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忠泉 (許忠泉紫檀雕刻藝術精品公司 226408)
紅木雕刻制品以及紅木家具近年來成為一種十分流行趨勢,眾多買家競相收藏購買,但是其在售出后經常出現變形、收縮甚至開裂等現象,這也使得相關企業在售后服務中經常收到關于質量的投訴。產生紅木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就與紅木材料的前期管理有關,接下來本文中就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并介紹幾種紅木材料前期管理的方法。
紅木雕刻中材料的前期處理工作主要是對紅木材料進行烘干,由于新剖鋸成材的紅木材料含水率較高,因此必須要對紅木材料進行烘干,否則就會出現雕刻后成品出現收縮、變形甚至開裂等問題。進行烘干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烘房干燥法、常規干燥法以及大氣干燥法等。接下來筆者就對這幾種方法進行詳細的分析和闡述:
常規干燥法,也稱蒸煮干燥法。它是木材加工企業中使用最多的一種干燥木材方法,其結構形式十分多樣。具體操作步驟為先將所需烘干的紅木材料間隔分開堆放到平整的地槽中,為其提供一個高溫高壓的環境,然后將沸水浸泡使其脫脂,這樣也可以使其定形。紅木材料在經過高溫高壓蒸煮后在出水自然冷卻時可以形成由內而外的干燥梯度,從而使水分散熱外泄出來。常規干燥法是以濕熱空氣為干燥的介質的對流干燥加熱方式,其供熱的方式也十分多樣,具體可分為常規蒸汽、熱水干燥和常規爐氣干燥。這種方法的優點主要為:第一,其裝材容積變化的范圍很大,可以滿足不同的生產需求和層次。第二,干燥時間較短,穩定性較好。一般情況下,十天左右就可達到大氣平衡的含水率。第三,常規干燥法的干燥工藝容易掌握和控制。這種干燥法更適合木材加工量不大、板材變化多的紅木生產企業,在小窯堆內可以使氣流均勻循環,溫度和濕度差異較小,從而不僅滿足了各種生產的需要,還可以保證產品的質量。
自然干燥法又稱為大氣干燥法。自然干燥法的具體步驟是將要進行烘干的紅木材料間隔分開堆放到具有防雨放曬而且通風性良好的材料棚內。這種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自然流動的空氣吹過紅木時,帶走紅木內部的水分,使其中的水分緩慢進行揮發,從而降低紅木的初含水率,達到預計的要求。但是這種方法受地域和時節的限制較大,不同的地域紅木的初含水率不同,例如南方的平衡含水率要遠高于北方,因此華北地區自然風干的效果更好;不同的時節的木材初含水率也不同,雨季的初含水率一般要高于干燥的季節,因此在進行紅木自然干燥時,應考慮地域和時節的差異。另外,自然干燥法干燥的時間較長,干燥時間越長,含水率就越低,因此其需要充足的時間紅木才能干燥完成。
也有將常規干燥法與自然干燥法相結合的方法,即先將紅木材料進行自然干燥,自然干燥結束后再將其放入常規干燥窯洞內。自然干燥后的木材板面十分平整,不會產生蜂窩裂、表面硬化或皺縮等問題。然后再用常規干燥法可以提高木材的干燥質量,降低木材的干燥時間和干燥成本,從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使企業取得較大的經濟收益。
烘房干燥法操作較為復雜,要求難度較高。在使用烘房干燥方法之前,必須要先根據紅木材料的厚度、大小以及其內部的初含水率制定出適合的干燥基準。這么做是為了當紅木材料在被加熱的同時,還能夠滿足其表面對濕度和溫度額要求。當紅木材料內部完全加熱完成之后,由于其內外溫度的差異,水氣壓力會使其由內而外形成干燥梯度,使其以液態或者氣態的形式向紅木表面進行排泄和蒸發。這時候就要采用烘房抽濕裝置,把紅木材料中所含的水分抽出,這樣能使紅木材料中的水分降到預計要求的程度,而且還不會造成過大的損耗。
烘房干燥法是現代大型企業最常用的一種紅木材料前期烘干的方法。烘房干燥法應用了現代的科學技術,相較于之前其他的烘干方法具有其獨特的優點,由于常規烘干方法容易使紅木材料在烘干時產生燥裂而全部報廢,給企業造成較大經濟損失,自然干燥法又干燥器特別長,受限制較多,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因此有較大規模的企業可以選擇烘房干燥法,它有效地避免了上述兩種干燥方法的缺點。
紅木材料前期處理不僅選擇科學合理方法十分重要,但是其只是保證質量的第一步。紅木材料前期處理對干燥設備的要求也比較多,不同類型的設備具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適用范圍以及不同的操作工藝,企業可根據自身的生產情況和特點,并結合自身的資金狀況來合理選擇不同種類的干燥設備。另外,在對紅木材料進行干燥時還應謹慎選擇合理的干燥基準,了解每種設備的特點并制定合理的干燥生產工藝的基準,這是保證紅木材料前期處理好的第二個關鍵步驟。只有抓住這兩個關鍵步驟才能在前期處理好紅木材料。
紅木雕刻材料前期的處理這道工序十分復雜卻又十分重要。它對紅木雕刻最終質量的好壞和保存的時間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引起相關生產廠家的高度重視,不可對其小覷。本文主要介紹了三種處理方法,希望對相關企業和工作人員起到借鑒的作用。除了本文中介紹的這三種主要的紅木材料前期處理方法,還有許多其他的方法。在選擇處理方法時,企業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的方法,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1]胡景初.<紅木>國家標準執行情況的意見綜述,家具與室內裝飾2015期.
[2]潑安國.中國紅木家具[M].浙江攝影出版社,1991.
[3]徐永吉.木材學[M].南林大木材學教研室,2000.
[4]陳瀟俐.紅木類木材表面特性的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06.