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麗 劉鴛鳴
【摘要】目的 探討曲美他嗪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療效,探討其作用機理。方法 將92例缺血性心臟病患者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46)和對照組(46)。對照組采用血管緊張素轉移酶抑制劑、硝酸酯、利尿劑及β受體阻滯劑進行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附加曲美他嗪進行治療。觀察兩組的療效和兩組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標。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83%,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0.87%,兩組比較,χ2=19.17(P=0.0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在治療后進行左室射血分數、E/A比值、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及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曲美他嗪能有效治療缺血性心臟病,顯著改善患者左心功能指標,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廣泛應用。
【關鍵詞】曲美他嗪;缺血性心臟病;心臟功能;機理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2-0065-02
冠心病、非冠狀動脈性的缺血性心臟病、肥厚性心肌病及動脈瓣狹窄等造成的缺血性胸痛都屬于缺血性心臟病范疇。冠心病是最常見的缺血性心臟疾病。冠心病又稱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管壁出現粥樣斑塊,造成心肌供血、供氧不足或心肌壞死,從而導致心臟病[1]。冠心病的臨床癥狀:胸悶、胸痛、甚至猝死,同時伴有出汗、惡心、嘔吐等。缺血性心臟病的治療時間長,患者恢復較慢,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承受著身體和心理雙重壓力,尋找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各大醫院的共同目標,以了解曲美他嗪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效果及其機理為目的,展開研究并形成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間收治的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共92例,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均為46例。觀察組:男23例,女23例;年齡48歲~81歲,平均(49.5±5.2)歲。對照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47歲~83歲,平均(51.5±3.2)歲。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缺血性心臟病標準[2]:原發性心臟驟停、心絞痛 、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臟病中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92例患者均符合上述標準。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分組研究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治療方法:采用血管緊張素轉移酶抑制劑、硝酸酯、利尿劑及β受體阻滯劑進行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方法上附加曲美他嗪進(國藥準字:H20055465;生產企業:天津施維雅制藥有限公司;劑型:片劑;包裝規格:20mg)行治療,用藥量為2次/d,20mg/次,共治療6個月。使用日立公司生產的型號為EUP-C511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舒張期充盈速度A峰及E峰、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
1.3觀察指標
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心臟功能改善Ⅱ級,體征、癥狀消失,判定為顯效。心臟功能改善Ⅰ級,體征、癥狀得到改善,判定為顯效。心臟功能無明顯改善甚至出現惡化則判定為無效。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E/A:舒張期充盈速度A峰、E峰比值;LV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S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均由我院數據處理中心專門人員進行,保證數據真實性與科學性。初步數據錄入EXCEL(2003版)進行邏輯校對與分析,得出清潔數據采用四方表格法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療效差異顯著,詳見表1。
注:兩組顯效率對比,P=0.035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有效率對比,P=0.128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總有效率上相比,P=0.0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患者進行治療前的左心功能各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意義(P<0.05)。
3討論
正常能量代謝對心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量饑餓會導致心肌細胞壞死,從而加劇左心室重構,心肌的能量代謝將處于惡性循環狀態。糾正能量代謝異常是打破惡性循環的關鍵。而曲美他嗪則能對異常的心肌能量代謝進行糾正。曲美他嗪能對長鏈3-酮酰輔酶A硫解酶進行選擇性抑制,對游離脂肪酸氧化進行抑制,加快葡萄糖氧化,曲美他嗪可利用有限的氧生產更多三磷酸腺苷,使心臟收縮功能得到改善,防止鈣離子過載和細胞酸中毒,加快細胞膜磷脂的合成,保護心肌細胞[3]。
由表1可知:附加曲美他嗪的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在總有效率上比較,P=0.0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表2可知: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的LVEF、E/A、LVDD、LVSD比較,分別為Pa=0.0002、Pb=0.0072、Pc=0.0117、Pd=0.000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曲美他嗪對缺血性心臟病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舒張期充盈速度A峰、E峰比值、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有研究證明[4-5]:血動力學藥物(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鈣離子拮抗劑)與代謝類藥物(曲美他嗪)聯合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具有更顯著的療效,主要表現在該治療方法可顯著改善心絞痛及心肌缺血等癥狀。曲美他嗪不會影響患者的心率、血壓等血流動力指標。
綜上所述:曲美他嗪與傳統抗心絞痛藥物不同,無論患者處于運動狀態或靜息狀態,其血壓及心率和血壓的乘積不會出現明顯變化[6]。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臟病的治療中有顯著療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標,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顯麗.曲美他嗪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并心力衰竭療效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7):69-70.
[2] 亓恒梁.曲美他嗪聯合辛伐他汀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觀察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09(16):22-23.
[3] 梁文武,馬春紅,李華珍等.辛伐他汀聯合曲美他嗪治療48例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2,41(13):1265-1266,1269.
[4] 趙煥東.曲美他嗪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心功能不全60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06(18):178-180.
[5] 于靜波.曲美他嗪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臨床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9):14-15.
[6] 徐強.阿托伐他汀聯合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