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川縣人民政府縣長 肖凌秋

遂川縣大汾紅太陽移民社區
遂川縣地處贛西南,是吉安市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大的縣,也是國家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縣,全縣總人口57萬,國土面積3144平方公里。自2003年開展移民扶貧工作以來,該縣已累計搬遷移民8276戶3.7萬人,其中:深山區異地移民5058戶2.3萬人,地質災害避災移民3218戶1.4萬人,但是目前全縣仍有5.16萬深山區、地質災害區群眾亟需移民搬遷,移民搬遷工作任務仍然艱巨而繁重。
為了進一步深化移民搬遷扶貧工作,力爭在模式、機制、層次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遂川縣委、縣政府努力把移民扶貧工作放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決策:作為農業縣、貧困縣,遂川農業人口近50萬,占了89%,城鎮化率只有36%,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5171元,如何減少農民、增加市民、富裕群眾,解決新型城鎮化中的農民進城問題、新型工業化中的企業用工問題、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農民增收問題,這是縣委、縣政府工作的重點;作為山區縣,遂川山地占總面積的80%以上,耕地僅占8.3%,人多山多耕地少、地遠高寒山區和地質災害隱患區的群眾實施移民搬遷,不搞行政命令。二是整體搬遷和集中安置相結合。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交通不便的農戶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組為單位實行移民搬遷,并統一集中安置到縣工業園區。三是統一規劃和分期建設相結合。縣工業園東區統一規劃移民安置用地,包括學校、醫院、市場、商店、社區等配套設施建設用地,分期建設移民安置住房,配套設施由相關部門同步規劃建設。四是民生為本和公開公正相結合。從廣大移民搬遷戶的切身利益出發,讓移民買得起房,上得起學,看得起病,在移民搬遷和安置過程中,盡可能地享受各種優惠政策。同時,公開公正確定“移民進城進園”對象,確保真正貧困和確實處在地質災害區的深山區群眾盡早搬遷。五是資源整合和多元投入相結合。將深山區移民、地質災害區移民、土地開發整理、農村危房改造、交通、水利等部分涉農資金進行有效整合,質災害頻發,土地資源稀缺,也決定了移民出路不可能束縛在有土安置上,要實現無土安置,就必須引導移民進城、進園,實行集中安置、集約用地。因此,從2013年以來,遂川以列入全省移民搬遷進城進園區集中安置首批試點縣為契機,在開展“移民安置到集鎮”、“移民安置在中心村”、“移民安置進園區”試點的基礎上,大力推進“移民進園”試點工作,在工業園東區啟動了占地650余畝的移民扶貧試驗區建設,積極探索搬遷移民的新模式、新機制,開創了一條移民扶貧攻堅的新路子。
在具體操作中,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政府引導和群眾自愿相結合。堅持縣鄉兩級政府是“移民進城進園”工作責任主體,移民群眾是受益主體,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下,有計劃地對貧困地區尤其是邊集中用于安置區水、電、路、網、教育、衛生、體育、文化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政府引導下,不斷提高安置區建設檔次和水平。同時,引入市場化運作方式,鼓勵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參與“移民進城進園”建設,形成多元化投資格局。
一是組織領導到位。遂川縣堅持把“移民進城進園”工程列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的移民進城進園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扶貧和移民辦,具體負責“移民進城進園”相關政策措施的制訂和項目實施的建設管理。制定了詳細的“移民進城進園”工作方案,并實行縣、鄉、村黨政一把手工作責任制,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二是政策宣傳到位。為確保“移民進城進園”政策家喻戶曉,全縣的宣傳發動和調查摸底,做到“四到戶”,即工作人員上門到戶,宣傳資料發放到戶,政策規定宣講到戶,群眾疑慮解答到戶。三是移民核查到位。為突顯扶貧功能,該縣對8569名移民申請對象,其中3330名“移民進城進園”申請對象從嚴審核,實地調查、入戶核查,做到“三個不放松”:堅持移民條件不放松。繼續按照移民要求,將3公里以上的深山區列為重點搬遷范圍;堅持整體搬遷不放松。老點能實現整體搬遷的優先列為移民對象,新點一定要達到整體搬遷;堅持集中安置不放松。凡是集中安置達不到80%的,直接核減和調整移民計劃。四是保障措施到位。在安置房建設上,由縣政府委托有資質的公司代建,不搞投資開發,與市場化建設的小區嚴格隔離,并從廣大移民搬遷戶的切身利益出發,實行成本價安置,搞好室內普通裝修、安裝好水電,讓移民戶直接搬遷入住。在安置方式上,堅持尊重移民意愿,實行梯度安置,以縣工業園區安置為主,鄉鎮圩鎮和中心村集中安置為輔。進園移民戶實行套房安置,鄉鎮圩鎮和中心村移民戶實行自建房安置,五保戶實行敬老院安置。在補助標準上,實行差別化管理。對非貧困戶,只享受3500元/人的標準補助。對貧困戶,擬在標準補助的基礎上,戶均增加1-2萬元購房補助。對低保戶或土坯房戶,在標準補助的基礎上,可同時享受民政部門特困戶建房或建設部門危房改造建房補助。園。凡是符合深山區或地質災害區移民條件的群眾,均可搬遷;凡是自愿安置到園區的移民戶,優先安排移民搬遷指標。二是確保長期穩得住。移民入園后,戶口可遷到工業園區,變成城鎮居民,也可保留在原居住地。原有土地、山林權屬不變。移民戶在縣城就醫享受本人參保鄉鎮就醫報銷比例待遇,子女可安排就近入學。辦理“移民進城進園”房產證只交工本費,其他費用免收,但10年內不得轉讓。如果移民戶在園區企業務工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負擔部分縣財政補貼50%。三是確保逐步富得起。移民戶在園區就業,政府免費安排“雨露計劃”培訓,幫助移民戶掌握園區就業必須的勞動技能,同時政府確保每戶移民戶有一人在園區企業就業。移民戶在園區創業,全部列入扶貧貼息貸款對象,優先享受縣就業局小額貸款政策。如在園區租賃廠房創業,對實際固投達到

一是確保整體搬得出。堅持讓利于民,鼓勵引導農戶移民進城進500萬元且年納稅達到30萬元以上的,縣財政按每月6元/平方米的標準給予不超過1000平方米兩年的租金補貼;被認定為規模工業企業年納稅達到50萬元以上的,按以上標準再延長一年的廠房租賃補貼。
目前,遂川縣移民試驗區一期工程18棟500套移民房建設進展順利,移民熱情高漲,2013年度已落實首批進城進園移民455戶1922人,超額完成了省市下達1900人移民計劃,全部項目建成后可安置移民5000戶2萬人,解決園區用工1萬人。移民進城進園集中安置試點,是對新時期移民扶貧工作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有益探索,在遂川的成功實踐,必將為全省其他縣市區的移民扶貧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切實加快貧困地區、深山區和地質災害區群眾整體脫貧步伐,有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