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曉美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2-0025-01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41例、50耳中單側32例,雙側9例;男29例,女12例。21~69歲,平均38.4歲,病程1月~13年。治療前根據病史、查體及電測聽檢查,診為老年性聾6例,噪音性聾4例,余31例原因不明。33例有輕到中度的感音神經性聾,聽力正常8例。通過耳鳴的自我評估分為輕、中、重度[1]。輕度:耳鳴不持續存在,僅在安靜環境里有耳鳴感,不影響日常生活;中度:耳鳴影響睡眠和日常生活、工作;重度:患者不能集中注意力從事某項工作或正常睡眠。41例中,輕度6例,中度25例,重度10例。31例曾服用抑止耳鳴藥物,療效不佳。患者外耳檢查均(一),鼓膜正常。
1.2 治療方法 耳穴以《耳穴標準化方案》[2]為標準。主穴有內耳、腎、外耳、皮質下、神門、腎上腺、心;配穴有三焦、顳、枕、脾、肝、內分泌、膽。主穴每次都用,配穴隨癥加減取2~3穴。明確治療用穴后,將粘有王不留行籽的0.6cm見方的膠布準確地貼壓在耳穴上,此后每日自行按壓3~5次,每次每穴3~5min,3d一換,兩耳交替貼壓,6次為一療程,兩療程間休息5d。
耳穴貼壓時,刺激強度要適中,貼壓及自行按壓時,以耳穴處有酸麻熱脹痛等感覺為度,耳穴貼壓的同時,采用低強度氦氖激光(波長632.8nm,輸出功率6~10mW),照射未貼壓耳(對側耳)耳穴。所取穴位是上述穴位中的5~7個,呈明顯陽性反應者。每穴照射5min,每日1次,18次為一療程,2療程間休息5d。
1.3 療效評定 顯效:耳鳴消失,1年內無復發。有效:耳鳴明顯減輕,1年內無明顯變化;或耳鳴消失,1年內復發。無效:耳鳴無變化;或耳鳴明顯減輕,短時間內又恢復至治療前狀態。
2 結 果
41例患者經過2~3個療程的治療,顯效8例,有效25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0.5%。
3 討 論
耳鳴患者視診內耳穴呈點、片、線狀紅潤或暗紫色、褐色,皮膚皺折、凹陷延伸至眼、目2形成耳鳴溝,電測耳穴呈陽性反應[3]。我們取內耳、外耳等相應部位穴,調整內耳功能是主穴;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腦,主水,調節水液代謝,主納氣,開竅于耳;脾胃是后天之本,脾主升清,運化水濕,主統血,脾氣升則水谷之精微得以輸布;三焦主持諸氣,化氣輸精,心主神明,主血脈,開竅于舌,寄竅于耳;膽其經脈循頸抵耳上角治療耳鳴;神門、枕鎮靜止鳴;顳(太陽)聰耳明目;皮質下、腎上腺、內分泌能調節大腦皮層功能、腎上腺皮質及內分泌功能。
祖國醫學認為,耳鳴多系腎精虧損失養。脾胃虛弱失運、心腎不交所致。“精脫者耳聾,液脫者耳數鳴。”《靈樞*口問篇》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脈有所竭者,故耳鳴。”“心腎相交始能上下清寧以司視聽,心腎不交皆能使聽聞之亂。”貼壓刺激耳穴,低強度氦氖激光能量經穴位輸入其壓強效應和生物學效應的刺激,能起調和氣血陰陽,補腎益精納氣,健脾升陽清竅,調節神經平衡,鎮靜止鳴的作用。激光還有調整氣血運行,疏通經絡,改善內耳微循環,調整局部免疫功能,并使神經功能趨于平衡的作用,能夠增強療效。
現代醫學認為,神經是耳郭與內臟聯系的主要途徑。耳部有豐富的神經分布,所有耳穴都有一定的神經供應,唯分布的數量不同。實驗研究證明,長期持續刺激耳穴,可調節內臟活動擺脫病理優勢,使內臟功能障礙得以恢復正常。
國外學者總結微血管減壓術改善耳鳴癥狀療效時發現,耳鳴可能與性激素有關,故治療時選內分泌穴。大腦的可塑性變化在嚴重耳鳴的形成過程中有重要作用,故選皮質下和心。激素、中樞神經遞質對耳鳴有影響,故選腎上腺穴。
目前治療耳鳴有掩蔽療法、電子耳鳴抑制器、心理療法及藥物治療等。除藥物治療外,其它方法的治療目的是促進習慣耳鳴,而不是使耳鳴消失,目前尚無臨床療效較高的治療耳鳴的藥物[1]。
文獻報道[4],脈沖電刺激加鎂離子導入治療老年性耳鳴,總有效率為88.73%。西比靈口服治療耳鳴有效率為69.8%[4]。我們采用耳穴貼壓法加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療神經性耳鳴總有效率為80.5%。療效與年齡無關,Wedel[5]的報道與本結果相符。
參考文獻:
[1]施建蓉,胡壽銘.耳鳴研究進展 [J] .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9,34(2):125
[2]中國針灸學會.耳穴國際標準化方案 [C] .中醫雜志,1998,(6):75
[3]徐以經.中國耳針療法 [M] .濟南:山東科技出版社,1991.97
[4]王朝輝,劉維萍.西比靈治療耳鳴療效觀察 [J] .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4,29(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