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峰
摘 要:語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好語文,能為學生邁入社會、尋求發展,成為合格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合格人才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生活離不開語文。語文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它有優美的線條和斑斕的色彩。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語文天生重要。”可見語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學習語文,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一、留給學生討論探究的空間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語文中,教師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要有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實現。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探究空間,讓學生在相互討論中求得問題答案。例如,在教學《羚羊木雕》這篇課文時,多數學生認為:“我”向好朋友萬芳要回羚羊木雕,不是“我”的錯,完全是父母的重財輕義,不尊重孩子友誼的行為。對這種觀點,我沒有發表言論,而把它交給學生討論,引導學生聯系聽過、見過和做過的事情,從正面和反面理解這個問題。學生各抒己見,發言積極,最后達成共識:友誼是心靈的通融,情感的交流;友誼不能用金錢去衡量,只能用心去體驗。同時,我們做兒女的要尊重父母,有事要和父母商量,這樣我們也會贏得父母對我們的信任、理解與尊重。在討論時教師要注意設計好問題,并創造良好的討論氛圍,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語文課堂是師生互動,更是生生互動的課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從多視角多維度思考問題,鼓勵個性化的表達。
例如,閱讀魯迅小說《故鄉》,課文末尾寫道:“老屋離我愈遠了,故鄉的山水也漸漸遠離了我。”文字平易,一般并不會引起學生更多的注意,然而這看似一覽無余的背后卻有著值得“探究”一番的意味。就實際情形而言,是“我”乘船離去,應當表述為“我離老屋愈遠了,我漸漸遠離了故鄉的山水”才更確切。但為什么這么說呢?這一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催其思考,引起感悟:主客倒置突出了“我”的一種隔膜、一種無奈與一種失落。這樣,通過對語言形式的探究,既讓學生對內容的認識理解更深更新,也豐富了學生對語言的感知力。
三、優化語文教學的課堂環節
傳統教學以“傳授性學習”和無反饋的“單向接受型學習”為主導,“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培養”,忽視了發現和探究的價值,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僅僅是直接地、被動地、機械地接受書本知識。這種學習壓抑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打破傳統教學的這種思維定勢,向創新式教學轉變,重視教學的“過程探究”。現階段,我們正在進行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即:導課誘趣、導學明理、導用深化、梳理歸納、運用反饋是值得提倡的。在教學中,以這五段式為脈絡,我滲透了自主探究的原則。導課誘趣,應該簡化、生動,直接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本課的教學內容。例如,我在教學《斑羚飛渡》一文時,就使用了“導課誘趣”這種方法。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螞蟻家族不得不進行一次大規模地遷徙。面對熊熊燃燒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螞蟻迅速地結成一個球體。為了那一線生的希望,它們沖向了火海。伴隨著一陣噼噼啪啪的聲響,最外層的螞蟻被火吞噬了,燒焦了。然而,這蘊含著生命的團體仍向前滾動著,噼啪聲越來越響,螞蟻團越來越小,最后滾出火海的螞蟻只剩下了一小團……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引人到課堂中,也會讓學生在快樂中輕松地獲得知識。導學明理,注意思路清晰,語言簡練,引導到位,使學生能透過現象抓住問題的實質。導用深化,就是引用與知識點相關的故事,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梳理歸納,就是通過學生回顧知識點,揭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運用反饋,就是運用材料,引導學生探究,培養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五個環節中,應該突出“導用深化”,由教師或學生提出問題并由學生自主探究。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和智力水平的發展,提高課堂效率。
四、重視作文教學
(1)要多練筆。作文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反應。但是,學生課外時間有限,寫作文又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茅盾先生的“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的建議為我們提供了減輕學生負擔的好辦法。我們要讓學生多親近自然,多接觸社會,不但要教給他們正確的讀書方法,要多給他們介紹一些好書,更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時時刻刻把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寫下來,堅持這樣去做。平時多記日記,多寫片段,把自己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寫作水平。多練筆,可以加快從學習寫作到會寫作的過程,可以說這是提高寫作水平最關鍵的一環。我們要明白 “讀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經常進行認真地練習,這樣才能逐步探索出作文的思路。
(2)要多修改。多練筆固然是關鍵的一環,但是每次練習后,還應該進行認真修改,這對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著重要作用的。修改可以彌補一次思維的不足。修改是個長期鍛煉的過程,不要奢求幾次就有可能見效,貴在長期堅持。修改的起點要低,要逐步提高,本著“由簡到繁”的原則,分階段實施。同時放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文章或互改。當然這個“放”,并不等于老師可以撒手不管,而仍要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通過學生的反復實踐去把握自改方法。這方法就是初讀改錯漏;復讀改病句;再讀改篇章。重過程,輕結果。
(甘肅省通渭縣平襄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