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昭 (景德鎮陶瓷學院 333000)
將歐洲各國國徽、王徽、帝徽、族徽及貴族、軍團、公司、團體甚至省徽、城徽等特殊的標志,并把這種特殊標志燒制在瓷器上稱為紋章瓷,是由中國工匠仿制外域器型、紋飾,在十七、十八世紀大量生產,暢銷歐美國家的重要外銷瓷品種,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瑰寶。
要認識紋章瓷,首先要了解紋章,中國關于紋章最早的記載是:“秦假道韓魏以攻齊,齊威王使章子將應之……章子變其徽章,以雜秦軍”。歐洲的紋章最初的紋章誕生于戰場和騎士比武場,目的是便于從遠處識別,它是按照特定法則構成的彩色圖案,是一種標志,專屬于某個個人、家族或團體的識別物,大多采用對比強烈的色彩及簡練的線條來勾勒出紋章的圖案。
紋章由色彩和圖案兩部分組成,圖案位于周邊限定的盾形框線內,其中的三角形的式樣繼承了中世紀盾牌的形狀,但它并非是必須遵循的形狀,只不過是最常見的形式,也有圓形、橢圓形、方形、菱形的形式,其中框架的支持物為旗幟、馬甲或衣服。然而紋章瓷是由主題紋飾和邊飾組成,主題紋飾可分為紋章紋飾和紋章附屬紋飾,可見盾形紋章內色彩和圖案的運用或組合并非是任意的,它們應服從一些特定的組合規則,對紋章瓷的發展研究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紋章色彩的數量極其有限,通常為六種,這六種色彩在法國紋章術中各有不同的稱呼,它們分別是金黃色、銀白色、紅色、黑色、藍色、綠色,人們會發現它們正是西方文化的六種基本色調,其中前五種到處可見,在各個時期的紋章中使用頻率極高,紋章色彩是絕對的,差異并不重要。例如,在法蘭西國王藍底子布滿金百合花圖案的紋章中,藍色可以是天藍、玉藍、群青,百合花則可以呈檸檬黃、橙黃或金黃,它們彼此的差異并不重要,也毫無象征意義可言。
晚明時期是景德鎮民窯發展的黃金期,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官窯的沒落,民窯進入了大發展時期,其產品的數量不斷增長,因隆慶元年海禁解除,對外貿易也進入黃金期。早在16至17世紀,葡萄牙商人最早來到中國訂購瓷器,要求陶瓷在造型、紋飾等各方面能達到他們的要求,符合歐洲人的審美習慣,由于精美的陶瓷是歐洲權貴炫耀權力和財富的象征,其中包括葡萄牙、西班牙王室、家族的紋章,這樣就推動了早期紋章瓷的出現。
紋章瓷雖然外銷比重不大,但都制作精良,目前發現最早的紋章瓷是一種青花瓷壺,造型為景德鎮玉壺春,紋飾為葡萄牙國王馬努埃爾一世的紋章,為里斯本梅德羅斯及阿爾梅達基金會收藏。進入十七世紀后期,青花紋章瓷仍然在繼續生產,到清康熙時期青花紋章花盆,制作粗糙,顯示了青花紋章瓷的衰敗。由于歐洲人喜歡色彩瑰麗的此期,加之紋章在色彩上的嚴格要求,使得青花紋章瓷不能滿足歐洲國家需要,釉上彩瓷開始出現,青花紋章瓷基本消失。
進入十八世紀,隨著清康熙中后期五彩瓷的成熟和早期粉彩瓷的出現,釉上紋章瓷開始興起,釉上五彩及早期粉彩瓷艷麗的色調,既符合歐洲人的審美要求又與紋章的色彩效果一致,因而廣受歡迎。五彩瓷為中國傳統釉上彩,在康熙中期成熟,但平涂的形式不能很好地表現物體的立體感,繪制較粗率,致其形象不夠細膩精致;然而粉彩瓷的顏料是根據歐洲琺瑯彩料生產,以油調制,技法主要采用西方渲染法,較之五彩更加形象地表現紋章對色彩的需求。清雍正、乾隆時期,粉彩成熟并達到極盛,五彩紋章瓷基本消失,粉彩紋章瓷成為主流。
18世紀中葉,景德鎮由于地理原因不能與外國直接通商,廣東商人作為媒介橋梁,他們把圖紙帶往景德鎮,紋章瓷比其他外銷瓷要求嚴苛,但景德鎮陶工對廣東商人帶來的圖紙難以準確辨認,所繪制的紋章在色彩和圖案上就出現了嚴重的錯誤,這些導致外國客商對廣東商人十分不滿。一些精明的廣東商人為了能滿足外國客商的要求,同是也為了減少損失和成本,雍正年間在廣州出現了附屬于洋行的彩繪作坊,從景德鎮大批量購進白瓷胎并引進彩繪材料,加工成適應外銷的彩繪瓷被稱為廣彩,廣彩瓷內容亦中亦西,設色艷麗,多用金彩,畫工細膩,結合西洋油畫技巧,畫面富有立體感。其產品直接外銷,至18世紀中葉之后向歐洲出口數量最多,廣彩紋章瓷生產達到極盛,完全壟斷了國際市場,是紋章瓷的典型代表時期,充分體現了色彩規則對紋章瓷的嚴格要求。
紋章瓷是中國明清時期重要的外銷瓷品種,始燒于16世紀的明代,17、18世紀暢銷歐美國家。因紋章在色彩上的注重法則以及歐洲人偏愛的色彩瑰麗的瓷器,使得紋章瓷裝飾工藝經歷了從青花到釉上裝飾的轉變,出現了五彩紋章瓷、琺瑯紋章瓷、粉彩紋章瓷,以及18世紀的廣彩紋章瓷,并一直保持到清代后期,紋章瓷是外銷瓷中極重要的品種,不但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藝術價值,而且也為研究明清時期中外陶瓷交流有著重要歷史價值。
[1]詹嘉.中外陶瓷文化交流[M].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
[2]米歇爾·巴斯圖羅,謝軍瑞,曹德明.紋章學——一種象征標志的文化[M].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3]江凌.中國紋章瓷主題紋飾類型分析研究[D].景德鎮陶瓷學院,2008.
[4]王浩.從開光裝飾看紋章瓷與克拉克瓷[D].景德鎮陶瓷學院,2007.
[5]詹嘉.中日紋章與紋章瓷的比較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