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青 (安徽省蒙城縣文化館 233500)
自有文化館這個機構六十多年來,政府、群眾一直把它作為群眾學習、求知娛樂的場所,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要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文化館是政府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是公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在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理應成為維護、實現和發展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力軍。
1.文化館作為國家的載體,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是文化館性質決定的,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規定的。《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管理辦法》指出,文化館是國家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代表政府為公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以組織公益性文化活動為已任。文化館組織的各種群眾文化活動的一個最大特點是非盈利性,體現著國辦文化的特點和優勢,具有不可替代性。雖然有時也與商家聯合展開活動,但也只是尋求社會力量辦文化的嘗試,以彌補政府投入的不足,提供給人民群眾的依然是無償的文化活動,與社會上一些帶有贏利為目的的文化活動有著本質的區別。
2.文化館是政府職能的承擔者,體現著政府的形象。
根據《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管理辦法》規定,文化館是組織、指導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培訓業余文藝骨干及研究群眾文化藝術的單位,也是群眾進行文化藝術活動的場所。文化館只有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能,不斷地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提供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才能滿足人民群眾求知、求樂、求美的需要,才能讓老百姓滿意,也才能實現文化館自身的價值。因此,文化館在開展日常活動時,必須強化服務理念、明確服務重點、創新服務手段、提高服務能力,最大化地發揮文化館的功能。
3.文化館是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建立起來的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文化館在全國的布局已比較完善,初步建立起省、市、縣(區)三級文化館網絡。尤其是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普遍加強了規范化縣(區)文化館和鄉鎮文化站的建設。文化館在公共文化體系中具有組織網絡相對健全、文化設施相對齊備、人才隊伍相對完善的優勢,有條件、有能力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在保證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方面應成為主力軍。
1.抓活動。文化館的生命力在于開展活動。活動是服務群眾的平臺,是聯系群眾的橋梁。群眾對一個地方文化館的認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有沒有富有感染力和創新性的公共文化品牌活動,有沒有廣大群眾喜聞樂見、樂于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項目。
2.抓陣地。陣地建設分為兩種,一是“請進來”。通過建立相對完善原公共文化活動設施,要讓文化館這塊文化活動場所活躍起來,成為老百姓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二是“走出去”,走向廣場、社區、鄉村、學校、企業,特別是要充分利用各大廣場開展活動,把廣場作為展示文化館功能的重要陣地。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手段開展“走出去”活動。
3.抓培訓。文化館要抓好兩種對象和內容的培訓。一是抓好對文化館干部的培訓,這主要是縱向的培訓,即省館要抓好市、縣文化館干部的培訓,市縣文化館要抓好對鄉鎮文化館工作人員的培訓。主要培訓群眾文化活動知識,努力提高文化干部的業務工作水平。二是加強對業務文藝愛好者的培訓,這是一種面上的培訓,培訓的內容有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書法、攝影、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內容的培訓。以提高人們的藝術認知能力和藝術鑒賞水平。
1.既然文化館是政府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代表政府為公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那么,加強對文化館的投入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文化部建立的文化館等級評估標準中,對各級財政向文化館的撥款有著明確的要求。因此,政府要增加對文化館的投入,建立起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投入為輔的文化經費籌集機制。當然,要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益,建立健全對文化館工作績效的評估體系,把經費投入與提供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掛鉤。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公共文化事業捐贈法規政策,建立支持公益文化事業的基金,鼓勵社會力量捐助公益文化活動。
2.人才興則事業旺。人的因素是決定一切的因素。要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大力加強文化館的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強對現有人員管理的改革,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引入競爭、激勵和約束機制,激發和調動文化館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干勁。二是根據專業化建設需要,不斷吸收高學歷、高水平,既有文藝專長又有較高理論修養的人進入文化館,擴大、充實文化館的專業人才隊伍。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強、素質高、業務精、作風實的群眾文化工作隊伍,為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提供堅強的人力支撐。
3.創新是文化的本質屬性,是推動文化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新的歷史條件下,文化館的工作要有新的發展,必須走創新之路,以創新促發展,以創新促繁榮。一是創新活動內容。不斷適應形式發展的變化,研究不同人群的需要,探索新的活動內容。二是創新活動方式。采用現代化手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提高活動的水平和質量,體現活動的時代性。三是創新服務理念。要牢固樹立文化館的“公”字意識,盡可能的為公民提供無償的、優質的文化服務,努力做好“服務”這篇大文章,為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