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建強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成人牙周炎患者錯牙合畸形牙周正畸臨床綜合治療效果。方法:通過牙周正畸綜合治療21例成人牙周炎所致的錯牙合畸形,對治療前、中、后的臨床要點進行總結。結果:在牙周組織健康良好的基礎上,錯牙合畸形得到矯治,患者的顏面美觀獲得較大的改善,咬合恢復正常,利于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結論:成人牙周炎錯牙合畸形患者通過綜合性的牙周正畸治療,可以獲得滿意的效果,是二者協同作用的結果。
【關鍵詞】牙周炎;錯牙合畸形;牙周治療;正畸治療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2-0087-02
牙周病是由于牙菌斑中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牙周結蹄組織、牙槽骨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1]。國人有80%~90%的患病率,其中40%~50%發展為牙周炎[2]。表現為牙周支持組織的炎癥、牙周袋的形成、進行性附著的喪失、牙槽骨的吸收、牙齒松動等,牙齒所處的唇舌向平衡環境失衡,前牙出現間隙,呈扇形散開,前牙深覆牙合(蓋),咬合創傷,后牙近中傾斜移位引起咬合的紊亂,嚴重影響患者的咀嚼功能及顏面美觀,對患者的心理也會造成較重的消極影響。對于該類患者的治療應是牙周正畸的綜合性的、系統性的治療,本文擬對接診的成人牙周炎致錯牙合畸形患者的臨床治療進行分析總結,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我院牙周正畸科確診的成人牙周炎所致的錯牙合畸形患者21例(男6例,女15例),年齡25~42歲,平均33.5歲,AngleⅠ類13例、AngleⅡ類6例、AngleⅢ類2例,表現為不同程度牙周炎癥狀,有牙周附著的喪失,牙齒松動度Ⅰ~Ⅱ°、有的甚至有Ⅲ°松動,X線示牙槽骨呈現不同程度的水平或垂直性吸收,均無全身系統性疾病,前牙扇形散開、伸長、前突、深覆牙合(蓋)、牙合干擾、缺失牙處鄰牙的傾斜移位導致咬合改變不能修復等。
1.2治療方法:上述患者留取記存模型、面牙合像、全景片及頭顱側位片,牙周破壞嚴重區域加拍根尖片,經牙周正畸修復科會診,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個性化的綜合治療方案。與患者溝通,進行詳細的正畸治療前、中、后牙周基礎及維護治療必要性、重要性的宣教,需獲得患者的理解和認可后開始系統的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等基礎治療,去除不良修復體,治療并存的牙體牙髓疾患,牙周炎癥嚴重者配合局部或全身用藥,需做牙周手術者,擇期安排,經過3~6個月的牙周治療,經牙周科評估,患者自我維護較理想,牙周組織達到健康狀態[2],開始正畸治療。選擇性地粘固頰管、托槽,應用“2×4”矯治技術或片段弓矯治技術[3],牢記“輕力”原則對患者進行矯治。治療過程中,定期進行牙周維護治療,牙周炎嚴重的正畸患者每次復診時,先在牙周科就診,評估牙周健康后再到正畸科治療,確保在牙周健康的前提下,完成正畸治療。適時拍攝X線片觀察牙槽骨的吸收和重建情況,注重觀察咬合創傷,及時調牙合,對需要壓低的前牙施行牙周纖維環切術[4],矯治時間為6~24個月,矯正結束后采用舌側粘固麻花絲或Super-Bond C&B粘結劑固定移位牙[5]結合透明壓膜保持器永久保持。定期復診進行牙周維護治療及保持的穩定性檢查。
2 結果
通過綜合性的牙周正畸治療,在牙周組織健康良好的基礎上,完成所有病例的治療,牙齒排齊、間隙關閉、前突得到矯治,患者的顏面美觀獲得較大的改善,患者的咬合也恢復正常,利于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
3 討論
牙周炎致錯牙合畸形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牙周炎引起牙周附著喪失牙槽骨吸收,牙齒發生病理性移位,形成錯牙合,繼發咬合創傷,進而加重牙周支持組織破壞,導致牙周炎加重。牙周科對其治療偏重于牙周的基礎和維護治療,能較好的控制炎癥,但不能矯正移位的錯牙合牙及根治牙合創傷;而正畸科則能在牙周完善治療的基礎上解決這些問題,也為患者進一步的牙周維護創造條件。牙周治療是基礎,是全程順利結束的保證,而正畸治療則是患者主訴的最終目的,故強調牙周正畸的綜合治療。牙周炎不是正畸的禁忌,但為未經炎癥控制的患者進行正畸治療會加重牙周組織的破壞,牙周的病損不是持續不斷的破壞過程,具有靜止期和活動期,臨床以牙齦出血程度反映牙周組織的炎癥,以牙槽骨破壞吸收的量反映牙周病的破壞程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組織恢復正常已不可能,但通過嚴格的牙周的基礎及維護治療,獲得一種盡管有上皮附著水平喪失、牙槽骨吸收但骨硬板清晰有連續的非炎癥狀態而且粉紅色的齦緣薄而緊貼牙面或根面的牙周組織健康狀態[2]是可能的,經牙周治療后3~6個月炎癥徹底控制且患者具備了自主維護口腔衛生的能力,處于該狀態下的錯牙合進行正畸治療是完全可行的。
成人牙周炎所致的錯牙合多數影響顏面美觀,影響患者的心理,影響與他人的交往及參與社會工作。患者有著較高的期望值而主動就診,希望通過正畸治療獲得自己理想的面容,更易于融入社會。牙周正畸大夫在對患者病情進行方案確定時需評估其心理狀態,不能給其過高的希望,正畸不是萬能,需對矯治效果有符合實際的認知,需告知風險的存在、告知矯治的復雜性及結果的不可預測、告知牙周基礎和維護性治療的持久性、告知矯治器在矯治過程中對美觀的影響、告知矯治后復發或失敗的可能和永久性保持的必要性。充足的事前溝通及心理干預是良好治療結果的保證,也可避免因患者對不切實際的矯治效果的期望達不到滿足而產生醫療糾紛。
參考文獻:
[1]曹采芳.牙周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4,126-127,160-163.
[2]傅民魁.口腔正畸專科教程[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603-618.
[3]陳小濱,鄒淑娟,郭婧,等.片段弓技術矯治成人牙周病患者的初步臨床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08,17(4):559-561.
[4]施捷,周彥恒,傅民魁,等.正畸結合牙齦環切術治療牙周炎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初步研究[J].口腔正畸學,2002,9(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