,P均<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多發性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中,宮腹腔鏡聯合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比較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出血少、患者恢復快、手術花費較低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宮腔鏡;腹腔鏡;聯合應用;多發性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臨床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發于青壯年育齡、更年期婦女。且臨床上與單發性子宮肌瘤相比,多發性子宮肌瘤更為常見。子宮肌瘤雖多為良性,但是,一旦惡變將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殖功能產生嚴重威脅。微創技術作為現代醫療水平發展的新成果,目前已在婦科手術中廣泛應用,因其較傳統手術具有操作簡單、臨床效果顯著等多種優點,已逐漸成為子宮肌瘤患者的首選手術治療方法[1]。本文通過對比宮腹腔鏡聯合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其為患者帶來的經濟負擔,旨在為患者尋求療效更好且更經濟的治療方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146例同時具備開腹手術和宮、腹腔鏡手術適應癥的多發性子宮肌瘤女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37.65±5.39)歲,其中有宮腔操作史的患者8例,腹部手術史3例,盆腔炎癥史2例;對照組患者平均(38.21±6.17)歲,其中有宮腔操作史的患者7例,腹部手術史4例,盆腔炎癥史3例。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史等一般資料的比較上P值均>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經B超檢查、陰道鏡檢查、宮頸細胞學檢查、盆腔檢查或診斷性分段刮宮等明確診斷患有子宮肌瘤,且均合并有兩種以上的子宮肌瘤,以及同時具備開腹手術和宮、腹腔鏡手術適應癥;排除惡性病變的患者[2]。
1.3手術方法
觀察組患者均于月經干凈后第5天進行手術,手術時均采用截石位,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后于臍部作10mm的切口,然后以雙套管針刺入腹腔注入CO2氣體,腹壓達到設定值后于反麥氏點及臍部切口分別穿刺放置5mm及10mmTorcar。置入腹腔鏡后依次檢查子宮形態、卵巢外形、盆腔病變情況及肌瘤的位置、大小、類型等。常規消毒外陰及陰道后,擴張子宮口至Hegar10~12號置入宮腔鏡,同時以連續灌流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的方式膨宮,仔細了解宮內病變情況。經宮腔鏡進行子宮肌瘤切除術, 充盈膀朧至子宮完全暴露官底,使用環形電極切除壁間內突或黏膜下子宮肌瘤。無蒂肌瘤需逐層切除,直至將肌瘤切除完全為止;蒂部較粗者,使用電切與扭轉結合;有蒂肌瘤且直接暴露蒂部者,可將蒂部切除后直接取出,腫瘤較大者切塊取出;若不能直接暴露蒂部者,則由肌瘤兩側向中間部位切除,形成人工蒂部,再扭轉摘除肌瘤。切割過程中應注意識別包膜和子宮肌瘤的界限,子宮肌壁與壁間內突子宮肌瘤的切除深度持平即可,切忌使切割環切向子宮肌壁。手術中,電極應與子宮肌壁保持平行,腹腔鏡下注意觀察子宮漿膜面局部的變化,若出現小水泡、局部組織泛白或有瘀血斑應立即停止操作,避免造成子宮穿孔。術后為患者進行常規縮宮、止血抗炎治療,患者留院觀察3~5天;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應在術后4天內放置球囊導管在宮腔里以避免宮腔粘連。對照組患者則均進行連續硬膜外間隙阻滯麻醉,施行傳統開腹手術。
1.4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長,觀察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體溫及血象恢復時間,統計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及住院總費用。
1.5統計學分析
研究數據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 ±s)形式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形式表示,并進行χ?檢驗,若兩組數據比較P值<0.05,則認為兩組對比數據之間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各項指標比較,觀察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值均<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3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的好發腫瘤,雖多為良性,且發展緩慢、惡變率低,但是一旦發病仍需警惕。臨床上子宮肌瘤患者除月經過多、下腹部脹痛且有包塊等,多出現不孕或受孕困難的癥狀,正是由于肌瘤壓迫輸卵管使之扭曲或肌瘤壓迫宮腔使之變性導致的,肌瘤還可能壓迫周圍其他臟器,引起患者排尿排便困難、下肢水腫等[3]。此外,子宮肌瘤一旦發生惡性病變,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因此,患者若發現患病應及早就醫,盡力根治[4]。
近年來隨著手術器械的改進和內鏡 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患者得以在微創環境下進行診治。目前宮腹腔鏡聯合手術在婦產科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因其與開腹手術相比具有出血量少、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術后疼痛輕微且恢復快等優點[5]。宮腹腔鏡聯合手術是指可以在一次麻醉下同時實施腹腔內及宮腔內多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的術式,此術式在兩種微創手術優勢互補的情況下融診斷與治療為一體,克服傳統開腹手術的局限,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性和治療的有效性,使患者只需經歷一次麻醉和一期手術便能得到理想的治療效果[6]。如表1及表2數據顯示,采用宮腹腔鏡聯合手術進行治療的觀察組患者,術中及術后的各項指標,如出血量、體溫及血象恢復時間等,以及術后住院時間及住院總費用,均低于采用傳統開腹手術進行治療的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證明,宮腹腔鏡聯合手術不僅療效確切、有效率高,且更省時,患者經濟負擔更輕。
綜上所述,宮腔鏡和腹腔鏡能夠直觀地探視患者子宮內部的情況,有助于提高手術時切除肌瘤的精準度,二者聯合應用更能一次性解決黏膜下肌瘤和(或)肌壁間往宮腔生長肌瘤,以及合并漿膜下肌瘤和(或)肌壁間往宮腔外生長肌瘤,手術效果好,同時,通過腹腔鏡監視宮腔鏡手術還能夠及時發現和避免子宮穿孔,手術安全性高,具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何赟.宮腔鏡聯合腹腔鏡在多發性子宮肌瘤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10):5571-5572.
[2] 楊莉.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手術在不孕癥診治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4):32-33.
[3] 李朝霞.宮腔鏡、腹腔鏡在婦產科臨床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5):85.
[4] 趙菊芬,楊柳風,李茜等.宮腔鏡聯合檢查與標準腹腔鏡檢查在不孕癥中的臨床評價[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297-298.
[5] 胡衛紅,黃柱安,梁笑梅等.宮腹腔鏡聯合手術治療不孕癥102例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12):1651-1653.
[6] 張憲軍,田瑛.應用腹腔鏡推結器套扎黏膜下子宮肌瘤切除術[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4):3481-3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