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國 (江蘇翎視界紅木藝術有限公司 226600)
當今社會的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的社會資本積累也隨之增加,在此基礎上,社會民眾開始要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具體體現在人們要求更高質量的家具用品、使用更加具有裝飾性和美觀性的建筑裝飾品以及收藏更加昂貴有價值的收藏品等等方面。在此背景下,紅木雕刻的市場被挖掘擴大,紅木雕刻也開始逐漸進入到人們的視野,成為了人們較為廣泛而普遍的選擇之一。
就紅木雕刻工藝品本身的加工制作和后期的保存存放來說,紅木雕刻工藝品的制作工序和對存放條件的要求都十分的嚴苛。現在的紅木市場上的很多紅木雕刻家具或者收藏工藝品被買回家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存放和使用便會出現收縮、彎曲變形和開裂甚至霉變等現象,這些現象的出現并不能說明這個紅木雕刻制品質量和品質方面的低劣,而是紅木雕刻制品的在前期原材料的保存和處理過程中或者在后期的保存和存放過程中沒有得到正確、恰當的處理,所以出現了以上種種的問題。這就說明紅木雕刻制品前期的原材料的恰當合適的處理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我國紅木市場里的紅木雕刻制品包括紅木家具等基本上其原木材都是取自東南亞、南美洲以及非洲等熱帶地區,這些木材本身屬于珍貴的硬闊葉材質,價格昂貴且路途遙遠運費昂貴,生產商購買及運輸紅木原材料往往就是一筆龐大的支出。如果生產商在材料的運輸、保管以及后來的加工過程中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不得當,就將造成紅木原材料的等級降低、質量變差,給生產商和運輸商都會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紅木原材料的前期處理中,原材料的保存和存放工作是及其重要的,原材料的保存辦法有以下幾個辦法:
水保存法是很多木材加工企業以及膠合板加工生產企業常用的原材料保存方法之一,但在現代的紅木制品的加工企業中運用較為不常見,但水保存法確實不失為保存紅木原材料的一種好的保存方法。水保存法顧名思義,就是運用水來保存原材料,古代多將木材存放在河道、湖泊等地勢平穩、水流較緩慢的流域,而現代則是多將木材存放在可自由控制流量的水池當中。這種保存方法能夠成功的運用水來隔離空氣,有效阻隔了空氣對水的侵蝕和氧化,能夠讓木材表面呈充分飽和的狀態,能夠有效的防止木材的干裂和菌類、蛀蟲的侵害。水保存法的投入經費一般較少,操作簡單,管理方便,但在紅木加工企業中則不常見,原因則是因為紅木的原木材質較輕,大部分都不能完全的浸入水中,而是漂浮在水上,這樣就會造成原木保存不完整,露出水面的部分則在陽光暴曬下可能發生開裂、變色等情況,需要常常的翻動,這就使得保存所投入的人力和財力加大,而且還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干保存法是與水保存法相反的一種保存方法,適用于原木和板材的保存和放置。將紅木的原木放在空氣流動性強、避免陽光直射的地方,在每層木材疊放的時候,最好用木條或者其他不潮濕的東西兩層原木之間隔開,能夠有效的防止木材的潮濕和細菌、蛀蟲的滋生。為了更好的保存原木,在保存過程中,還經常采用木材端封、在木材兩端涂材端防裂漆等辦法,這樣就能有效的、全面的對木材進行保護和存放。
出了上述兩種保存方法之外還有很多紅木原木的保存方法,例如:預冷凍處理、濕存法以及化學保存等等方法,但這些保存方法是否真正適用,還是要根據具體的紅木原木的材質以及環境狀況來選擇適合的保存法。正確合適的紅木原木保存方法不僅能夠保護木材的品質,更能夠促進木材的干燥速度和質量的提高。
原材料前期處理中的干燥環節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之一,直接決定了紅木雕刻制品以后的壽命和質量。蒸汽預處理法指的是將木材在窯干前先進行噴蒸處理,噴蒸處理條件是干球溫度為60~70℃,相對濕度為100%,噴蒸處理后立即降低溫度,來使木材內部的高溫易揮發物質盡早揮發,有效延長紅木雕刻制品在成品后的使用和存放壽命,還能夠起到殺菌、提高木材品質等等作用。蒸汽預處理法的處理時間根據木質本身的不同以及外部環境的不同通常可分為為一至數十小時,因為蒸汽預處理是空氣中的平衡含水率不可能超過百分之三十,在處理的過程中就極易造成木材表面的干燥和干裂,所以處理時間一定要在木材能承受的范圍之內,才能達到干燥的目的。
真空干燥法在紅木雕刻原材料的前期處理上應用十分廣泛,氛圍間歇真空、連續真空和高頻真空三種方式。真空干燥法能夠有效地加快木材內部的水分移動速度,同時降低了水的沸點,有效避免了木材和空氣的過多接觸,防止菌類和蛀蟲的滋生,干燥速度快、干燥時間短、干燥質量好,是很多紅木加工企業的首選干燥方法。
對于紅木雕刻中材料的前期處理來說,原材料的存放和前期干燥工藝應該是最重要的兩個方面,直接影響到了后期紅木雕刻制品的雕刻加工環節和日后的使用和保存,可是不能僅僅憑借著前期保存和干燥的優良的設備和技術,紅木雕刻原木材的質量好壞材質至關重要的。因此,高品質的原木材,加上在紅木雕刻前期原材料的正確處理方法,才會使紅木雕刻制品在后期的保存和使用中獲得更高的價值。
[1]韓國榮.紅木材料的前期處理至關重要[J].上海工藝美術,2000(3).
[2]孫星良.上海的紅木雕刻[J].上海工藝美術,1996(4).
[3]朱宇.紅木雕刻工藝的傳承及思考[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