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文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消化道穿孔采取X線、CT檢查以及不同影響表現。方法:選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消化道穿孔的病人一共有78例,對78例病人相關臨床資料給予回顧性分析研究。結果:臨床CT檢查結果和手術結果相符合的病人一共有71例,占總體的91.02%;臨床X線檢查結果和手術結果相符合的病人一共有59例,占總體的83.09%;臨床CT診斷準確率明顯要比對照組高(P<0.05)。結論:對消化道穿孔可以采取多種臨床檢查方法,優先考慮臨床CT檢查,可以使診斷準確率明顯提高,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CT檢查;X線;消化道穿孔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2-0124-02
消化道穿孔在臨床當中屬于一種常見疾病。其大部分是因為消化道潰瘍導致的,病人一般會出現明顯疼痛,對病人日常生活、工作均帶來較大影響。所以,必須要對這種疾病采取及時診斷、及時治療[1]。本文筆者選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消化道穿孔的病人一共有78例,對78例病人相關臨床資料給予回顧性分析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消化道穿孔的病人一共有78例,當中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齡在21-69歲,平均年齡為47.1±12.2歲。病人相關臨床癥狀包括有板狀腹和整個腹部壓迫性疼痛、腸鳴音消失、反跳痛、腹脹、肝濁音界縮小等相關臨床癥狀。
1.2臨床方法
本文所有病人全部首先采用X線片給予檢查,之后在采取臨床CT給予檢查。(1)X線檢查:采取南京普朗醫療有限公司生產的X光機PLX7000C儀器,球管首先需要預熱10分鐘,透視需要病人采取坐位或者直立體位,把C型臂推到病人雙膈面給予檢查。顯示不清楚或無法顯示的可采取攝片檢查,病人可以采取坐位、仰臥體位、直立體位、仰臥水平側體位以及左側臥水平體位;(2)CT檢查:采取飛利浦公司生產的64排螺旋CT儀器,其具有非常高的密度分辨率,所以,其在胃腸穿孔和相關并發癥的臨床診斷當中具有非常明顯額優勢。采取臨床CT掃描的時候,病人采取仰臥體位,特殊情況的時候采取左側臥體位,檢查之前需要確定病人需掃描的范圍,同時選擇便于觀察的窗位。
1.3臨床觀察指標
對本文所有病人采取X線以及CT檢查的相關影像學表現給予詳細記錄,同時給予對比分析。
1.4臨床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 )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臨床CT檢查結果和手術結果相符合的病人一共有71例,占總體的91.02%;臨床X線檢查結果和手術結果相符合的病人一共有59例,占總體的83.09%;臨床CT診斷準確率明顯要比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1。
3討論
消化道穿孔發病率相對比較高,其發病誘因繁多,并較為復雜。通常而言,其引發消化道穿孔的誘因包括有十二指腸潰瘍、外傷、胃潰瘍以及腫瘤等相關因素。這種疾病發病誘因的多樣化造成其相關癥狀相對較為復雜,給臨床診斷帶來較大的難度。在臨床當中對這種疾病主要采取X線以及CT掃描,其2種方式在臨床當中被廣泛應用[2]。
根據臨床應用而言,X線檢查是診斷這種疾病的一種較為經濟以及便捷的診斷手段。所以,這種診斷方法被應用于臨床當中以來,其時間相對比較久,以及范圍較為廣泛。可是對胃腸穿孔比較小以及溢出氣體比較少的病人而言,因為胃腸穿孔比較效果,一旦就診時間過長,就會造成溢出的氣體完全被吸收,使X線沒有辦法給予準確診斷,進而造成漏診或誤診,可是這種疾病屬于一種急性腹癥,一旦沒有及時對其給予確診,會造成臨床治療延誤,對病人病情恢復以及預后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在臨床當中把CT掃描應用到這種疾病的診斷當中,臨床CT掃描具有非常高的密度分辨率,同時無前后重疊,進而使這種疾病對腹部游離氣體的敏感度相對比較高,可以使這種疾病確定診斷的時間進一步縮短,可以為搶救病人爭取了寶貴時間。本文結果顯示,臨床CT檢查結果和手術結果相符合的病人一共有71例,占總體的91.02%;臨床X線檢查結果和手術結果相符合的病人一共有59例,占總體的83.09%;臨床CT診斷準確率明顯要比對照組高(P<0.05),和上述相關報道基本相同[3]。
X線影像學表現:采取坐位或者直立體位之下進行檢查,病人雙膈或一側膈肌之下能夠看見游離在腹膜腔的新月形狀或者半月形的透明亮氣體影。
CT掃描表現:其檢查可以較好的發現病人采取X線檢查不能發現的少量氣腹。采取臨床CT檢查不但可以發現X線檢查所無法發現的少量氣腹,同時還可以較為精準的對病人腹腔積液位置以及積液量給予確定,并能夠捕捉到以下各種類型疾病的相關信息,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依據。(1)CT掃描能夠看見病人胃腸腔壁出現一定程度的增厚以及水腫等,病人穿孔附近的積液、蜂窩組織炎以及膿腫等;(2)炎性消化道穿孔大部分的出現大部分是因為急性闌尾炎(化膿性)造成的,在CT掃描之下能夠看見其臨床CT影像學表現,病人腹腔存在膿腫,闌尾附近可以看見積氣,重度蜂窩組織炎以及闌尾壁強化以及缺損的表現;(3)在臨床CT掃描之前能夠發現病人腫瘤以潰瘍類型的腫塊呈現,并且病人的胃腸腔壁出現增厚、腫塊、潰瘍以及缺損,同時對周圍組織進行侵犯,病人淋巴結腫塊出現轉移就會引發腸梗阻;(4)因外傷造成的消化道穿孔,因為其具有非常明顯的致傷誘因,所以,病人腹腔當中的游離氣體檢出率相對較高。令人,臨床CT掃描能夠發現病人受體腸粄間積液存在,病人腸壁水腫明顯增厚,病人會發生腸系膜血腫現象。
總之,對消化道穿孔可以采取多種臨床檢查方法,優先考慮臨床CT檢查,可以使診斷準確率明顯提高,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
參考文獻:
[1]李群,王嗣偉,李若梅,等.CT在自發性上消化道穿孔診斷中的價值[J].安徽醫學,2010,31(8):960-962.
[2]陳云濤,袁登翔,宋麗華,等.胃腸道穿孔的多層螺旋CT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18(12):902-904.
[3]莊傳芝,龍運祥.X線、CT檢查在胃腸道穿孔診斷價值中的對比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2,47(1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