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作文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但無論是平時的測試還是升學考試,學生高分作文總是鳳毛麟角,滿分作文更是鮮見。無疑,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靠平時的閱讀積累,靠平時對生活的觀察思考和沉淀,在此,筆者不一一論及,僅針對學生作文中的問題,和同行一起分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作文的一點思考,這也是自我市開展“讀課文,學寫作”課題研究以來的一點體會。
一.明確作文要求,有的放矢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7-9年級對寫作的要求是: 1.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2.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意。3.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提高獨立寫作能力。4.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根據表達的需要,圍繞表達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5.寫記敘性文章,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寫簡單的說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性文章,做到觀點明確,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常見應用文。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基本內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7.根據表達的需要,借助語感和語文常識,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8.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練筆不少于1萬字。45分鐘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習作。
方向是影響作文訓練效果的關鍵因素,方向錯誤勢必南轅北轍,徒勞無功。新課標對作文各項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些要求便是作文教學的方向和目標,教師要了然于心,準確深刻地理解,將各項要求落實在作文指導中,并具體細化為作文評價的要素,如將情感、內容、結構、語言、書寫等作為一級指標,再將各項分別具化為二級指標,學生每次作文都可以依評價細則自我判分,發現不足,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改進。同時,教師也可根據學生作文情況,靈活調整評價指標的權重,如“語言”項普遍太弱,則加大語言項的賦分,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加大訓練力度,逐步提高該項能力。這樣,使作文指導有綱可依,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分類分點訓練,各個突破
有些教師習慣于作文綜合訓練,評價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結果是學生訓練辛苦,卻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對作文失去信心和興趣。因此,筆者認為在復習中保證訓練量的同時應抓住訓練點,分類分點訓練,多進行一些片斷寫作訓練、單項性訓練,“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各個突破,再適當進行綜合訓練。
以記敘文為例:學生寫作中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擬題隨意甚至偏離要求;材料老套不鮮活;語言蒼白無力,表達缺少書面感和表現力,沒有個性和創意;寫道聽途說多,寫親身體驗少。材料堆積,缺少粘連和挖掘,表達方式單一;構思似流水平山,沒有波瀾和起伏;內容空泛,隨意虛構故事和情節;情感亞健康;行文欠規范,標點使用和段落格式欠準確;書寫馬虎潦草,卷面不整潔等等。就此,可嘗試從擬題、內容和材料、情感價值取向、語言表達、布局構思、行款格式等方面做單項訓練。
如“擬題”訓練,可提供材料進行全標題和半標題擬題訓練,要求學生自己擬題或填寫詞語,使題目完整。作文題目力求簡練,表意清楚,觀點鮮明,引人思考等??苫迷娋洹⒏柙~、俗語、名句等,也可靈活運用句式表達某種強烈情感。
“語言表達”訓練,表達通順是基礎,語言或樸實無華但生活化、有個性,鮮活而有生命力;或生動形象,有感染力,表現力強。可以對作文進行補充修飾語的修改,變換句式的修改,運用修辭方法的修改,使作文的語言更靈動。
如此,若分項訓練過了關,綜合作文便容易多了。當然,這僅指技巧而言。
三.科學進行導評,五步有序
筆者所指的作文導評五步法,以教材為藍本,遵循“讀寫結合、導評滲透”的原則,要求指導有方,講評有據。嚴格的說,作文指導和講評是互相滲透、不可分割的,指導要結合作文要求和學生平時的作文情況,講評則除此之外還要針對學生當次的作文情況,講評的過程也是指導的過程。
作文指導與評點五步法,程序為“心中有數——寫作有綱——評點有據——修改有方——展示有面”。
下面以記敘性文章“內容”項訓練為例說明。
1.心中有數:指心中有課標,這是作文的指南針和航向標。按照“作文目標解讀——作文評分標準——范文導航”的程序進行,第一步解讀課程標準中關于記敘性文章“內容”項的要求,即“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第二步了解作文評分標準中的具體體現,即“切題,內容具體,中心明確”,第三步,精選教材范文(如《我的老師》),結合范文弄清具體體現,即描寫是否具體、怎么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材料的取舍、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表達的中心等,學生思考討論并在老師指導下從范例中發現總結出使“內容具體充實”的一般規律和法則,交給學生寫作的金鑰匙,為作文訓練提供正確導向。如:恰當運用生動的描寫,運用聯想和想象充實內容,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豐富內容,表達獨特感受感悟等。
2.寫作有綱:《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提高獨立寫作能力”。寫作有綱意在引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序寫作,按照“擬提綱——寫作——修改”的程序進行?!熬V”指寫作提綱,擬提綱的過程是一個審題、構思的過程,學生要根據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的先后以及詳略,體現“內容”項的具體要求。有了一個合宜具體的提綱,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3.評點有據:前提是教師了解學生作文情況,收集幾類有代表性的習作作為評講材料。這里的“據”,一是指學生習作,二是指評分標準中對應項的具體要求。這一環節主要由學生完成。即逐一展示各類習作(展示的習作數視時間而定,也可分組選擇作文類,分解任務,提高效率),學生根據“內容”項具體要求評定習作分數,分析主要問題,說明判分理由。如此,利于學生在評點中梳理積累方法,學會欣賞評析,在反觀他人中提升自我。
4.修改有方:這一環節由師生共同完成。即對展示的各類習作進行評析后,學生提出修改方案,教師簡評,進一步明確訓練點的寫作技巧和方法,熟悉評分要求,然后全班學生參照評分標準和寫作技巧,診斷習作并獨立(或互相)修改,補充或調整內容,達到“具體”的要求。
5.展示有面——多種形式展評修改后的各類習作。教師在巡視中收集有代表性的習作,有選擇性的展示。運用多媒體投影習作,習作作者上臺誦讀,簡單評議,反饋提升,對比習作修改前后的不同,談談收獲和經驗??煽v向自我比較,也可橫向互相比較,兼顧不同類的習作。最后是師生歸納小結思路和方法,提升寫作能力。
作文指導與講評五步法,導中有評,評中有導,以課標和評分標準貫穿始終,以學生活動為主線,學生在課標的導向下,訓練有目標,寫作有提綱,修改有方法,總結有規律,在教學實踐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雷志忠,語文教研員,現居湖南郴州。責任編校:左曉光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