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麗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087-02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新時代,現代信息技術以信息儲備量大,豐富的表現力,良好的知識組織形式,自主式學習的良好實現,及學習資源獨特的共享功能等獨特的優勢,給教學開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并且在學校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寫作能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巧用媒體,激發興趣
宋代陳頤說:“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信息以視覺和聽覺的感知為主,運用多媒體網絡圖文聲像并茂的優勢,把抽象的事物變為生動逼真的畫面,美麗的畫面再伴以悠揚輕快的音樂,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形象逼真,色彩鮮艷,動靜相生的教學情景,喚起了學生的審美感受,觸發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和表達的欲望。
例如在教學《寫一種小動物》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可以先搜集很多有關于學生喜歡的小動物的資料圖片和音像。當上課時,一聽說是作文課,學生會滿臉的無奈,但當打開多媒體電源,隨著優美的旋律響起,一幅幅五彩繽紛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一只只可愛的小動物蹦蹦跳跳地出來了……悅耳的音樂,誘人的畫面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贊美著:“小猴子多調皮啊,小白兔多可愛啊,小花貓小花狗……”作文課堂呈現出了以往從未有過的場面,學生爭先恐后地講述著自己比較了解的小動物,講述著它們的外表特征及生活習性。教師趁熱打鐵鼓舞學生們動筆將自己看到的畫面加上日常觀察到的信息整合一一描述下來。
二、播發碟片,傳遞情感
運用多媒體播放碟片,將寫作素材通過聲、色活化畫面,激發學生心底的情感。《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如: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發生8級大地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為表達對那些奔赴一線搶救傷員的戰士們、在背后默默地無私奉獻的志愿者和好心人士的感激之情,全國上下的小學生,通過播放《英雄少年》碟片,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舉國上下同心協力、眾志成城的偉大精神,少年英雄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三、觀察入微,展開想象
運用多媒體啟發引導學生觀察入微,開拓他們的想象思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強烈的、活躍的想象是偉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屬性。”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智力進化的源泉……”。
如: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整組文章都是童話故事,學生學得津津有味,一遇到寫作都躍躍欲試,大顯身手。教師在學寫童話之前,先讓學生搜集自己喜歡的童話圖片,在課堂上來展示并講故事給同學們聽。接著,老師主動地出示幾幅圖,請同桌一起來編故事,還可以觀看圖片人物的著裝、表情、動作,揣摩人物心理活動,互相來分角色演一演。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將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語氣、表情、動作等方面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他們繪聲繪色地自導自演著。之后,學生下筆如有神,寫得非常投入。
四、深入思考,說寫結合
《新課標》明確提出:“作文教學應該按從說到寫的順序。”語言心理學的研究也告訴我們:一個人把自己的思想寫出來之前,必須先在頭腦中形成內部語言。而在“想”與“寫”之間,需要架起一座橋梁,那就是“說”的訓練。因此,教師在作文指導課上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說”的訓練,讓學生先做好口頭作文。運用電教手段創設說的情境,或再現生活畫面,或拓展思維空間……是訓練由說到寫的最好手段。
寫作前,要盡量保證學生有話可說,有材可寫。讓學生在準備比較充分的情況下進行操作,不至于出現臨渴掘井、望題生畏的現象。葉圣陶曾說過,寫在實質上就是用筆說,寫之前、寫之中,寫的人心中都有一個臆想中的聽者,寫,其實也是傾訴。引導學生圍繞所要表達的中心,多層次、多渠道地拓寬選材思路,幫助學生對所要搜集到的材料進行恰當篩選,展開真情對話,拓寬思路,喚醒生活積累,激活已有的經驗,產生一種“如梗在喉,不吐不快”的寫作沖動,使他們真正做到對寫作“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五、展示作品,提高評價能力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作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評價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
教師評價重在激勵孩子勇于寫作,引導孩子如何寫作。學生自我評價是對自我作文水平的一個認識,要引導學生全方面了解寫作的長處與不足。學生相互評價則有利于“取長補短”,提高寫作水平。教師則利用計算機網絡,針對學生習作,加強個別輔導。教師還可以及時收集學生的典型例作,利用多媒體講評作文,提高講評的效率。具體操作可如下:在展示時,通過投影儀展示學生作品,請學生快速閱覽,再小組討論作文的好與不足之處,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發表看法:
1.作文主題是否符合要求。
2.作文內容是否具體新穎、結構是否嚴謹。
3.尋找作文中詞、句、段精彩修辭。
4.作文蘊涵的情感、哲理能有否啟發性等。
然后,由每組的代表來總結發言。
最后,由老師來歸納小組的發言,總結性地對學生們的評價的肯定和鼓勵,學生。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作文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為學生的作文引來了活水,給作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作文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能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與學之間架起科學的橋梁,發揮語言教學所不能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