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摘 要:機械成孔灌注樁作為工程中重要的隱蔽工程,對于工程質量的影響非常大,本文從成孔質量控制、鋼筋籠的制作和吊放、混凝土灌注的質量控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提升成孔灌注的施工質量。
關鍵詞:灌注樁;混凝土灌注;導管;清孔
1 前言
在建筑工程中,機械成孔混凝土灌注樁是作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隱蔽工程,工程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整體質量,隨著建筑工程質量要求更為嚴格,對于施工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施工經驗、責任性要求更為嚴格,為了確保隱蔽工程的質量,要施工過程中,對于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質量要嚴格檢查,一些重點、難點部位要做好提前的預防措施,防止質量隱患,促進建筑工程的不斷發展。
2 成孔質量的控制
泥漿護壁的施工方法可適用于沖擊鉆孔和回轉鉆成孔等。是混凝土灌注樁施工質量的控制與成孔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成孔質量控制不好會造成塌孔、縮徑、樁孔偏斜及樁端達不到設計持力層要求等,樁承載力以及質量都會受到直接影響,做好成孔施工質量控制要做到以下幾點:
(1)隔孔施工方法
鉆孔混凝土灌注樁在成孔后想孔內成樁,樁自身受到土體周圍施加的壓力,樁身混凝土在成樁最初的強度很低,保持混凝土灌注樁的成孔平衡要依靠泥漿來實現的,要使用穩妥的施工技術來防止坍孔和縮徑,取適當的樁距實現。
(2)埋設護筒
護筒采用δ=5mm鋼板制作,內徑大于設計樁徑0.20m。采用挖埋和振動下沉相結合的方法埋設,原則上保證護筒進入原狀土50cm,護筒頂面高出地面50cm以上。周圍0.5~1m內用粘土回填夯實,頂面鋪墊石碴。為避免護筒在吊運中變形,護筒焊接臨時鋼管“十”字撐。護筒定位準確,頂面中心誤差不大于5mm,傾斜度不大于1%。
(3)確保樁身成孔垂直精度
安裝鉆孔機基礎不穩定會導致施工過程中,出現鉆孔機傾斜、樁傾斜和樁偏心等不良影響,為了鉆孔機基礎穩固,對于土層較軟或是有坡度的地基處理方式:使用推土機推平后,在上面墊上鋼板或枕木加固。
樁位要確定精準,與鉆孔機的位置安裝是否準確以及樁位在施工中的中心位置有著重要的關系。為了確保鉆機的垂直度,要用汽車吊將鉆機鉆頭與護筒中心在一垂線上。對于鉆機的位置要求:偏差要小于兩厘米。用枕木墊平鉆機橫梁,在樁位對準后進行。
(4)成孔檢查及清孔
進行孔深和孔徑進行檢測之前,鉆孔的標高要達到設計要求,之后要清孔。孔深測量是通過測繩完成的,為了確保側繩的精準,要對測繩經常進行修正、校訂。探孔器進行檢測的對象是孔徑。清孔采用抽漿方法,并保證水頭高度,防止塌孔。清孔后孔底沉渣不大于50mm。
3 鋼筋籠制作質量和吊放
鋼筋籠制作,按設計圖紙進行下料、在地面分段制作綁扎好后,用人工配合吊機吊裝,并用電焊連接。主筋保護層的支撐耳筋設于加強箍附近與主筋焊接牢固,并于四周均勻布。鋼筋籠采用汽車吊進行吊裝就位。鋼筋籠的碼放、吊裝,應有兩點以上吊點。在鋼筋籠沉放時,要注意不能與孔壁發生碰撞,如果在吊放的過程中遇到阻力,要停止吊放,避免出現塌孔或是鋼筋籠變形的現象。鋼筋籠的吊放一定要垂直進行,如果成孔的偏斜造成鋼筋籠的吊放受到阻力,那么要重新對成孔質量進行驗收后,在進行吊放,為了使鋼筋籠接長時的焊接時間加快,對沉放時間要盡可能縮短。
4 混凝土灌注質量控制
(1)初期灌注。導管底端距離孔底的高度,確定的方式可以通過樁徑大小、隔水栓塞大小確定,樁徑小時取大值,通常在三十厘米至五十厘米。漏斗內砼的初灌注量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進行初灌時,導管底部必須埋入砼中1.0~1.5m,這是一次性要完成的。很多斷樁事故的出現都是初灌量過小,出現脫管現象、底管口砼離析造成的。管灌注時需要的砼要符合灌注需要的量,砼在下降時會產生很大的沖擊力,孔底泥漿受到沖擊力開始翻涌帶動孔底沉渣返出,樁底沉渣厚度減少就提升了樁的承載力。這是依據巖土的相關理論證實的,樁承載力的增加是因為孔底的沉渣厚度少許的減少。在料斗內放入0.1~0.3m?與砼標號的水泥砂漿,水泥砂漿可以潤滑導管,這是在灌首批砼之前要做的,然后再放入砼,砼下滑至孔底要立即測試導管內外的砼高度,確定導管埋入砼中后想漏斗內繼續加砼,進行中期灌注,要連續性做業,確保砼和泥漿一直處于流動狀態。
(2)中期灌注。進入中期灌注,要勻速的進行灌注,若突然大量的向漏斗內灌注大量的砼,導管內會累積空氣,空氣不能及時排出會堵塞導管。灌注時,導管需要適時的提升串動,禁止與鋼筋籠發生碰撞,避免鋼筋籠出現上浮或是下沉。導管的串動對于砼灌注的連續性有著促進作用,砼在灌注過程中,骨料滯留在導管中時間過久會使砼與導管壁的摩擦增強,容易使砼的流動性差堵塞導管,串動導管可以避免這樣的現象。串動導管可以將砼擠入樁周圍的孔壁中,砼的密實度增強,樁的側阻力增強,樁的質量可以保障。此外,串動導管可以在灌注過程中及時的拆卸導管,因為導管在灌注時,埋深一旦過大就會造成砼流動性差,導管內砼的負壓力增大,不易下落,容易出現斷樁,串動導管可以避免。灌注過程中,串動導管的幅度在一厘米左右最佳,這是一句實際導管插入砼深度在五厘米至六厘米的前提下。在灌注過程中,應經常用測錘探測砼面的上升高度,以正確判斷砼的埋管深度,從而準確拆卸相應長度的導管,保持導管的合理埋深,以降低導管外砼對導管內砼的負壓力,提高其超壓力,使砼在導管內順利排出。拆卸導管時應盡量縮短作業時間及砼在導管內的停留時間,以防堵管。拆卸下的導管應立即清洗干凈。
(3)后期灌注。進入砼灌注的后期,由于砼高度和壓力在導管內降低,導管外的泥漿的稠度增加,比重也增加,那么砼在上升的時候就會出現困難,只有壓力比水泥砂漿的發作用力大,孔內的泥漿才能擠壓出孔口。為了確保砼順利灌注,實際施工采用人工扒撥部分沉淀物等方法,后期砼的關注也要控制好量,合理的利用材料,砼的高度要與設計要求相符合,確保鑿除浮漿后樁頂砼達到設計強度。為了控制好砼的高度,可以在施工中制作簡單的打撈工具進行控制。樁頂空心現象避免的方法要在砼灌注結束后,要對導管進行串動,幅度要慢,不得超過五十厘米。
5 結束語
作為隱蔽工程的在灌注樁工程,要在施工中提升灌注樁的施工質量,從施工技術、施工人員、施工材料、施工監理和驗收等方面要完善,采取有效的措施去保障每個施工環節的施工質量。成樁的質量關系到整個工程質量,絕對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