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國
【摘要】目的 探討多排螺旋CT后處理技術在骨關節創傷中的診斷價值,為今后臨床診斷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2例骨關節創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研究,探討多排螺旋CT后處理技術在骨關節創傷中的診斷價值。結果 X線的診斷率為41.3%,多排螺旋CT的診斷率為95.7%,多排螺旋CT的診斷率明顯高于X線,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多排螺旋CT后處理技術在骨關節創傷的診斷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能夠顯示患者關節的具體情況,提高診斷的正確率,為患者的治療提供可靠的信息,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多排螺旋CT;后處理技術;骨關節創傷;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2-0104-02
骨關節創傷是骨科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臨床上通常采用X線平片進行檢查,在一般情況下可以獲得比較準確的診斷,但是對于解剖關系比較復雜的部位,如脊柱、骨盆等部位很難診斷準確,X線平片很難顯示這些部位的骨折類型及嚴重程度,容易發生漏診和誤診的情況,往往給醫師制定治療方案帶來誤導,然而正確的診斷對于患者后續的治療顯得十分重要,關系著患者的健康[1]。近年來,隨著CT技術的不斷發展,多排螺旋CT以其強大的后處理能力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當中[2],因此,我院以92例骨關節創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研究多排螺旋CT后處理技術在骨關節創傷中的診斷價值,現將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骨關節創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研究。患者年齡為17~62歲,平均年齡為(54.2±3.2)歲,其中男性患者48例,占52.2%,女性患者為44例,占47.9%,其中因為車禍受傷的患者為49例,占53.3%,因為高處墜落受傷的患者為38例,占41.3%,其他原因受傷的患者為5例,占5.4%,詳見表1。
1.2診斷方法
檢查所使用的儀器為GE公司所生產的16排螺旋CT掃描儀,先對患者進行CT定位掃描,之后再對患者受傷的部位進行連續性容積掃描,掃描參數設置如下:層厚設置為1.5mm,層距設置為2~5mm,電壓設置為120~130kV,電流設置為175~220mA,掃描所獲得的數據傳輸至工作站,進行多面積重建、曲面重建等方法重建,在掃描時可以輔以旋轉等以便達到最好的顯示效果。在進行CT檢查前患者還進行了X線片檢查,其檢查結果與CT診斷結果進行對照比較。
1.3圖像分析
由兩名經驗豐富的醫師對其圖像進行分析、討論,最終得出診斷結果。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均由我院數據處理中心專門人員進行,保證數據真實性與科學性。初步數據錄入EXCEL(2003版)進行邏輯校對與分析,得出清潔數據采用四方表格法進行統計學分析,分析結果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92例患者經X線和CT診斷結果的比較,X線共診斷出38例,診斷率為41.3%,CT共診斷出89例,診斷率為95.7%,CT診斷正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詳見表2。
3結論
人體骨關節結構非常的復雜,患者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發生骨折或者脫位,常規的X線檢查雖然快捷,也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是對于一些結構比較復雜的部位,X線不能清楚的顯示,另外在急診中經常遇到有嚴重外傷的患者,患者的生命體征不穩定,而X線又無法從多角度進行檢查,往往需要去搬動患者以獲得圖像[3],而嚴重外傷的患者的圖像質量卻相互重疊,因此很容易影響醫師的閱片,易發生漏診和誤診的情況,不利于患者后續的治療,因此正確的診斷顯得十分重要,關系著患者的治療和康復[4]。
除此之外常規的CT橫斷面掃描和X線相比雖然能夠顯示骨折線和骨碎片,由于只是二維信息所以不能夠很直觀的顯示患者骨折部位的關系,而且常規的CT掃描還不能顯示平面掃描的骨折線。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CT技術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在CT原始二維數據基礎上建立的CT三維重建,能夠直觀的顯示患者骨折部位的三維解剖結構圖像以及任意平面的二維圖像,臨床上比較常用的有SSD、MPR、VR、CPR等方法,其重建圖像清晰、平滑,能夠為患者的后續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信息[5]。另外由于16排螺旋CT的掃描速度很快,而且擁有強大的處理能力,能夠一次性完成大范圍的掃描面積,而且在掃描過程中不需要去搬動患者,擁有多角度、多體位的掃描能力,從而也避免了因為搬動患者而造成二次損傷。16排螺旋CT在3D重建中發揮著巨大的優勢,不僅可以明確診斷患者骨折的部位,而且還能提供復雜的信息。因此,多排螺旋CT的診斷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6]:①掃描的范圍大、速度快、縮短檢查時間,正確率高,為患者的治療爭取了更多的時間,檢查時不用搬動患者,避免二次損傷;②通過多角度的檢查,以及可選擇的圖像后處理,真實的反映了患者骨折的部位以及類型,為醫師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信息;③具有超高的分辨率,顯示的圖像清晰、細膩,避免了漏診和誤診的發生。在本次研究中,92例患者經X線和CT診斷,對其診斷結果進行比較發現,X線共診斷出38例,診斷率為41.3%,CT共診斷出89例,診斷率為95.7%,這說明CT診斷正確率明顯高于X線的診斷率,是一種可靠有效的診斷方式。
綜上所述,多排螺旋CT后處理技術在骨關節創傷的診斷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能夠顯示患者關節的具體情況,提高診斷的正確率,為患者的治療提供可靠的信息,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倪建,姚世文.16排螺旋CT重建技術在骨關節創傷中的臨床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7):871-871.
[2]何菱,李國暉,楊燕等.多排螺旋CT后處理技術在骨關節創傷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2,12(36):517-517.
[3]孫長龍,馬英平,唐校光等.多排螺旋CT后處理技術在復雜骨關節創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4):169-170.
[4]譚萬亮.16排螺旋CT在外傷性骨關節創傷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3):154-155.
[5]王益茹,路萍,裴正華等.多排螺旋CT與圖像后處理技術在外傷骨折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研究,2012,25(11):1103-1104.
[6]魯華麗.X光片與多排螺旋CT在骨關節創傷診斷中的對比應用[J].醫學信息,2013,14(2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