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臣 (中共河北省委黨校校刊編輯部 050000)
網絡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孫英臣 (中共河北省委黨校校刊編輯部 050000)
進入網絡時代,五彩斑斕的網絡文化風靡網絡空間。由于各種文化符號、思想觀念、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自由傳播、相互激蕩,致使網絡文化呈現出一種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駁雜狀態。必須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文化發展,讓網絡文化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唯有如此,才能凈化網絡文化環境,推動和促進我國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
網絡時代;網絡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990年代以來,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并廣泛普及,人類社會進入了網絡時代。網絡時代強勢介入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把一切都打上“網絡”這個鮮明的時代烙印。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僅有網站、論壇、微博、微信,還有網絡政治、網絡經濟、網絡社會以及網絡文化。何謂網絡文化?百度百科給出這樣的定義:“網絡文化是指網絡上的具有網絡社會特征的文化活動及文化產品,是以網絡物質的創造發展為基礎的網絡精神創造。”這個定義是比較準確、比較科學、比較嚴謹的。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提出:“一切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活動,都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積極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毫無疑問,網絡文化也肩負著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任。那么,當前我國網絡文化發展現狀如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已經成為網絡文化的主旋律?網絡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該形成怎樣一種關系?這些問題亟待深入探討。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文化呈現出一種蓬勃發展的態勢。從網絡文學到網絡視頻,從網絡游戲到網絡動漫,各種網絡文化產品琳瑯滿目;從上網營業場所到網絡信息服務,從網絡軟件服務到網絡出版服務,各項網絡服務應有盡有;從網絡文化節、網絡博覽會到網絡文化活動季,從“紅歌嘹亮”網絡大傳唱到“我的中國夢——青春勵志故事”網絡文化活動,各類網絡文化活動目不暇給……網絡空間儼然已是一片文化沃土。網絡文化的繁榮發展,初步滿足了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網民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讓人民群眾共享到了網絡文化發展的豐碩成果,其勃勃生機和無窮魅力令人欣喜。
然而,網絡空間并非一片凈土,網絡文化更是魚龍混雜。在蓬蓬勃勃、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背后,網絡文化發展存在著諸多令人憂慮的問題。
其一,庸俗低俗媚俗網絡文化的泛濫。近年來,“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文化”幾乎成了網絡文化的代名詞,登錄網站、打開網頁,“三俗”之風便撲面而來。一些網站為了吸引眼球、聚攏人氣、提高點擊率,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這種惡劣行徑不僅毒化網絡文化環境,嚴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導致庸俗低俗媚俗網絡文化的惡性泛濫,而且違背社會公序良俗,觸犯國家法律底線,到了再也無法容忍的地步。
其二,各種敵對勢力網絡文化的滲透。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網絡文化滲透的行為幾乎與網絡時代同步,自從互聯網接入中國的那一天便開始了。這種網絡文化滲透以意識形態滲透為主,他們一方面暗中對我國實施西化和分化的圖謀,另一方面極力推行所謂民主化浪潮,宣揚“淡化意識形態”,矛頭直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企圖讓我們淡化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淡化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與此同時,他們還借助于自身在信息網絡技術方面的優勢與領先地位,通過互聯網公開或隱蔽地兜售其社會政治理論,如主張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的新自由主義,主張改良、倡導民主、自由的民主社會主義;推銷其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如民主、自由、人權、憲政;傳播其生活方式,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消費主義、極端個人主義。
其三,損害知識產權的網絡文化傳播。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鏈接、下載、共享、互動,給用戶帶來極大便利,同時也為知識產權保護帶來極大挑戰新課題。由于網絡空間的虛擬性和網絡文本的可復制性,使得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成為一個世界性難題。目前,網絡上大量的音樂、視頻、書籍、報刊基本上都是免費的,沒有向版權持有人支付版權費。這種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非常普遍,極大地損害了網絡文化創造者的合法權益。
