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穎 宮樹豐 戰軍林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針灸取穴方法在增生性脊柱炎按照中醫臨床分型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68例增生性脊柱炎患者,隨機按中醫腰痛分型為腎虛型、瘀血型、寒濕型辨證施治,并對各型之間進行療程及療效觀察。結果 針灸對各型增生性脊柱炎療效滿意。結論 選擇中醫辨證施治,采用針灸的方法治療各型增生性脊柱炎,安全有效。
【關鍵詞】腰痛;增生性脊柱炎;針灸療法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2-0086-02
增生性脊柱炎又稱“肥大性脊柱炎”、“老年性脊柱炎”或“腰椎骨刺”等,是由于年齡和諸種因素引起的以脊椎關節軟骨退變,椎體骨質增生為主的骨關節炎。多見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肥胖、常腰部負重體力勞動者等發病較早。因本病是一種慢性骨關節炎,故初期臨床癥狀較輕,少數患者可出現慢性腰背酸痛、活動發僵等。晚期隨著病情的發展,骨刺的形成,可產生以下腰痛為主的一系列癥狀:鈍痛,勞累或陰天時加重,晨間起床時腰部僵硬,活動欠利。本病屬中醫學的骨痹、腰痛、腰脊痛等范疇。
隨著社區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老年人常見的骨關節退行性改變導致的臨床疾病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在多年的門診醫療過程中,筆者通過長期臨床實踐,采取針與灸相結合的方法治療,臨床觀察效果較好。2010年起隨機選取門診增生性脊柱炎患者68例,進行臨床療效觀察,現小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68例患者均為門診隨機選取,年齡42~72歲,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病程1w~3年。所選患者經臨床體格檢查結合X線報告,符合增生性脊柱炎診斷,按中醫腰痛臨床診斷標準,分為腎虛型35例【證見:腰痛而酸軟,喜按喜揉,足膝無力,遇勞更甚,臥則減輕,常反復發作,脈沉細或細數】。瘀血型22例【證見:腰痛如刺,痛有定處,輕者仰俯不便,重者不能轉側,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寒濕型11例【證見:腰部冷痛重著,轉則不利,靜臥不減,陰雨天加重。舌苔白膩,脈沉】。
2 治療方法
患者取俯臥位,穴位局部皮膚常規消毒,選取適當長度1.5寸的28號不銹鋼毫針,垂直刺入直至得氣,根據不同癥型采用提插、捻轉、補瀉手法,留針30min。增生性脊柱炎以舒筋活血,通絡止痛為主,取穴以腎俞,腰陽關,委中為主穴。腎虛型加命門、志室,針用補法,補腎強筋,壯骨止痛;瘀血型加膈俞、阿是穴,針用瀉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寒濕型加灸大椎、腰俞,散寒除濕,溫經通絡,針用瀉法。均于腎俞穴采用溫針灸的方法,每次灸三壯,對灸法有畏懼者,在留針的同時使用TDP局部照射30min。隔天治療1次,10d為1療程。最多3個療程觀察療效。
3 療效觀察
3.1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改良的Macnab評定標準) 治愈:自覺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恢復原工作和勞動。檢查無敏感的壓痛點。顯效:自覺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恢復原工作和勞動,僅在氣候變化或過度勞累后感腰骶酸脹不適。檢查有敏感的壓痛點殘留。有效:自覺癥狀及體征部分改善,但仍有某些征象小發作或時有較重的征象突發,能從事一般工作和勞動。檢查有敏感的壓痛點。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或與治療前相同。
3.2治療結果 68例增生性脊柱炎患者,治愈36例,顯效17例,有效1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2.64%。
4 討論
增生性脊柱炎可因感受寒濕、濕熱,或跌仆外傷,氣滯血瘀,或腎虧體虛所致。是慢性腰痛中的常見病癥。其病理變化常表現出以腎虛為本,感受外邪,跌仆閃挫為標的特點。傳統醫學不單純著眼于腰痛的局部,而且認為腰痛與氣血、經絡、臟腑等功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丹溪心法·腰痛附錄》又云:“腎氣一虛,凡中寒、受濕、傷冷、蓄熱、血澀、氣滯、水積、墮傷,與失志作勞,種種腰痛,迭見而層出矣。”祖國醫學認為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腎精虧損,則腰脊失養,致酸軟無力,其痛綿綿,遇勞更甚,逸則減輕,喜按揉拒暴力。多為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又勞累太過或久病體虛,或年老體衰,或房室不節,導致腎精虧損,無以滋養腰脊而發生疼痛。
現代運動醫學認為,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對于持重關節,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長期劇烈運動還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髂上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質增生。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于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于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脊柱要承受縱向的壓應力與張應力,以及脊柱運動后產生的剪應力、彎曲應力。而腰椎在整個脊柱承受各種應力最大,更容易出現骨質增生。體重過重是誘發脊柱和關節骨質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造成骨質增生。因此對于體重超標的人,適當的減輕體重可以預防脊柱和關節的骨質增生。
增生性脊柱炎的治療,臨床治療以解除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為主,筆者認為骨質增生本已形成,尊重客觀存在[1]。選擇中醫辨證施治,采用針灸的方法治療,安全有效。大可不必談“刺”色變,只要加強對疾病的正確認知,積極治療,就可以改善生活質量,保持健康狀態。同時選擇正規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療方法是關鍵,口服非甾體類止痛藥物對肝、腎、胃腸有一定的損傷,副作用大,不可作為長時間使用。適當進行適度體育鍛煉,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意義在于消除或減輕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礙,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活和勞動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汪凡棟, 蔡奇霖. 強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療分析[J].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