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柱青 劉 姝
風景秀美的橫龍鎮石溪村地處安福縣的母親河—瀘水河北岸,縣城西郊5公里處,距安蓮公路1公里,全村共有3個自然村,3個村民小組,137戶,601人,其中貧困人口119人,耕地988畝,為“十二五”扶貧開發重點村。
在全面掌握石溪村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安福縣扶貧和移民辦同該村“兩委”班子共同探討發展規劃,提出了“產業強村、生態立村、旅游興村”的發展思路,圍繞“柑橘園”、“井岡蜜柚基地”兩大核心果園建成特色生態旅游區,把該村打造成觀光休閑度假村,全面推動該村經濟全面發展,并以該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貧困村莊加快發展。
(一)整合各方力量。把村莊整治作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的一件大事來抓,突出縣、鄉、村三級聯動,形成了“齊抓共管、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定點幫扶單位安福縣民政局資助6.2萬元,橫龍鎮政府資助40余萬元,農民戶投資均2500元、投勞3000元,精心打造魅力生態、和諧幸福新石溪村。
(二)整合項目資金。一是2011年,針對該村易澇易旱的現狀,我們提出了保障生產用水的對策,扶助20萬元新建排灌站一所,新修水渠2000余米,建設抽水泵房一座,可灌溉農田600余畝;二是2012年,安福縣扶貧辦扶助3.22萬元建設村級活動場所,整合村建等其他資金30余萬元;三是2013年,安福縣扶貧辦資助19.7萬元修建了石灰窯組至何家組長1.2公里,寬4.5米水泥路,整合交通立項資金10余萬元,解決了行路難問題。
(三)用活用好歷年整村推進財政扶貧資金,積極配合村兩委班子,共同制定了村莊環境整治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基本思路,并為規劃部門提供該村基本情況,協助有關部門共同完成了該村村莊整治。
(四)以安福縣扶貧辦財政扶貧資金為“藥引子”,將水利、交通、農業、林業、衛生等各項涉農資金共計70余萬元,新農村建設資金600余萬元捆綁使用,使該村鄉村道路、安全飲水、戶用沼氣、鄉村綜合服務社、農村衛生室、圖書室、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成片配套,新農村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五)優化環境。新建了石溪大橋一座;硬化村內主干道4000米,巷道5000余米,游步道2000米;修建水溝1600米,安裝路燈32盞,改水改廁率達100%;拆除各類房屋33棟,對25棟房屋進行立面改造,拆除路邊業結構,農業產業結構逐漸向精細化、集約化、基地化方向發展。石溪村水田少旱地多,柑橘是該村的一項傳統種植業。石溪村緊密配合橫龍鎮黨委政府提出的“重興石溪桔園產業”的工作部署,2012年在橫龍鎮政府的引導下,對400畝柑橘品種進行了改良,重興柑橘產業,年總產值可達250萬元,努力打造一個集采摘柑橘、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旅游觀光基地,為旅游觀光者提供了采摘果品、休閑娛樂的場所。
2013年,石溪村利用全市大力發展井岡蜜柚產業的大好形勢,把石溪村2、3組的一大片荒山利用起來種植井岡蜜柚。為了更好的推廣井岡蜜柚,提高土地利用率,當地政府通過土地流轉已對荒山進行了土地平整,將在這片土地上挖掘洞穴和買進井岡蜜柚苗子進行種植。為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要采取大戶引領、分戶承包、合作社聯營和干部創業的經營模式來打造一個標準的千畝井岡蜜柚示范園,力爭將井岡蜜柚打造成為石溪村又一富農產業。
石溪村在做好種植業的同時積極探索發展獺兔養殖業。獺兔是一種肉可食用,皮能用于裝飾的動物,獺兔肉質以細嫩、高蛋白、低膽固醇、低脲酸等特點而優于雞、牛、羊等肉,在國際上被譽為"美容長壽"肉;獺兔毛絨細密、豐厚、短而平整、光潔亮麗,是最好的工業皮料,價值很高。該村特色養殖戶張繼生最早引進了獺兔養殖,目前存欄獺兔2000余只,年創效益十多萬元,已帶動10多戶村民開始養殖獺兔,計劃在2-3年內形成公司+農戶的獺兔產業格局,通過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積極發展獺兔養殖走上致富道路。石溪村將獺兔養殖的經驗認真總結,并推廣到全村,助推村級養殖業的發展,實現村民共同富裕。廁所、豬圈、牛欄等設施60多處;清除垃圾淤泥30噸,清障8處,清理池塘2個;新建牛欄25個,新建一幢占地280余平方米村委會,新建四個共占地600多平方米的文化休閑廣場。硬化、凈化、綠化、亮化、美化后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在村莊環境整治過程中,我們注重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尊重群眾意愿,聽取群眾意見,加強自我管理,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建立健全農民自我管理服務的新機制。近幾年來,村民理事會得到普及,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不斷完善,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能力。同時,根據村莊建設和農民生產生活的需要,成立了村莊綠化和衛生維護管理協會,農民群眾自發開展了爭創“庭院綠化好、飲水干凈好、戶用沼氣好、垃圾處置好、廁所衛生好、科學施肥好、秸稈利用好、農藥控制好、塑料回收好、參與環保好”的“十好生態戶”活動,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意識不斷增強,農村臟、亂、差等“老大難”問題逐步迎刃而解。
(二)召開村民大會選出一名村支兩委成員、一名黨員、一名群眾組成項目資金的監管小組,充分賦予其一定的事權、財權和監督權,認真當好群眾的宣傳員、組織員、示范員、指導員、協調員和監督員,確保村莊整治各項工作的落實。規范村務公開制度,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讓群眾的民主權利全程滲透村莊整治建設、新農村建設,逐步做到村事村管、村事村辦、村民自治。
近年來,石溪村大力調整農業產
石溪村環境優美,背靠虎形山,前擁瀘水河,1700多棵參天古樟矗立其中,為石溪村撐起了一道天然的綠色屏障,是天然的空氣“凈化器”。身在天然氧吧,聽鳥語聞花香,看薄霧裊裊,享受綠色人生。秀美的自然生態景觀,為石溪村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圍繞“柑橘園”、“井岡蜜柚基地”兩大核心果園,大力發展集山林體驗、體驗淳樸農家生活和參與農事趣味活動為一體的生態旅游業,積極規劃興建農家樂,打造旅游度假勝地。農家樂的發展不但能解決當地大量勞動力就業,而且能夠帶動當地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如柑橘、獺兔、井岡蜜柚、綠色蔬菜等,為其它相關產業互相滲透融合、共同發展起到了催化作用,對當地經濟有著快速和巨大的推動作用,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
如今的石溪,呈現的是一派祥和興旺的現代新農村景象:整潔的水泥路、青翠的竹林、參天的古木、別致的樓房、幸福的村民……冰箱、太陽能、熱水器、電磁爐、空調等走進了村民的廳堂,石溪人過上了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石溪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和諧、富裕、文明示范村。在集生態旅游、度假、休閑、觀光的生態新石溪,“觀千棵樟,賞萬株翠竹、品農家菜肴、住農家小屋、嘗四季瓜果、嬉瀘水河”已經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