其四,信息網絡技術滯后的掣肘效應。目前,西方國家掌握著全球互聯網根服務器的控制權,保有網絡技術的先進性和網絡管理的科學性。我國絕大多數用戶都采用微軟公司的產品,如文件系統軟件(MS-DOS和Xenix)、操作環境軟件(窗口系統Windows系列)、應用軟件MS-Office等;我國使用的大部分芯片也從美國生產的,如英特爾及國際商業機器(IBM)。信息網絡技術的滯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網絡文化的快速、全面和長遠發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包括網絡文化在內的一切社會主義文化,都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否則就會迷失方向甚至誤入歧途。因為在網絡時代,借助網絡傳播具有的自主性、開放性、虛擬性、互動性、多元性、便捷性等特性,各種不同的社會思潮相互激蕩,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文化、價值觀或意識形態迅速傳播,使得網絡文化乃至全社會的思想文化都面臨嚴重干擾。“只有在網絡文化中牢固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之作為整個網絡文化的基礎與支撐,才有網絡文化的和諧,才能實現對多樣化社會思潮的引領。”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文化,一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是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西方敵對勢力依仗其掌握全球互聯網根服務器的控制權,保有網絡技術的先進性和網絡管理的科學性,把互聯網視為對付中國的絕佳武器,聲稱“有了互聯網,對付中國就有辦法了”,妄圖利用互聯網“扳倒中國”。在這種嚴峻形勢下,我們一定要增強陣地意識,在網絡文化領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決破除所謂“互聯網不能管”“互聯網管不了”的錯誤認識,敢于斗爭、敢于亮劍,而且要把握網絡時代特征,努力克服網絡“本領恐慌”,實現意識形態領導方式的轉型,真正成為運用信息網絡技術、使用現代傳媒手段的行家里手,努力建設好、運用好、管理好互聯網。
二是要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并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生動形象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鮮明主題。我們要把中國夢作為網絡文化的主旋律,讓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成為網絡文化的主基調。
三是要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站在時代發展前列的重要精神支撐。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在網絡文化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方面,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導廣大網民自覺堅持和弘揚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和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增強他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另一方面,要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的民族精神,引導廣大網民自覺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激發他們參與創造中國特色網絡文化的創新熱情,培育他們參與創造中國特色網絡文化的創新精神。通過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豐富和提升網絡文化的精神內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應當體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網絡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當然要努力反映和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應有貢獻。應當利用網絡傳播范圍廣、速度快、不受時空限制、具有交互性和縱深性的優勢,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固化于身、外化于行方面,在使“三個倡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方面,發揮獨特作用。
首先,創造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文化產品。在網絡文化領域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重要的是讓網絡文化產品體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社會主義價值取向。要“創作開發網絡文化產品應當確立以開發創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體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滿足廣大網民需要的網絡文化精品為目標。”要像美國動畫將本國文化與核心價值觀融入影像之中那樣,把社會主義價值觀融入網絡游戲、網絡視頻、網絡音樂、網絡動漫、網絡短信、網絡廣告、網絡出版產品、網吧產品、網絡文化會展產品、網絡文化產業教育產品、手機3G綜合產品等各種網絡文化產品中,以輕松娛樂的方式潛移默化地體現社會主義價值取向,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其次,提供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文化服務。網絡文化服務是一個新興產業,它是通過互聯網絡消費這一媒介提供的文化服務,包括各類網站提供的新聞娛樂服務,網絡軟件服務,網絡出版服務,專門信息服務,文化傳播服務,數字圖書館服務,遠程教育服務,等等。網絡文化服務與網絡文化產品一樣,也內含著價值取向、思想觀念,應當讓“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網絡文化服務的各個環節,把互聯網思維、網絡服務理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地融合起來,統一于網絡文化服務的全過程。
第三,開展承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文化活動。近年來,各地各單位不斷創新網絡文化傳播的內容、形式、手段、渠道,網絡文化活動豐富多樣、精彩紛呈。總體來看,網絡文化活動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反映其他社會思潮的網絡文化活動比較罕見。目前的問題在于這類網絡文化活動枯燥刻板的說教還是偏多,應當多一些生動活潑的實踐和娓娓道來的故事,多一些直觀醒目、親和有趣的網絡語言,用貼近網民口味、深得網民之心、令人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網絡文化活動,以期收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風尚、凝聚力量的良好效果。
[1]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3-12-24.
[2]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3).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培育途徑[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3(2).
孫英臣,中共河北省委黨校校刊編輯部副主任,《領導之友》雜志副主編、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