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學華
中共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勵精圖治,統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將協商民主制度與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建設統一到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戰略之下,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要理論創新,充分顯示了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自信。
一、基層社會組織活力亟須制度釋放
社會組織是指政黨、政府之外的各類民間社會組織,主要包括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部分中介組織以及社區活動團體,又稱為非政府組織或民間組織,是基層社會的重要組成要素。在城市化過程中,基層社會組織在維持社會秩序,促進公民自治方面顯得越來越重要,如城市社區中的業主委員會、農村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各類合作社等,都已成為基層社會必不可少的自治組織。但現階段,我國基層社會組織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像城市社區的“業主委員會”雖已有確定的法律地位,但其如何產生、能行使哪些權力,卻受制于諸多地方法規,導致很多社區的業主委員會不僅難以成立,即使成立了也是形同虛設。如此一來,當社區居民因水、電、暖氣等公共問題產生疑問時,就無法與物業管理部門進行平等對話,矛盾一旦激化,就會導致一些群體性事件。因此,為了緩沖和解決基層社會矛盾,就要確立基層社會組織的法人地位,激發和釋放其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活力與能量。同時,還要簡化政府對諸如業主委員會、村民監督委員會及愛心協會、公益組織的審批程序,促進這些組織的自我壯大?;鶎由鐣M織是社會治理的主要力量,當它們能夠自覺自愿地參與政府決策、監督政府的政治過程的時候,協商民主也就有了扎實的基礎。
二、協商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發展基層民主、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的全新論述。從政治發展的角度來看,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是深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關鍵步驟。
協商民主無疑是中共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政治民主的重要形式。十八大報告在論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時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完善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十八屆三中全會則對如何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做了清晰的描述:“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拓寬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的協商渠道,深入開展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參政協商、社會協商”?!巴晟浦袊伯a黨同各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意見”?!爸泄仓醒敫鶕甓裙ぷ髦攸c提出規劃,采取協商會、談心會、座談會等進行協商,完善民主黨派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的制度”。“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重點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巴晟迫嗣裾f制度體系,規范協商內容、協商程序。拓展協商民主形式,更加活躍有序地組織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增加協商密度,提高協商成效”。要把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這兩種民主形式結合起來,推動民主政治的發展。
三、基層社會組織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
縱觀十八屆三中全會文獻,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是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其本質是要創新社會治理,有效地化解社會矛盾,建立健全社會公共安全體系。而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的核心路徑,是從制度上為基層社會組織的發育、成長松綁,從政策上積極扶持社會組織的發展,使之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實現其自覺、自愿與廣泛、多層次地參與社會治理的功能。像浙江溫嶺地區存在的民主懇談會、各地廣泛采用的價格聽證會、義工聯盟等,實質上就是社會自治組織介入政府決策,有效參與社會治理的過程。這種方式既是社會治理方式的創新,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推動了社會組織與社會組織之間、社會組織與政府之間的平等對話、民主協商和有效管理。一旦基層社會組織發揮有效的協調作用,社會矛盾便可以化解在基層,從而促進社會穩定,維護公共安全。
(來源: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