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秋敏
【摘要】目的 探討脂肪瘤術后的換藥及護理。方法。3例背部脂肪瘤術后出現積液,積血,采取輸液管引流式的換藥方法。結果。3例背部脂肪瘤術后出現積血,積液的現象,均達到滿意的換藥結果。結論。管式引流方法對術后積血,積液的創面是理想的換藥方法。
【關鍵詞】:脂肪瘤;術后血腫;換藥及護理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2-0042-02
脂肪瘤為正常脂肪樣組織的瘤狀物,好發于四肢軀干,境界清楚呈分葉狀,質軟,可有假囊性感,無痛,生長緩慢,深部者可惡變,應及時切除,多發者瘤體常較小常呈對稱性,有家族史,可伴疼痛 ,稱疼痛性脂肪瘤。
一、資料與方法
3例患者均為男性,年齡分別為38歲,43歲,51歲均為背部脂肪瘤【9*7-10*8厘米 】2例為某縣級醫院所做,1例為某礦醫院所做。2例均 于術后第4天來我院,1例于術后第5天來我院治療,病人來時均未拆線,
二、臨床表現
3例病人均為背部巨大脂肪瘤患者,有可能術中止血措施不到位及術后加壓包扎止血效果不好,以至于手術部位形成血腫,均表現為手術部位隆起,觸之有波動感,壓之有血性液體從縫間距中流出。
換藥方法:3例病人均采用輸液管引流方法準備換藥包及換藥用品,用無菌剪剪下一段與手術部位相應長的輸液管,然后在輸液管的不同側面剪3—4個小口,間隔1厘米左右,放在換藥盤中備用。病人采取座位或俯臥位,碘伏消毒手術部位傷口,拆掉手術部位最底部的縫線1—2針,用手按壓傷口使腔內滲血流盡后,用20毫升注射器抽取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手術腔,同時從上向下用手按壓,利于腔內變性的脂肪顆粒及血凝塊流出 。同時可用止血鉗夾住干紗布進入腔內擦拭(動作應輕),沖洗完畢后將剪好的輸液管放置傷口腔內,外露長度以2—3厘米為宜,再以碘伏消毒傷口,用2—塊10*5厘米的無菌紗布攢成團覆蓋在傷口處,再以4—5塊蓋在傷口上,膠布固定后,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注意彈力繃帶加壓的松緊度以不影響病人呼吸為宜,囑病人回家后盡量仰臥,前三天每天都來換藥并注意觀察傷口滲出液的多少,當滲出液越來越少時可酌情將輸液管由深部向下移可適當延長換藥時間,每隔1—2天來換藥,直到揭敷料基本無滲出液時,可拔出輸液管。常規換藥后加壓包扎可2—3天來換藥一次直到傷口痊愈拆掉縫線。
三、結果
3例病人均通過此換藥方法,達到了傷口痊愈 的目的。護理體會:由于背部皮膚韌性比較強,張力大,不易達到加壓包扎的目的。所以背部瘤體較大的手術很容易形成血腫,影響傷口愈合。如果發生了此種并發癥,先對病人加以心理安慰和疏導使其不要恐懼,憂慮,樹立信心,配合換藥一定會達到傷口痊愈。護理指導:脂肪瘤患者平時應多食含維生素,蛋白質,高纖維食物,少吃高脂肪食物,尤其動物脂肪,內臟等高熱量食物。多吃新鮮水果,疏菜。禁止飲酒及含酒精飲料。另外還應多飲水,多活動,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等都會對減少或防止脂肪瘤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
[1]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