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玲
摘 要: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實施生活化的幼兒教育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在幼兒教育生活化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在幼兒認知特點和興趣特點的基礎上提高生活化教育的策略實施程度,以更好地提升幼兒教育質量,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生活化;教學策略
幼兒教育作為對幼兒進行有效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兒教育必須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結合保育和教育的雙重特點,將幼兒教育融入實際生活之中。幼兒園的幼兒教育在現今的幼教里已經十分普遍,可以說涉及幼兒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兒教育的普遍存在無疑有它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幼兒教育是幼兒園規范幼兒的相關行為的重要教育手段和方式,同時也是幼兒園培養兒童規則、制度觀念的萌芽方式。與此同時,幼兒教育也存在方法較少,教學途徑單一,教學內容千篇一律,重視共性,忽視個性等諸多問題。如何合理地利用幼兒教育,達到既能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又適合兒童個性發展的最終目的,幼兒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是幼兒教育未來發展的趨勢,也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一、幼兒教育生活化的意義
幼兒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選擇應當科學合理地考慮到幼兒自身的特點和認知規律,教育內容的選擇和認識都應當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性,應當將幼兒教育融入幼兒的生活之中,并通過寓教于玩的教學形式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之中。生活化的教育形式能夠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生理特點、思維習慣,能夠更好地被幼兒接受,通過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是幼兒在每天的生活中進行德育、美育、智育的全方位滲透,有利于提高幼兒的智慧,有利于豐富幼兒的情感和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與發育。幼兒教育生活化是指從實際生活出發,在教學過程中模擬實際生活化的場景引導幼兒接受教育,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通過在實際的場景模擬中的教育提高幼兒的教育效果。幼兒教育的生活化也是幼兒教育生活化的一個分支和衍生,是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通過營造生活化的教學場景,用貼近生活化的適合幼兒智力水平的教學內容引導幼兒學習的過程,同時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二、幼兒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1.創造生活化的幼兒教育環境
由于幼兒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幼兒教育中創造生活化的教育環境是幼兒教育的關鍵。幼兒教育從生活實際出發,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幼兒教師從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營造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和教學氛圍,在教學內容上用生活化的內容,使教學過程貼近生活,貼近幼兒的生活體驗和理解能力,使幼兒的教學過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和充滿生活樂趣的過程中實現了幼兒的啟蒙教育。通過生活化的教育過程,使幼兒在智力發育上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提高,能夠給幼兒的英語教育起到啟蒙的作用。因此,生活化的教育環境是實現幼兒教育生活化策略的重中之重,是引導幼兒通過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提高自身智力發育的重要方式。
2.幼兒教育生活化的方式應當貼近幼兒生活
幼兒眼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化感知與成人不同,因此不應當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兒教育生活化,而應當用兒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設計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戲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之一,將故事教學融入游戲中,幼兒不僅能夠在游戲中獲得歡樂,也能夠在故事中提高語言能力,可謂一舉兩得。通過游戲活動提升兒童語言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在游戲策劃時注重游戲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設計游戲時必須考慮到的興趣所在,只有幼兒對游戲活動有足夠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活動。其次,在游戲活動中融入語言教學應當將游戲內容與幼兒的世界緊密聯系起來。例如,在進行《四個好朋友》的故事教學時,讓幼兒分別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雞、小黃狗、小花貓分別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禮貌用語,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確則游戲出局,余下的繼續游戲。小朋友們在游戲中進行禮貌用語交流,不僅具有趣味性而且現實教育意義較強。通過游戲與故事的有機結合,不僅借鑒了游戲的趣味性,還通過故事對語言進行了鍛煉,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和語言交流、溝通能力。
3.拓展幼兒生活化的教育方式
在生活化的兒童教育實施過程中,幼兒教師不僅應當利用在幼兒園的時間實施生活化教育,還應當充分利用幼兒在生活中、家庭中遇到的一些生活細節來灌輸生活化的教育。例如,幼兒在和家庭成員一起過春節時,往往沉浸在節日的喜悅和快樂之中,回到幼兒園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在家庭節日中的感受,向幼兒講述節日的由來和節日的一些風俗習慣等,培養幼兒對節日的認知和對生活的認知,培養幼兒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學習、進步的良好習慣。
總之,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是幼兒園實施兒童教育的有效策略,但在實施過程中應當培養幼兒正確的意識和習慣的同時,不應當泯滅孩子的天性、阻礙孩子興趣的發展,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羅曉翔.和諧、有效、互動:談幼兒教育中生態課堂的創建[J].基礎教育課程,2008(06).
(作者單位 平涼市第二幼兒園)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