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2-0049-01
病例
況某,男,44歲,因“惡心半月”于2013年08月09日在我院消化內科住院治療,完善血常規、肝腎功、電解質、尿液分析、糞便常規、腫瘤全套未見明顯異常。胸腹部CT:1、左肺上葉下舌段及下葉后基底段纖維條索,2、肝臟多發囊腫,予以泮托拉唑抑酸及補液對癥治療,患者仍反復感惡心,請我科會診后加用黛力新、阿普唑侖治療,患者惡心癥狀好轉后于08月07日出院,出院后患者再次出現惡心,伴上腹部不適、心慌,呈發作性,持續十幾秒鐘到數分鐘后緩解,于2013年08月09日入我科住院,予以賽樂特、阿普唑侖等抗焦慮治療,患者惡心仍會反復發作,完善血常規、肝腎功、電解質、血脂、糞便常規、尿液分析、甲功、SCL-90、心理CT、視頻腦電圖未見明顯異常。MMSE:28分,MOCA:26分。HAMD:16分,HAMA:19分。頭顱MRI提示左側顳葉海馬、島葉異常信號,腦炎?左側上頜竇腔內充滿息肉樣病變,左側上頜竇、篩竇炎,右側上頜竇、鼻咽正中囊腫。考慮病毒性腦炎,加用阿昔洛韋抗病毒治療,患者惡心癥狀較前有好轉,進一步完善腦脊液革蘭氏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結核DNA、病毒DNA、感染性疾病檢測、腫瘤全套、ESR、CRP、ASO、RF未見明顯異常,腦脊液脫落細胞查見少許淋巴細胞樣細胞。腦脊液常規生化檢查:PRO-CSF 0.84 g/L↑。副鼻竇CT:1、左側篩竇及上頜竇炎。2、右側上頜竇粘膜下囊腫。雙側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右偏。 頭顱增強MRI:1、左側顳葉海馬、島葉腦皮腫脹,信號異常,考慮腦炎可能大,與前片(2013年8月13日)基本相仿。2、雙側上頜竇、篩竇炎癥,右上頜竇及鼻咽部囊腫同前片相仿。予以抗病毒、抗焦慮治療后患者仍反復發作惡心,經全科討論后完善MRS提示膠質瘤可能性大,停用阿昔洛韋,加用德巴金抗癲癇治療,患者發作性惡心有好轉,之后患者在上級醫院活檢診斷星形細胞瘤。
討論:
膠質瘤是一種罕見的大腦中樞系統原發性腫瘤,多屬于惡性,本病常為亞急性起病,呈進行性發展趨勢,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而無特異性,缺乏特征性局灶體征,常以性格改變,精神異常,癲癇發作,惡心,嘔吐為主要表現。常被誤診為消化系統疾病或神經癥。
追問病史患者在1+年前曾兩次發作惡心,嘔吐,持續約十幾秒鐘后緩解,發作間期無任何不適,當時未引起重視。之后因惡心癥狀反復發作,按照消化系統疾病治療效果欠佳,繼發緊張、擔心等焦慮情緒,考慮診斷焦慮狀態,予以抗焦慮治療仍反復發作惡心,進一步完善頭顱影像學檢查考慮膠質瘤,發作性惡心系島葉癲癇發作,加用德巴金抗癲癇治療后病情好轉。
本病例提醒我們對于發作性疾病需警惕癲癇的可能,對于難治性惡心、焦慮癥狀均警惕除消化系統疾病以外的器質性疾病的搜索,以免延誤疾病的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