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龍 葛長化
【摘要】目的:探討利福平是否可以引起機體血液中的白細胞含量下降。方法:回顧性分析從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肺結核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探究利福平使用前后,患者體內白細胞的變化規律。結果:與治療前相比較,采用利福平治療7 d后,白細胞含量顯著降低(P<0.05)。立即停止使用利福平,改用升高白細胞含量的藥物進行治療,14 d后白細胞顯著升高(P<0.05),此時再次服用利福平,同時繼續服用升白細胞藥物,17 d后白細胞總數再次顯著下降(P<0.05)。結論:利福平可以引起白細胞下降,應在臨床上予以重視。
【關鍵詞】利福平;白細胞下降;觀察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2-0010-02
白細胞下降指由于外界因素而引起機體內白細胞發生下降的現象,資料顯示化療藥物、干擾素等均可引發白細胞下降[1-3]。結核病是一種死亡率比較高的疾病,利福平藥物的出現明顯提高了肺結核患者的治愈率,但是隨著利福平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其不良反應也逐漸表現出來。其主要不良反應是可以引起白細胞下降[4-5]。為了盡力避免利福平使用后的白細胞下降的癥狀,本文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的100例肺結核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為臨床合理利用利福平藥物提供合理、優化的理論依據。現匯報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8月因患有肺結核在我院就診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抗酸桿菌涂片(和/或培養)和胸部CT進行診斷。患者中年齡最小的20歲,最大的80歲,平均(49.5±2.3)歲,男61例,女39例,病程8.5±1.2年。
1.2 治療方法
1.2.1診斷依據
所有患者先進行呼吸、脈搏、體溫、血常規檢測,且經痰涂片發現有抗酸桿菌存在(菌陰者符合菌陰肺結核診斷標準),即判斷為肺結核。
1.2.2治療方案
所有患者首先口服利福平0.45 g/d(體重大于55kg用0.6 g/d),乙胺丁醇0.75 g/d,異煙肼0.3 g/d,吡嗪酰胺1.5 g/d進行治療。治療7 d后,進行血常規檢測,發現白細胞下降后立即停止使用利福平治療,改用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利血生、地榆升白片等升高白細胞的藥物;治療10 d后查血常規檢測白細胞總數,再隔上14 d繼續檢測白細胞含量,再次口服利福平并同時繼續服用升白細胞藥物。17 d后繼續進行血常規檢測。
1.3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以P <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所有患者治療前、治療7 d、10 d、14 d及17 d后血液中白細胞含量變化結果比較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治療前白細胞含量為3.11×109±1.67×103,患者口服利福平治療7 d后,白細胞含量顯著降低到2.41×109±1.45×103(P<0.05)。立即停止使用利福平,改用升高白細胞含量的藥物進行治療,10 d后經血常規檢測發現白細胞升至2.95×109±1.51×103,14 d后白細胞顯著升高到4.96×109±1.68×103(P<0.05),此時再次口服利福平治療,同時繼續服用升白細胞藥物。17 d后白細胞總數再次顯著下降到2.49×109±1.81×103(P<0.05),這就足夠證實該患者白細胞下降與服用利福平有關,利福平可以顯著降低血液中白細胞含量。
3 討論
利福平是從利福霉素B得到的一種半合成抗生素,可用于治療結核病、腸球菌感染等,但是有大量資料顯示該藥物在治療的同時會引起機體血液中的白細胞數量顯著下降[6]。利福平可以降低血液中白細胞含量的作用與免疫具有高度相關性。當利福平與患者血漿中的高分子蛋白相結合以后,就可以大大促進機體內的抗體數量增加,大量的抗體會與利福平形成一種龐大的復合物,這些復合物往往會傾向于吸附到白細胞與紅細胞的細胞膜上,繼而就會引發患者血液中的白細胞與紅細胞發生裂解,最終引起血液中的白細胞與紅細胞的數目顯著減少,另外還會引發血液中的血小板發生顯著損傷[7]。從表1可以看出,治療前白細胞含量為3.11×109±1.67×103,患者口服利福平治療7 d后,白細胞含量顯著降低到2.41×109±1.45×103(P<0.05)。立即停止使用利福平,改用升高白細胞含量的藥物進行治療,10 d后經血常規檢測發現白細胞升至2.95×109±1.51×103,14 d后白細胞顯著升高到4.96×109±1.68×103(P<0.05),此時再次口服利福平治療,同時繼續服用升白細胞藥物。17 d后白細胞總數再次顯著下降到2.49×109±1.81×103(P<0.05),這個結果就提示醫生在使用該藥時應嚴格監測患者的血液系統,一旦發現使用利福平后患者血細胞含量發生異常,需及時停藥,并立即進行治療。該結果與以往研究報道相一致,張偉[8],李賢[9]與劉紅燕[10]均也研究發現利福平可以顯著降低血液中白細胞含量。
綜上所述,利福平藥物可以引起白細胞顯著下降,應在臨床上予以重視,做到謹慎合理使用。
參考文獻:
[1] 史琬明, 張萬平. 利福平致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 例[J]. 中國防癆雜志, 2011, 33(3): 192-193.
[2] 何丙生, 李雙初, 李珊. 利福平致血小板減少二例[J]. 中國防癆雜志, 2012, 34(006): 407-408.
[3] 楊蘭, 鄧穎, 胡洪林, 等. 甘露聚糖肽和地榆升白片治療原發性胃惡性淋巴瘤化療所致白細胞下降的臨床效果[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4 (7): 792-795.
[4] 林洪生, 楊宗艷, 張培彤, 等. 生血丸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脾腎陽虛證化療所致血象下降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3, 28(8): 2491-2494.
[5] 范明文, 江瑜, 靳振偉, 等. 艾灸背俞穴防治化療藥物所致白細胞減少的療效觀察[J]. 光明中醫, 2013, 27(7): 1391-1392.
[6] 姜民, 王約青, 朱炯, 等. 足三里穴位注射聯合中藥八珍湯防治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癥的臨床研究[J]. 遼寧中醫雜志, 2011, 38(8): 1597-1598.
[7] 丁建萍. 艾灸治療化療所致白細胞下降的療效觀察與護理[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0, 10(3): 74-75.
[8] 張偉, 劉秀金. 利福霉素注射液引起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減少[J]. 藥物不良反應雜志, 2009, 10(6): 437-438.
[9] 李賢, 李成建, 譚海艷, 等. 藥物所致白細胞減少[J].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9 (28): 7046-7046.
[10] 劉紅燕, 林詠梅, 譚海艷. 藥物所致白細胞減少[J].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 11(10): 2515-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