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楠 劉雯婷 (云南保山學院 678000)
烏銅走銀是云南的一種著名的民間工藝品。民間工藝品具有實用簡潔、因材施藝、質樸率真、隨意大方、象征寓意的特點,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無數的人們。隨著生活水平地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多地追求著高質量的精神生活,工藝美術品在人們心目中就越發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特點有:1.質樸率真、隨意大方:民間工藝品的制作者按照自己的想象進行發揮,因而其作品具有濃厚的鄉土味,質樸大方。2.實用簡潔、因材施藝:民間工藝品大多是節日活動、日常生活、或祭祝活動中的實用物品,在造型或圖案上采用大膽取舍、夸張提煉的手法,形成獨有的特征,有著強烈的裝飾性及實用性。3.具有夸張、象征寓意:民間工藝品大多有著造型夸張,色調對比強烈,表現出一種很強的裝飾味。民間工藝品由于民俗傳統的支配,大部分樣式和圖案都有寓意深刻的含義和象征。烏銅走銀就是這樣一種工藝,深受人們的喜愛。
烏銅走銀約創始于清雍正年間, 為滇南石屏縣的岳姓所創制, 至今已有約200年的歷史。其制作工序十分復雜,可概括為:1.煉制烏銅合金:用優質的銅和一定比例的黃金摻和其他十余種貴金屬熔煉成烏銅合金;2.鍛制烏銅片;3.烏銅片上暫刻圖案:在烏銅片上,用手工描繪所需要的圖案紋樣或文字,線條應流暢準確,再用塹子刻出各種圖案花紋,刻的深度根據烏銅片的厚度而定;4.走銀:用純銀銀屑或純金金屑填充到圖案處,以“走”滿為度。此步驟為整個烏銅走銀技藝過程中的最關鍵步驟;5.成型;6.拋光打磨;7.捂黑處理。
烏銅走銀由于其制作材料昂貴且工藝復雜,所以它成為了奢侈的民間工藝品之一。但正因其制作精良、外觀特殊,它成了炙手可熱的收藏品。烏銅走銀屬于民間工藝,其造型樣式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質樸大方。這種工藝品因材質貴重, 身價亦不凡,主要是用于收藏及玩賞。除了配方特殊外,制作的過程也十分講究,其中在烏銅片上暫刻圖案和精心設計造型也是關鍵的一步。
通常,烏銅走銀的產品多為器皿、小花瓶、筆筒、墨盒、煙斗、玩物等, 著名的有紫檀古瓶。在烏銅上鏨刻的大都是各種各樣的圖案紋飾或書法文字,烏銅走銀的圖案常為八仙過海、梅蘭竹菊、花鳥蟲魚、飛禽走獸、龍鳳鹿鶴、山水美景等,體現了中國文人雅士的情趣和中國傳統思想的意趣。其中常見的圖案有被稱為“四君子”的梅蘭竹菊。品質分別是:傲、幽、堅、淡。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梅蘭竹菊,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為世人所鐘愛,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這與歷代文人墨客、隱逸君子的賞識推崇有很密切的關系。梅蘭竹菊與中國的古老文化有著密切關系,這是對人格境界的神往,自強不息、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四君子作為烏銅走銀常見的繪畫樣式,也體現了制作者所追求的精神氣質,尤其是與中國特有的傳統的文房四寶相結合,更能體現傳統的“中國味”,傳承中國的文化,更具中國特色。
烏銅走銀中中國山水畫和花鳥畫也是常見的圖案樣式。中國傳統的繪畫與烏銅走銀這種中國特有的民間工藝合二為一,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從烏銅走銀作品中,我們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繪畫的意境、格調,體味中國畫的線條美。烏銅走銀作品上所繪制的圖案都具有中國傳統的繪畫特征。中國畫講究氣韻、追求意境。寫形是為了傳神,形在“似與不似之間”。蘇軾曾言,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中國畫歷來要求以“形”表現“神”這個客觀對象的生命力和本質特征。因此,在烏銅走銀中,不管表現的是中國畫的哪種題材,都可以根據烏銅走銀的造型隨意擺弄圖案的“形”。把中國山川河流、花鳥魚蟲生動簡潔地暫刻在烏銅走銀工藝品上,使造型與圖案融為一體,共同表現這個工藝的精氣神。除此之外,烏銅走銀上暫刻的圖案紋飾大多以線刻為主要手段,這恰恰和中國畫以線造型的繪畫方式相吻合。在胎上以金或銀填充圖案,這些圖案栩栩如,經過著色胎變成黑色,這樣在黑色的襯底上極其醒目地呈現出金色和銀色的紋飾裝飾效果,其線條極為古樸精致,色態也十分雅致,是工藝品中的上品。這也使中國傳統繪畫方式與烏銅走銀工藝的結合成為必然。
書法也是烏銅走銀中常見的暫刻內容。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形式。它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這種中國特色藝術形式與烏銅走銀這一中國特有的民間工藝相結合,無疑是把中國文化藝術發揮到了極致。書法與烏銅走銀的結合因制作者性格、修養以及創作環境的不同,而使烏銅走銀的制作處于或趣味性、或功用性、或理念性不同的意識狀態。在自然審美理念下,衷情于情感表現和心性表達。
烏銅走銀工藝傳承至今,器具種類不外乎文房四寶、手爐、酒具、花瓶、香爐、煙具、首飾盒等,其中文房四寶的樣式最為普遍。文房四寶具有極強的實用價值,烏銅走銀將其特有的制作工藝與中國傳統的文書工具相結合,在保留了傳統書寫工具造型的同時,也融繪畫、書法、雕刻、裝飾等為一體,展示了一種特殊氣質的文房四寶。其他造型的烏銅走銀作品同樣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特有的文化特色。如今的烏銅走銀在造型和圖案上大多數仍保持著傳統式樣,在經后的發展中,烏銅走銀也在尋找一種新的方式與現代審美要求相適應。繼續發揚傳統工藝、傳統圖案的同時,不斷地創新,使之適應時代的發展。
總之,烏銅走銀有它獨特的配方和精湛的工藝,對它的研究不僅是對特殊工藝的傳承,也是對中國文化與繪畫的一種展示。除了古老的配方外,制作者賦予烏銅走銀太多的情感與文化,使其成為了最特殊的工藝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