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寧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形式主義作為“四風”之首是這次教育實踐活動所要著力反對并解決的問題。在人大工作中,如何理解形式與形式主義,如何反對形式主義,如何處理好切實履行職責與嚴格遵守程序的關系,是我們應深思的重要問題。
內容與形式具體到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責的過程中,大致相當于依法履行職權的實體性內容與工作程序的關系。通常認為,人大工作最講程序,立法有立法程序,監督有監督程序,選舉有選舉程序,人事任免有人事任免方面的程序。沒有這些程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就無從著手,就無法有效推進和落實,也就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其實,與行政和司法工作相比,人大工作的一些程序無論是法律設計還是具體落實相對來說還比較落后,比如監督工作程序、人事任免程序等工作程序還很不發達和完備,甚至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人大工作中的程序問題不是強調過頭而是發育不足。有一句司法格言“程序是看得見的公正”,人大工作中,規范的工作程序不僅是看得見的公正,同時也是看得見的權威,更是看得見的民主和看得見的法治,我們必須肯定程序對人大工作的積極意義,有效克服程序虛無主義和程序實用主義的錯誤思想和做法。
由此可見,人大工作中的形式和程序,是人大工作客觀外在的經驗事實,不存在價值判斷即好不好、反對與不反對的問題,我們要反對的是把形式和程序化為“形式主義”,我們必須搞清楚形式和程序與“形式主義”的原則區別。形式主義錯誤地割裂形式與內容的辯證統一關系,無視事物內容對形式的決定作用和形式對內容的依賴關系,孤立地、片面地、機械地把形式從內容與形式的辯證統一關系中夸大和突出出來,在工作中不講實際,不顧內容,不看效果,搞花拳繡腿,擺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形式主義的存在是一種負價值,傳遞的是負能量。如果任由形式主義盛行,必然會坐失發展機遇,損害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損害國家機關和干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必須堅決予以反對。
形式主義在人大工作中也程度不同地有所表現。表現在立法工作中,就是鄭重其事地搞立法調研,辦專家研討,搞公民聽證,作會議審議,但立法工作質量不高,脫離實際,缺少特色,沒有可操作性,沒有解決根本性實質性的問題,在執法和司法實踐中沒有對主體行為給予明確具體的指引,沒有判例引用,規范預測作用發揮甚微,所立之法可有可無;表現在監督工作中,就是監督選題針對性不強,對監督事項了解不全面不深入,沒有觸及實質問題和具體工作中的難題,會議審議談成績不厭其煩,分析問題蜻蜓點水,提出審議意見和建議干貨不多,落實效果不大;表現在選舉和人事任免工作中,就是代表、委員對候選人、被任免人員缺少了解,盲目進行投票和表決,或者規避差額搞等額、追求全票和高票,或者把選舉和任免工作視為辦法律手續、走程序過場等。
人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的這些表現,最主要的還在于沒有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內容與形式、實體內容與工作程序的辯證關系,有的不重視實體內容,有的則是沒有嚴格遵守法定程序或者法律程序本身不完備所致。所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在依法履行職責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堅持深入到實體內容當中去,豐富內容,充實內容,使工作內容切近實際,切近現實,通過立法、監督和選舉任免的導向作用,有效解決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的問題;另一方面要重視工作程序,健全和完善工作程序,理直氣壯地按法律程序辦事,不能因為反對形式主義而使必要的形式和程序也蒙受不白之冤。要真正地把充實豐富的實體內容與科學規范的工作程序辯證地統一起來,從而樹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良好形象和崇高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